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小故事:老李在街上遇到了好友老王,第一次見面,兩人主動打招呼;第二次見面,只是友好地點點頭;第三次見面,當作不認識對方。因為遇見的次數太多了,他們從老熟人變成了陌路人。
其實,這種場景與我們的朋友圈有點相似,通訊錄裡面的人數越來越多,但許多人都是長時間不聯繫,最多只是默默關注對方朋友圈動態,或者屏蔽掉不喜歡的朋友圈,甚至是直接關閉朋友圈功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遠離朋友圈呢?就是因為朋友圈的信息太泛濫了,而別人的生活好壞與你無關,我們只想過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或美女子罷了。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發這4種朋友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高情商的人,不會發這4種朋友圈,與人為善,於己為善!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炫耀的朋友圈;
現代社會,焦慮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看見身邊人越過越好,而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起色,就會更加嫉妒、焦慮和反感了。正如周國平先生在《論嫉妒》中所說:「人對於遠不及己者和遠勝於己者也不易有嫉妒,因為水平懸殊,亦不成競爭。嫉妒最易發生在水平相當的人之間,他們之間最易較勁。」
當你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如何成功與幸福,小日子過得如何好的時候,其實很多人是心懷嫉妒的。他們表面上給你點贊,說不定還有其他心思,甚至有更多人在暗中觀察你,猜測你。而且,你根本辨別不清你的朋友圈中哪些人是君子,哪些人是小人。所以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少在朋友圈炫耀,少招致他人嫉妒,少拉仇恨,這才是一個高情商聰明人應該做的事情!
炫耀是一種膚淺虛榮的表現,心理越缺什麼越是炫耀什麼,真正的強大就是低調!古人云:「不輕易許諾,固我不負人」,炫耀就像是某種承諾或宣誓一樣,虛榮過後是壓力山大,你還要防著後面被打臉。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發炫耀的朋友圈,免得引起他人不悅,與人為善,於己為善!
2、負能量的朋友圈;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壓力很大,過得都不容易,大家都想在忙碌一天後看到積極正能量的內容,而不願意看到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的朋友圈內容。所以說,你若是經常發一些負能量的朋友圈,會影響他人心情,令人反感,繼而使人逐漸遠離或拉黑你。
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多接觸正能量思想,為人也會積極樂觀;常看到消極負面的朋友圈,也會使得自己消極悲觀。所以說,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不會發負能量的朋友圈,與人為善,於己為善!
3、賣貨刷屏的朋友圈;
雖然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何必把赤裸裸的利益擺在檯面上,放在朋友圈大肆宣傳呢?這樣只會讓人對你反感,甚至產生戒備心理。人是無利不起早的,但是你也不要表現得那麼明顯;如果你天天用賣貨信息刷屏朋友圈,會讓大家都知道你這麼愛錢,朋友圈只是你的賺錢工具罷了。誰還願意與你真心交往呢?
談錢傷感情,談錢就是俗,這些話都是人與人交往之間的偽裝,也是交際中的大忌。你也應該學點稍微委婉的交流方式,如果直接用賣貨信息刷屏朋友圈,說白了就是想要從大家兜里掏錢,換做是誰也不樂意啊!所以說,高情商的人,不會發賣貨刷屏的朋友圈,不要讓大家覺得你這人太俗,都不願意與你來往,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4、涉及隱私的朋友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千萬不要把自己隱私(如家庭住址、孩子情況、工作單位等)拿到朋友圈去曬,要不然就會沒有安全保障,讓壞人有了可趁之機。
比如說,曾經看過一個報道:一對夫婦去國外旅遊,家裡沒留人,在朋友圈曬旅行照片的時候,還附帶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回國後,夫婦發現自己家裡被人盜竊了。後來經過調查,原來是自己家保姆乾的,因為保姆看夫妻兩人都在國外,一時半會回不來,手裡又有鑰匙,便起了歹心。
由此可見,不在朋友圈泄露自己隱私,就是保護自己生命財產安全!有些人喜歡每天「打卡」,幹什麼都拍照發朋友圈,還附帶地理位置。熟不知,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那些隱藏在你通訊錄中的「壞人」,經過一定分析推算,便可摸透你的每日行程。特別是女孩子們,千萬不要在朋友圈亂曬生活隱私,要不然被人盯上就麻煩了。
任正非曾經接受採訪時說:「以前社會,人們很注重個人隱私保護,但現在年輕人把自己隱私拿到網上去曬,非常不理解,也很不安全!」這番話也是在提醒年輕人,要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發涉及生活隱私的朋友圈,懂得更好地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結語:朋友圈就是我們的名片,人們會根據你所發的內容,給你貼上各種標籤,對於你這個人的成熟度、人品、能力、興趣愛好等在心中打分。沉默是金,有的時候,無聲勝有聲,不該發的朋友圈不要發!
《易經》有云:「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聰明人處事說話應該謹守慎密,不亂說話,免得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一個高情商的聰明人,從不發以上4種朋友圈——炫耀的朋友圈、負能量的朋友圈、賣貨刷屏的朋友圈、涉及隱私的朋友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與人為善,於己為善!朋友們,您喜歡發朋友圈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