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幾個人能料到,2020年中文網際網路上第一部畫風持續跑偏的韓劇,竟會來自「南韓顏霸」李敏鎬。
因為服兵役,近三年觀眾都未曾在熒幕上見到他的身影。
最近,退伍後的李敏鎬出現在了《國王:永遠的君主》里。
作為坐擁萬千期待的韓流代表,李敏鎬對這次復出有著很強的自信。
他自詡是「浪漫終結者,會以這部作品為契機,勤勤懇懇地和大家問好」。
的確,《國王:永遠的君主》從主角到編劇,甚至再到製作水平——
無一不是比照爆款的標準去塑造。
並且這劇剛開播時, 微博營業、相關熱搜也相當頻繁。
然而真的看下來,不論南韓收視還是國內口碑,反饋都很一般。
儘管最初兩集更完,鬧出了粉絲聲稱「言之過早」,「敦促」字幕組道歉的一幕。
相關微博現已刪除
但後續劇情的種種細節,都透露這部劇很難見起勢。
不得不承認,時間真的過去了太久。
久到《繼承者們》里的金嘆,早已被不少人淡忘。
他的角色榮光,正和那個年代其他韓劇男神一樣,盡數淹沒在了喧鬧的時光中。
韓星入伍,一直是事業的一道分水嶺。
只是不同於往年大男主們入伍,新人紛紛出頭。
這群85後韓國男演員「消失」的兩年間,韓娛圈並沒能推出可稱為「繼承者」的新人。
《來自星星的你》金秀賢,《治癒者》池昌旭,《未生》任時完
也就是說,當「李敏鎬們」再度歸來——
回頭一看,和他們對打的還是那幫老對手。
李敏鎬:誰是永遠的君主?
對曾經的韓流top來說,退伍後的第一部作品有多重要?
他們的第二段事業,或許就將在這個熒幕人物身上被改寫。
未知而又必然的重啟,本就帶著一絲被命運玩弄的意味。
再撞上這個異常辛苦的春天,共同將韓流明星從退伍時的自信迫入了緊張的情緒。
《國王:永遠的君主》開播前,李敏鎬就在緊張的宣傳中踩到了雷點。
中國的清明節加公祭日當天,他連發了三條微博,安利粉絲追劇。
黑白介面中兀自出現一抹彩色,就顯得格外的不合時宜。
儘管評論區有人指出錯誤,李敏鎬也迅速刪掉了這三條動態。
但在素來注重平衡和秩序的韓娛圈,這樣的「失誤」卻是罕見。
這場輿論風波中,我們不難窺見李敏鎬對觀眾過於熱切的期待。
而期待之下,則暗藏著讓頂流也無可奈何的侷促與不安。
《國王:永遠的君主》開播當天的發布會上,主持人曾讓李敏鎬稱讚一下編劇金恩淑。
他當時的回答,是金編作品「像一部美麗的童話,劇本紮實,讓人感到溫馨」。
細品這番好評,既沒有涉及劇里宏大迷幻的時空,也對他的華麗人設隻字未提。
一番克制發言之下,並未見到新劇之於他的底氣。
事實上,在李敏鎬入伍前韓劇的創作內核很穩定。
愛情童話里的完美男主,即能滿足女性幻想的安慰劑。
韓劇早期流行至死不渝的狗血虐戀。
那時,李敏鎬就是《花樣男子》里的具俊表。
霸道總裁對女主,從開始捉弄到最後愛得如痴如醉。
看大男孩把所有的愛和溫暖都給了一個普通人,惹人羨慕。
後來,韓劇又吃香高光時代的浪漫喜劇。
他便成了《繼承者們》里的金嘆。
豪門庶子掙扎於富足生活與心靈困頓之間,到處惹是生非。
直到與女主邂逅,慢慢找回了追尋愛與自由的本能。
不論哪一時期,李敏鎬都為韓劇貢獻了掀起東亞潮流的能量。
