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甘示弱 9款17英寸SUV輪胎橫評

2019-07-25     要命的性能

1同樣的地方同樣的項目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人們對車的了解也逐漸加深。但相比車而言,人們對車輛零配件的了解程度卻並不高,一方面是受汽車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零配件信息傳播效果不力使然,輪胎就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配件。雖然它很重要,但受到的關注度卻不高,而一些消費者在後裝市場選購輪胎時也很茫然,除了品牌、規格、花紋型號外,對其它信息無從得知,完全是憑藉經銷商推薦與廠家的宣傳進行選擇。



事實上,我們每年輪胎橫評的目的就是期望通過客觀的評價為消費者帶來一些購買輪胎的建議。根據輪胎不同的屬性取向,選擇適合自己的輪胎。隨著近些年SUV車型在中國市場的持續火熱,今年的輪胎橫評我們選取了9款規格為235/65 R17的SUV輪胎。這一規格適配市場占有率較多的緊湊型、中型SUV。(點下方連接查看往年輪胎測試)

《2017德國245/45R18輪胎橫評》

《2016德國205/55R16輪胎橫評》 《2017芬蘭205/55R16輪胎橫評》

《2017法國245/45R18輪胎橫評》 《2017芬蘭235/60R18冬季輪胎橫評》

與往年相同,今年的輪胎橫評依舊是汽車之家與AutoBild合作,地點呢還是在馬牌位於德國漢諾瓦北部的測試場。看到這很多朋友會出現前幾期那樣的疑問——「馬牌」測「馬牌」,那結果能差得了嗎?其實我們已經不僅一次來過Contidrom做輪胎橫評,從結果來看完全沒有偏袒。這次當我看到馬牌測試場的工作人員拿著測試報告面容逐漸不善時,我知道這趟沒白來……




我們測了哪些品牌輪胎

本次測試所用輪胎全部是由中國購買再通過海運送達漢諾瓦的馬牌測試場,其中韓泰由韓國工廠生產,諾記由俄羅斯工廠生產,其餘產品全部Made in China。其實對於輪胎這類產品來說,配方、花紋設計定了之後,產地並不會影響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參與橫評的9款輪胎中,有2款是四季胎(其餘為夏季胎)。相比夏季胎,四季胎在一些特性上會有部分劣勢,但綜合使用環境溫度、性價比來看,四季胎也有可取之處。此外,無論是後裝市場還是原廠配套,四季胎的市場占有率並不低。




2各品牌乾地性能差異大

十大測試項目濕地占主導

本次測試項目總計10項,包括乾地操控、乾地制動、主觀舒適性、車內噪音、滾阻、濕地操控、濕地制動、濕地圓周、濕地直線排水、濕地側滑。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濕地測試項目要遠遠多於乾地,這也是目前全球輪胎研發的新方向。我們都知道輪胎的各性能由幾對此消彼長的矛盾體組成。但現階段的輪胎研發,無論產品最終偏重何種屬性,它都是要建立在強大的濕地性能基礎上的。



乾地操控

對於輪胎乾地操控能力的評價方法有很多,如測試車手的主觀評價,通過轉動不同角度的方向盤,判斷輪胎的響應速度、循跡性、抓地力,而相對客觀的測試方法則有定速繞樁、麋鹿及單圈平均車速。在Contidrom馬牌測試場用的就是最後一種,由測試場內專項車手分別駕駛安裝不同輪胎的車輛行駛於乾地測試道,計算單圈用時即為成績。至於如何避免誤差,Contidrom測試場會在9套輪胎測試開始與結束後,加測兩條標定輪胎,用來減少誤差,且後續的所有測試項目都會採用該方式減少誤差。




在7款夏季胎中,韓泰Ventus S1 evo2 SUV拔得頭籌,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這款胎主打幹濕地性能,且在花紋設計上對乾地性能進行了優化。而固特異御乘ⅡSUV在乾地操控取得榜眼之位令我有點始料未及,該款胎自轎車版問世後就主打靜音舒適,沒想到專為SUV車型打造的御乘Ⅱ在乾地操控上表現也很不錯。位列探花之位的就是東道主馬牌UC6 SUV,這款胎是今年5月才正式發布,專為中國市場而研發,在強調乾濕地性能的基礎上,染指了些許舒適性。

