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高續班率的3大核心要素 (最後一條90%的機構沒做好!)

2019-09-14     學榜藝術機構聯盟

九月開學季,各家機構迎來招生高峰期,如何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大幅增員?秋招做得好,關乎全年營收,實現高續班率這幾個關鍵因素要了解。


核心要素一:

做好老帶新,降低銷售成本


完整的銷售過程包括篩選—破冰—建立聯繫—塑造價值—提單5個環節,也是銷售的5個關鍵點;老帶新可以成功縮短甚至消除中間環節,減少人財力的支出,從而讓培訓機構達到招生高峰期效率最大化,機構是否良性循環,主要看老生續報秋春季的情況。

續班要關注過程,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1. 第一次課回訪時,規劃續班藍圖;

2. 日常和家長進行溝通,學生的日常測試、課程、作業情況;

3. 續費及相關活動老生特權要提前告知;

4. 考試以及家長會作為續費要點;

5. 暑期未續費學生由主管(有經驗的人員)親自溝通不續費的原因,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6. 復盤暑期續費過程,用數據說話,分析學生流向、跟進人員獎勵,最終落地執行,為後期招生動作做數據積累。

【復盤數據貼片】

  • 過完暑期續班全年或者秋季續班率有多少?
  • 暑期和秋季開班量對比有什麼變化?
  • 暑期學生有意向擴科已經續費人數有多少?
  • 現在報名秋季的有多少是通過老帶新來的?
  • 現在的學生人數是否可支持機構的良性循環發展?

核心要素二:

上好體驗課,提升轉化率

最近在和校長溝通時,不少校長說最近做了一場體驗課,到校率只有30%,轉化更是不用提了,簡直就是浪費錢。情緒很低落,不知道該怎麼辦?同樣都是體驗課,有的培訓機構可以有80%,甚至是90%的轉化率,而一些培訓機構卻只能有30%甚至不到10%的轉化率呢?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孩子和家長是否喜歡這節體驗課?

一場好的體驗課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上課節數、體驗課內容和老師配置,任何一個方面存在不足,都會影響體驗課效果:

1. 體驗課節數

「出於成本考慮,此次體驗課只有一節,三個小時,選擇在周日上午進行。」

體驗課雖然需要學校付出成本,但是一次僅有3個小時的課程,除去開場和後面的攻單環節,真正講內容的時間還剩下多少?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家長能否真正了解學校的實力?學生在上完課後能有明顯的變化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所以,在體驗課節數安排上,最好設置為深度體驗,把節數設置為四到六次,轉化效果會更好。

2. 體驗課內容選擇

因為體驗課節數少,所以在內容上,選擇在教材中概括幾個知識點,時間有限,也沒有進行深入的講解。這樣籠統的內容講解方式很難吸引到家長,因為家長不能感受到學校專業的一面,老師的上課特色也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家長覺得不夠專業,學生覺得老師上課沒吸引力,轉化率肯定是不理想的。

如果體驗課只就一個知識點進行細緻深入的講解,加上老師幽默風趣的上課特點,讓家長聽的明白,學生聽的開心又能記住內容,那體驗課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3. 老師配置

培訓機構的老師如果為了面子不願意跟家長提報名、續班,或者覺得招生不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就會增加體驗課續班的難度和招生效果。

在培訓機構,講課老師也要具有招生意識,從提升轉化率角度設置公開課內容。


核心要素三:

打造爆款,增強機構核心競爭力

不少辦學多年的教育機構校長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我的課程很好,學生卻一直招不上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學校的營銷策劃沒做好。

機構產品的營銷策劃,並不是找幾個招生策劃人員寫一些招生廣告、出一個創意、做一個招生活動如此簡單,而是一種系統思考與長期戰略,由外而內,分析外部市場,占據消費者的心智模式,打造品牌力,形成機構核心競爭力。

教培業90%的中小教育機構,創始人及校長精力往往聚焦於招、管、教的具體事務,缺乏營銷策劃的專業知識和對機構發展的戰略思考,一定程度限制了機構的快速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7njPG0BJleJMoPMwi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