而他缺位的這幾年裡,韓劇輔以奇幻元素,又為它的夢幻內核注入了新活力。
作為一部量身定做的劇本,《國王:永遠的君主》其實是替他續寫了個人缺失的奇幻愛情。
在李袞身上,你能看出李敏鎬對新角色的尋求,主要是一個「穩」字。
讓他真正大火的《繼承者們》——
通過庶子逆襲,邁入帝國集團,展現了李敏鎬的「領袖魅力」。
而入伍前,和全智賢的最後一部劇《藍色大海的傳說》——
以好看多金的高智商騙子設定,又展現了他的「荒唐個性」。
新劇里的李袞,便是通過「王」的定義,將兩者整合升級。
只是這回,以往公式化的逆天人設卻宣告失靈。
劇中李袞在兒時經歷了宮廷暴亂。
不僅目睹親叔父謀逆弒兄,自己也差點被迫害。
弒父之仇,外加帝國危機,重重阻難下,他作為幼子登基,並就此擔負起一個國家命途的重責。
到這裡,為王的血腥繼位之路算是有了。
後續成長不說被賦予歷史帝王常見的冷漠、心機、易怒等負面色彩。
哪怕他往早熟沉穩、清冷克制、內斂敏銳的風格發展,也是合理的。
結果卻是,成年後的李袞當上了理科學霸,靠劃小船證明什麼叫文武雙全。
此外,他依舊天真、隨和、善良,卻唯獨沒有業務能力。
是的,李袞成了典型的「荒唐性格的君主」。
在架空的大韓君主制之下,人物形象既不舍韓國傳統文化,又想融入西方元素。
即便是放在李敏鎬身上,也只能淪為四不像。
至於人物深度,看不見「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內核。
因為這部分全部讓位給了「穿越時空去愛你」的感情戲。
劇情明明可以借平行時空的燒腦題材,來探討雙重現實與王的尊嚴這類命題。
結果,卻再一次囿於男女主CP感欠奉的情愛之中。
即便口碑不佳,但《國王:永遠的君主》好在前期宣傳到位。
現下通過電視播放版權、Netflix版權等收益,該劇已收回製作費。
這當中,李敏鎬的影響力自然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然而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劇里年輕國王李袞,可以一直身騎白馬意氣風發。
但到了劇外,沒有誰可以是永遠的君主。
新劇回歸, 粉絲及觀眾基於對李敏鎬的期待,熱度自然不會少。
但這樣的效應,在下一部劇中必然會大幅減退。
30多歲的男演員, 歸根結底看得是顏值,演技,以及挑 劇本等綜合能力。
從影歷程中,他們要不不進則退,要不原地踏步,要不穩步前進。
這點對任何頂流都是一樣,並沒有國籍差別。
只是韓國男星 因為要入伍兩年,這樣的消失又復出——
冷卻了人們對爆款角色的熱度,放大了對演員成長的檢視。
入伍前如日中天的明星,幾年後復出卻風光不再,一心撲騰卻再難見浪花。
《搞笑一家人》中飾演金虎,《花樣男子》飾演蘇易正的金範,便是這麼個例子。
18年退伍後他接連主演幾部劇,卻都沒能讓人見到他自我更新的痕跡。
所以新人取代後,觀眾也漸漸淡忘了韓劇中還有這樣一號人物。
這恰恰說明了,能力這件事是如此一針見血。
不是靠一部作品火了,就是有能力;
也不是火久了就有能力。
金秀賢:為什麼不營業?