諾記僅對中國市場開放的唯一一款SUV輪胎——zline SUV在乾地操控表現上屈居第四,這還是讓我有點小意外的。從較大的胎塊設計來看,這款胎更像是運動型輪胎,但顯然與前三甲相比還有些細微差距。事實上前五名在乾地操控上的差距非常細微,最多不過0.9秒,對於沒有明顯運動取向的SUV輪胎來說,這個差距還可接受。



與夏季胎比乾地操控,四季胎有著天然劣勢。當車輛急轉彎時,細碎的花紋塊在沒有連接筋的基礎上,很容易產生形變,間接導致抓地力喪失。此外,由於考慮到四季胎的使用環境,胎面橡膠配方也會考慮到耐低溫特性,所以整體硬度會稍低一些,反饋到駕駛層面,也是支撐性會少許下降。但其實鄧祿普GRANDTREK PT3在乾地操控的平均圈時還要微微領先於諾記zline,其實這款胎的花紋設計更趨於夏季胎,沒有那些細碎的花紋槽,相反一些關鍵位置還設計了倒角,有利於提升抓地。

乾地制動

剎車距離不管是評測車輛還是輪胎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安全性的指標之一。對於輪胎來說,乾地制動距離的長短,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接地面積、花紋塊大小、胎面膠塊軟硬乃至胎面橡膠微觀層面的結構。此外,即使配方、花紋設計完全一樣,不同的硫化時間、溫度都會改變橡膠分子級的結構,從而影響輪胎性能(包括不局限於剎車)。



縮短剎車距離可以說是輪胎廠商乃至車企一直所追求的。但對於輪胎廠商來說,一款輪胎的性能太多,互相間又相輔相成,如果單純提高幹地制動性能,很可能換來其它性能的驟降,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這樣的產品是不會被市場認可的,那輪胎廠商所做的就是在各個性能間尋找一種適合市場需求的平衡。




從乾地制動距離的成績來看,馬牌、諾記、固特異三個品牌的產品位列前三甲。UC6 SUV的成績在意料中,自最初問世的轎車版UC6開始,這款胎就一直在強調均衡的特性,其中乾濕地性能較之被其替代的產品有了明顯提升。而諾記zline SUV憑藉較大的胎塊在乾地操控測試時成績就不俗,制動方面位居第二也算合理。

前文提到固特異的成績躋身乾地操控前三讓我有些驚訝,而這次制動榜單中位於第三就顯得正常多了。雖然御乘ⅡSUV發展套路與UC6 SUV相似,同樣是先發布轎車胎,再針對SUV市場進行優化。然而不同的是,御乘Ⅱ從轎車起就主打靜音舒適,到御乘ⅡSUV靜音舒適的標籤依舊保持著,可以說它的問世直接與米其林PRIMACY SUV形成競爭。但顯然,兩種標籤相同的輪胎在乾地剎車的角逐中,御乘ⅡSUV更勝一籌。



制動余速數據看起來更加直觀,以馬牌UC6 SUV為標杆,當其餘輪胎通過馬牌UC6 SUV的靜止位置時,依舊會有餘速產生。最高的達到了27.2km/h。單從速度角度講,這樣的車速足以造成人傷。所以,乾地制動的能力是我們在選購輪胎時優先要考慮的。




看完了夏季胎,我們再來看兩款四季胎的制動表現。與夏季胎相比,在乾地制動測試項目中,四季胎依舊有著天然劣勢,花紋細碎,膠塊易形變都是導致成績較差的因素,制動余速也說明了該問題。不過,對於四季胎來說,如果當環境溫度低至幾攝氏度時,那麼結果會完全不同。

不過如果對比鄧祿普與倍耐力參測的兩款產品來看,制動距離差了3米,余速差距接近10km/h,單就輪胎產品的制動能力而言,這樣的差距不小。與乾地操控項目結果相同,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吃虧在細碎的胎面花紋上,從此也不難看出,這款胎並未非完全是為公路而生的。

主觀舒適性

對於輪胎舒適性的評價,幾乎多數廠家都會採用經驗豐富的試車手來完成,而在新品研發階段,也會通過儀器分析不同路面的振幅及垂直加速度。那主觀舒適性到底在評價什麼?簡單點說就是試車手(長年只負責舒適評價)分別以不同車速通過粗糙程度不同的路面,對輪胎過濾顛簸的能力給出一個評價。不信?最簡單的例子,缺氣保用輪胎與普通輪胎就有很大區別,有機會各位可以試試!




