天高雲淡,序屬金秋。當《我和我的祖國》的美好旋律還在耳邊迴響,當70周年閱兵式上預警雷達方隊的雄姿仍在腦中閃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了一個"畢班"——"畢德顯班"。
高山仰止,雷達之父畢德顯
畢德顯(1908.12.21-1992.1.12),電子學家,教育家,中國雷達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1952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雷達工程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前身)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08年,畢德顯出生於山東省平陰縣東三里莊。他先後在齊魯大學物理系、北京燕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32年於燕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後留校,邊當助教邊讀研究生。1940年9月,去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一年後就獲得了碩士學位;次年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讀博士。
滿懷"科學救國"的抱負,畢德顯先生從美國回到中國。當時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勝利階段,先生拒絕了南京國民政府讓他去台灣的要求。在中央大學地下黨的安排下,經上海、香港並取道朝鮮,終於在1949年初輾轉到達解放區大連。
1952年,畢德顯來到張家口,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為集中力量培養軍隊通信技術幹部,中央軍委發出通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西電前身)。畢德顯先生為通信工程學院無線工程系開設《電磁場理論》課,他講課深入淺出,生動而富有啟發性,受到學員歡迎。同年,通信工程學院正式成立了雷達工程系,他被任命為雷達教授會主任,開設了《雷達原理》等課程,隨後開始對資訊理論在雷達和通信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畢德顯先生作為中國雷達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西電雷達工程系教授會主任,畢生致力於雷達、通信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和領導工作,為雷達及通信工程技術領域培養人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保錚,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教授王越院士等一大批雷達、通信領域的專家學者,都是先生的學生。
畢德顯先生是最早開展資訊理論在雷達和通信領域應用的研究者,為發展雷達和通信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48年拒絕去台灣,到幾十年嘔心瀝血建設我國通信事業;從創辦第一個雷達專業,到逆境中不斷前進,不管時代、地位、處境如何變化,畢先生都傾盡心血書寫著"德才彰顯,大德不顯"的高尚人格。
親師信道,西電"畢班"育人才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為紀念中國雷達專業創始人畢德顯先生,傳承畢先生嚴謹敬業的學術精神、勤勉無私的奉獻精神,10月19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依託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畢德顯班",實踐"三全育人"體系,培養引領電子信息領域科技發展和產業應用創新拔尖人才。
在簡潔又不失隆重的開班儀式上,保錚、王越、張光義、賁德、張錫祥、段寶岩、郝躍、何友、王永良、陸軍等十位院士紛紛寫來祝賀寄語。寄語字字珠璣,儘是殷殷期盼。
西電作為唯一一所參加過萬里長征的工程技術院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奇歷史。從開國大典上"西軍電"師生們搭建的廣播系統,到創造了"第一台氣象雷達"、"第一台毫米波通訊機"、"第一套三坐標相控陣雷達"等諸多"第一",始終延續著中國高校的紅色根系。革命戰爭時期,西電締造了為人民軍隊培養通信技術人才的傳奇,被毛澤東主席贊作"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建國後,西電的先輩們面對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獨立地創建起了電子信息學科和專業門類體系,培養了大批電子行業骨幹人才。新中國成立後,西電成為我國第一個設立雷達專業的院校。
新一代的西電人為了傳承畢先生之風,歷經兩年多的精心籌備,終於順利成立"畢德顯班",在西電的辦學史上,書寫下厚重一章。而畢德顯先生的精神與功績,也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西電學子奮進!
歡迎關注"西電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網、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