李敏鎬和金秀賢,是韓劇中兩座「山脈」級別的人物。
在韓流人氣上升這一點上,他們就如同「宿命」一樣,有著太多的相似。
兩人正式登陸中國熒幕,都是在13年。
先有李敏鎬主演《繼承者們》,國劇盛典頒獎典禮怒刷存在感;
後有金秀賢主演《來自星星的你》,安徽、江蘇兩大衛視同步播放。
金秀賢還上過江蘇衛視綜藝《最強大腦》
此外,兩人也都是在17年限韓令開始時入伍,到了19年放寬時復出。
針對中國市場所踩中的節奏,讓韓國娛樂圈戲稱「李敏鎬和金秀賢是與生俱來的明星氣質」。
其實眼下韓國本土,30歲男演員的熒幕競爭和活躍程度要比任何時候都激烈。
他們大多數和李敏鎬、金秀賢一樣,在限韓令後選擇了服兵役。
這曾一度導致韓國電影和電視劇製作團隊陷入無人可用的境地。
特別是很多投資規模大的電影,很難找到20、30歲左右合適的演員。
而如今他們又扎堆退伍,可想今年必是85後韓國男藝人的當打之年。
這當中,李敏鎬和金秀賢是快速回到「第一順位」的一批。
不過和李敏鎬復出求穩不同,金秀賢選擇了「穩中求變」。
儘管入伍前,他的「謝幕」作品是與崔雪莉合演的電影《真實》。
劇本空洞,邏輯失控,連風格也在中途換導演的狀況下跑偏。
這部片在韓國, 可謂是票房口碑雙雙撲街。
VIP試映會上,金秀賢忍不住淚灑舞台。
雖然經紀公司隨後表示:
「並非因壓力大,而是看到台下工作人員想到了同甘共苦的場景,才令他激動落淚 。」
但彼時心境,只有本人最是清楚。
入伍前寄予厚望的作品,反倒成了「黑歷史」。
要說有危機感,也實屬可以理解。
出演《真實》,金秀賢唯一收穫的,大概只有向來苛刻的韓國觀眾及演藝圈,仍舊對他表示認可。
這部電影里,他透過兩個人物的視角,詮釋出三個人格。
高難度分裂式演技中,仍把握著區分感與細膩感。
像這樣在入伍前遭遇「滑鐵盧」的演員,按理說 回歸後更應急於證明自己。
但金秀賢卻顯得格外平靜。
除了客串《德魯納酒店》《愛的迫降》——
直到去年年末,他都只是在挑選復出作品。
《德魯納酒店》亮相僅十秒,相關詞條紛紛登上微博熱搜
早在金秀賢剛回歸時,就有韓國業內人士表示,「他一直以來並不是急於決定作品的演員」 。
並且由於所屬公司的合約問題,「說不定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2010年,剛出道的金秀賢和裴勇俊旗下的Keyeast簽了約。
隨後,他憑藉兩部大熱劇,在中韓兩地成功打開知名度。
《擁抱太陽的月亮》里,他飾演的李暄——
舌戰眾臣,剷除奸佞,有王應有的霸氣;
面對愛情,王背後如詩般憂傷的深情,他也詮釋到位。
而《來自星星的你》里,都敏俊將清秀長相與面癱演技融合。
搭配全智賢的完美呈現,一躍成為當時的年度CP。
去年7月,退伍的金秀賢和Keyeast正值合約期滿。
他的去留一度成為韓國演藝圈業內最關心的話題:
「無論是從金秀賢的立場,還是Keyeast的立場,續約問題都比下一步作品更重要。」
直到今年年初,金秀賢和前公司結束十年合作關係,並宣布成立個人工作室。
幾乎前後腳的功夫,他的新作品就提上了日程——《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劇中,他將飾演因照顧自閉症哥哥,而拒絕愛情的精神病院護工。
艱難的人生重負下美強慘的設定,外加與反社會人格女主的感情線。
此前該劇讀劇本的物料已經放出,相信離觀眾見面不會太遠。
而從關注程度和宣傳力度來看,這必將又是一部活躍於微博熱搜榜的作品。
雖然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劇本質量尚未可知,但不得不承認——
金秀賢的存在,已經讓觀眾和製作方心中留有幾分底氣。
演技掛的演員,說白了還是等得起。
就像人們願意等退伍歸來的金秀賢處理好公司事情一樣,他們也願意等另一位大男主,玄彬走過低迷期。
並且這一等便是整整六年。
這位曾經的韓劇男神,12年退伍後毅然選擇角逐電影圈。
在進擊忠武路四連撲後,終究回歸了小熒幕。
去年《愛的迫降》中,玄彬憑藉朝鮮軍官一角,和孫藝珍 這位財閥繼承女大搞禁忌之戀,並以此找 回國民度。
玄彬前輩的例子,正說明:
退伍後的逆轉,可以不需要特別優質、別致的劇本。
一個中規中矩的故事,能保證演員在人設或演技上有發揮空間,就夠了。
我們還能不能紅?