誰說德國人死板的!由於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馬牌UC6 SUV坐了頭把交椅一點也不意外。當然這也與這款胎本身的定位有關,早在這款胎還處於研發階段時,亞太區的負責人為了說服德國人舒適性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饒是費了一番口舌。居於第二名的固特異本身定位也是靜音舒適,且僅與馬牌相差0.3分,兩款胎舒適性方面表現都很不錯。

米其林PRIMACY SUV跌落前三讓我稍感意外,雖然是兩年前的產品,但這款胎在上市時同樣也是主打靜音舒適的理念,可以說它是靜音舒適SUV胎開山之作,但這樣的成績似乎預示著這款胎所應用的技術已經有些落伍了。相比來看,韓泰Ventus S1 evo2 SUV這款一直被我打上運動標籤的輪胎舒適性竟然也不俗。



兩款四季胎的成績完全一樣,與夏季胎相比整體也處於中間的水平。鄧祿普GRANDTREK PT3的定位兼顧了靜音舒適的特點,不過礙於四季胎的屬性,舒適性表現並不太優秀。而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則完全是靠非鋪裝路面的性能為其在舒適性上拉回一些分數,不然很可能比諾記還慘。

車內噪音

今年的噪音測試由測量50km/h、80km/h的車外通過噪音,改為測量80km/h的車內噪音。前者是與歐盟輪胎標籤法規的測試方法看齊,而後者更注重車內駕乘人員的聽覺感受。可以說兩套方法都有可取之處,只是角度不同。測試人員保持80km/h的時速在噪音測試道進行勻速行駛,並通過噪聲儀記錄數據。





綜合夏季胎與四季胎的數據來看,在噪音表現上,穩坐頭把交椅的品牌與最後一名相差不過1.2dB,而這變化你確定能感受到嗎?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靜音效果,但對於屬性相差不大的輪胎來說,它們雖然在噪音表現上存在差異,但零點幾分貝的差距已經超出乘用人員的感知範疇了。然而,當輪胎周期性運動,這差異就開始有「節奏」的出現了,你就能很容易捕捉了。所以雖然噪音研究的收益效果並不能從數據上很直觀的反饋,但在實際駕駛時感受卻很明顯。

滾動阻力

滾阻是公認的測量輪胎燃油經濟性的手段之一。在胎壓、負重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通過台架試驗測量輪胎的滾動阻力值。不過,即使是參與測量的輪胎規格完全一致,在載重及速度級別上還是有區別的,而這取決於胎體的用料、層級與設計。拋開各品牌產品的區別,上述因素也會影響最終成績。





從成績來看,路航LS588 SUV遙遙領先,從以往幾年的測試,路航的產品在滾阻上優勢非常明顯,但其他性能就有些……在前幾項測試中一直位於第一梯隊的固特異御乘ⅡSUV在滾阻方面感受了一把倒數第一的滋味。

3哪個品牌濕地玩得轉?

濕地制動

前文就曾提到,如今輪胎的研發方向比較倚重濕地性能。在所有濕地測試項目中,濕地制動又是最能反映一款輪胎濕地性能好壞的關鍵性因素。車輛在0.6mm水膜厚度的路面行駛,成績取80-0km/h的制動距離。有趣的是,受花紋與配方的影響,不同水膜厚度的情況下,結果也會不同。一般來講測試濕地制動,水膜厚度會在1-0.5mm之間,這樣厚度對於日常行駛來講,就是路面剛剛濕滑,駕駛員此時往往會忽略車速的影響。而當路面產生「積水」後,幾乎人人都會主動放慢車速,這也就是為何測試濕地制動會將水膜控制在一個很低的範圍內。




從成績來看,雖然數據顯示差異不大,但如果頭尾對比來看,5米的差距可以說是致命的。有意思的是,在該項測試中,米其林PRIMACY SUV竟然穩坐頭把交椅,與第二名固特異拉開了0.7米的差距,而強調乾濕地性能的馬牌UC6 SUV也被擠出前三。更重要的是,米其林PRIMACY SUV還是兩年前的產品,而御乘Ⅱ與UC6 SUV是近兩年才問世的。在這個濕地性能至上的年代,啪啪打臉啊!



從余速成績上看,固特異、韓泰、馬牌之間的差距不大,墊底的後三名之間差距也不大,總體可分為三大陣營。從諾記、普利司通本身的輪胎技術來看,二者並非沒有提升濕地性能的看家本領,前者以冬季胎聞名,而冬季胎研發時濕地性能本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後者的發泡橡膠技術雖也應用於冬季胎較多,但原理卻是相同的。




兩款四季胎的濕地制動成績也並不理想。原本我以為花紋細碎的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也許會獲得至少不次的成績,但沒想好也許是它偏重非鋪裝路面的設計,導致了這一結果。至於鄧祿普GRANDTREK PT3我實在想不出原因,花紋設計、配方中的低發熱高密度橡膠都告訴我它的濕地不慫,但結果……

濕地操控

都到濕滑路面了還談啥操控啊,這不是作(zuō)嗎!其實這裡所謂的操控只是說車輛在濕滑路面能夠保證最大的抓地力,從而保障行駛穩定性。相比濕地制動而言,橫向排水能力、包括一些劃破水膜的花紋設計都是該項目考驗的重點,當然配方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濕地操控項目中,米其林、固特異、諾記、馬牌、韓泰五家的產品圈時差別不大,但即使是1秒的提升對於輪胎研發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雖然濕地制動,諾記發揮失常,但濕地操控能力使其回歸前三。基本第一梯隊(前五)定位各有不同,但濕地性能都不慫。



反觀四季胎這邊似乎有點折戟沉沙的味道,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的成績還有情可原,細碎的花紋雖對排水有一定幫助,但談及操控卻有點難為它了。實在沒想到的是鄧祿普GRANDTREK PT3,夏季胎的皮囊(花紋設計),配方也針對濕地進行過優化,但成績卻不太理想。

濕地排水

濕地排水的測試比較有針對性,就是單純的考究輪胎的排水能力。我們聊花紋設計時一直都在說主排水溝足夠寬利於排水,橫向溝槽多鋒利能劃破水膜,一些胎面花紋上的專屬排水設計優化排水能力,但配方上卻很少提及有關排水的性能。



由於左右兩側水膜厚度不同,即附著力不同。隨著車速增加,厚水膜一側的輪胎開始打滑,當兩輪間的轉速差達到15%時,記錄當時車速。如果輪胎的排水能力足夠優秀,厚水膜一側的輪胎打滑或者說水漂現象來得會更晚,車速自然會高。



夏季胎測試結果來了個大換位,不過墊底的依舊很穩定。可見濕地制動、操控的能力不完全取決於排水能力。該項測試中,韓泰、諾記分別位列1、2位,濕地操控、制動表現搶眼的米其林卻跌落第四,各位發現秘密了嗎?米其林靠的是什麼?我猜是配方!



四季胎方面,鄧祿普翻身把歌唱,終於出了口惡氣。即使與夏季胎相比也不慫。而倍耐力在此項目的表現較為低迷,我認為還是細碎花紋造成的影響。

濕地側滑





有趣的是夏季胎濕滑路面側滑成績的高與低完全與直線排水能力相同,在直線排水測試中表現較好的依舊占據領先地位。而倘若加入四季胎綜合來看,兩款四季胎在側滑上的排名都上了一個台階。可以肯定的是,對於遇水抗側滑來說,主溝槽排水或說縱向排水能力占主導因素,但一些細碎的花紋乃至橫向刀槽對橫向排水也有幫助。

濕地圓周

濕地圓周包括有些品牌做得乾地圓周的測試就算比較極限了。它們所做的都是在極限條件下對比輪胎在橫向力的作用下,失去抓地力的臨界點,而一般駕駛員幾乎到不了這麼高的極限。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更像是秀肌肉的展示,無論是濕滑還是乾燥路面,我們平時很難會遇到。





如果單純從側向排水與抓地能力來看,這9款胎的水平都差不多。無論是採用了什麼配方或是花紋設計,它們之間的差距都不大。而這也恰恰說明這些廠商的研發大方向及9款胎在濕地方面的定位——有水你就慢點開,這麼急的彎都豁?我們誰也保不住你。

4各有所長 各取所需

成績總結

-韓泰Ventus S1 evo2 SUV

最初的幾年(從斷軸騰開始)韓泰系列產品常常被罵得體無完膚,而後旗下萬途仕系列產品的曝光頻率卻越來越高,一些高端車、豪華車、運動型車都曾用到過。所以韓泰取得9款輪胎的第一把交椅,我一點也不意外。乾地操控、車內音、排水、側滑以及濕地制動等項目,韓泰都獲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而像滾阻、濕地圓周、濕地制動它的表現也沒有太差。只是價格這塊在9款輪胎中不算便宜的,不過我認為還算物有所值。只要你的預算滿足,這是款不錯的SUV胎。