早在去年韓星退伍潮興起之前,韓國電視台KBS劇作中心的負責人便已表示:
「在電視劇製作數量增加的情況下,選擇對出口影響力有幫助的男演員已是關鍵因素」。
在他們眼中,韓流明星大舉回歸「會提高人們對海外市場擴充的期待感」。
85後男演員高光時的韓劇引進中國價格,數據來自網絡
另外,韓國廣告界也關注著他們的劇作反饋:
「退伍演員們只有通過電視劇和電影重新找回存在感,才能獲得廣告商的青睞 。」
除卻海外影響力第一梯隊的李敏鎬、金秀賢,同為去年回歸的姜河那也是個成功的例子。
入伍前,他並不是那種存在感很強的演員。
雖然在《繼承者們》《未生》《步步驚心·麗》這類爆款作品中露過臉。
但這些遠不如他退伍後,第一部大男主劇帶來的知名度。
在部隊期間,每次休假都會有經紀公司的人與姜河那會面,為的是「把各種劇本和大綱告知他,並經常打電話溝通。」
《山茶花開時》便是以這樣的方式定下的劇本。
這部劇在韓國開播三集即成爆款,國內討論度頗高。
而姜河那的人氣也自此,開始一路高升。
不僅成為韓劇 穩定的大男主候選人之一,今年他還入圍了百想藝術大賞視帝提名。
除了姜河那,去年任時完的復出作《他人即地獄》也曾引起一波小高潮。
這部爆發力十足的劇,讓他 繼入伍前與薛景求合作《不汗黨》後,再次被忠武路記起。
今年他就將與河正宇一起,挑起電影《波士頓1947》大梁。
不難發現,於這些「小眾演員」而言,退伍就好似二次出發。
尤其在大勢男主暫時息影,後輩小生又青黃不接的情況下——
他們讓「逆風翻盤」「大器晚成」,一再成為可能。
而這番比較之下,憑藉《治癒者》大火過的池昌旭就要倍顯落寞了。
去年退伍不到5天,他便光速確定出演韓劇《請融化我》。
但不像前面兩位,復出作被熱議,結局時還能閃現熱搜,觀眾面前刷個眼熟。
池昌旭這部新劇,從開播起就屬於默默無聞的小透明。
雖然劇里冷凍人復甦的怪奇設定下,他放下花美男包袱極盡搞笑;
雖然以復出藝人眼光打量,他確實更努力,也更拚命;
但他的影響力和作品成績,就是大不如前。
是 他年紀大了?還是他 沒以前帥了?
都不是。
只是服兵役降低了人們對他的關注,又恰好選中了不靠譜的劇本。
然而不論怎麼說,韓劇演員的更替或許還輪不到中國觀眾操心。
畢竟他們的電視劇行業,總能針對市場迅速地進行創新和轉向。
狗血虐戀不喜歡,就改浪漫甜寵;
浪漫甜寵不好看,就改奇幻腦洞;
也正因如今奇幻沒什麼效果了,他們才開始 逐步向幽深人性探索。
今年評分最高的韓劇,曹政奭主演的《機智醫生生活》
有實力的演員,在陳舊的題材瀕臨過時之際,總能在新的爆款類型中得到表現。
退伍後加之於男演員身上的危機感,反倒更易推進他們去求取好作品。
或許這就是:只要自我疊代得夠快,觀眾的審美就甩不掉你。
你覺得回歸後的「李敏鎬們」,還能像之前一樣火嗎?
李現 丨張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