-固特異EFFICIENT GRIP Performance SUV

固特異御乘ⅡSUV這款胎的表現有點出乎我意料,原本定位是靜音舒適型輪胎,但乾濕地表現也很不錯。美中不足的是滾阻表現有些不盡如人意。不過這也好理解,並沒有一款輪胎能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在我看來,固特異御乘ⅡSUV非常值得一試,不過考慮到之前固特異輪胎曾出現過大面積掉皮的問題,對於耐久性、質量我還是持懷疑態度。當然,從本次測試成績來看,我最中意它!



-米其林PRIMACY SUV

若干年後,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米其林還是那個米其林。儘管周圍抨擊聲不斷,米其林再次用一款兩年前的產品啪啪打臉。在這個倚重濕地性能的年代,米其林在兩年前似乎就洞知一切,而最新發布的第四代浩悅更是主打濕地性能。但就米其林PRIMACY SUV的定位來說,舒適性評分過低讓人難以接受,原本以為犧牲掉部分乾地性能後,能換來更好的舒適體驗。但顯然是我想多了。此外,價格依舊是困擾米其林銷量的問題之一,同規格過千的售價已經無人能及了。



-馬牌UC6 SUV

終於輪到點評東道主的成績了。總體來看,馬牌UC6 SUV的各項成績都不錯,與其均衡的屬性基本相符。主觀舒適性方面,UC6 SUV得到了9款胎中最高的評價,雖然摻雜了一些主觀因素,但從這款胎本身的定位來講,成績也算合理。畢竟亞太區負責人為了說服總部針對靜音舒適進行研發可沒少費吐沫。而對於UC6 SUV的另一個特性乾濕地性能來說,也許是靜音舒適方面犧牲的太多,導致乾濕地性能並不出彩。結合售價來看,這款胎的性價比還算不錯。



-諾記zLine SUV

諾記的夏季胎相比聲名顯赫的冬季胎來說就像是初出茅廬的謀士,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某些方面的特性還是很不錯的,這也鑄就了它性格分明的特點。在犧牲了部分舒適性、滾阻後,它獲得了不錯的乾濕地表現。其中濕地表現更為搶眼,作為一款有著冬季胎大咖背景的製造商,其在處理濕地性能上有著自己獨特方式,畢竟做冬季胎時也會考慮到濕地性能。



-路航LS588 SUV

雖然路航LS588 SUV定位為超高性能豪華SUV輪胎,但從成績來看,這話說得有點大了。基本上除了滾阻表現較好,價格較便宜以外,其它性能與其餘8款輪胎沒有可比性。當然,其在某些方面也曾趕超了普利司通的EP850,不過這兩者的關係有點「倒數第一拉肚子沒來,這回我當倒數第一」的味道。如果單純考慮燃油經濟性與價格因素,這款胎也有可取之處。



-普利司通ECOPIA EP850

普利司通EP850在本次測試中的成績可謂全軍覆沒,唯一還有點亮點的就是滾動阻力,成績與第一梯隊的產品持平,但如果結合零售價來說,這點經濟方面的優勢也變得很微弱。而廠家對EP850的定位就是節能型輪胎,但如果跟路航LS588 SUV對比看來,還是路航LS588 SUV更具性價比,起碼價格美麗。



-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

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是比較有名的一款輪胎。不過從數據來看,它與7款夏季胎的差距不小,當然這樣的對比並不公平。廠家對這款胎的屬性還兼顧一些非鋪裝路面的能力。細碎的花紋溝槽與較軟的花紋塊都讓它在乾地項目中失分不少,而濕地方面,為了應對四季多種路況,其更多的得分來自配方與花紋的協作。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如果有爛路的行駛情況,這款胎要比上述7款夏季胎的性能更好,但是,它的價格不美麗!



-鄧祿普GRANDTREK PT3

作為與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相同的四季胎,鄧祿普GRANDTREK PT3的表現有些讓人捉摸不透。胎面花紋設計相當有迷惑性,與夏季胎花紋類似。而它的乾地操控表現不錯。這很好理解,少了細碎的花紋設計,膠塊支撐性得到保障,且胎面的一些縱向倒角設計也有利於提升乾地操控能力。然而,這些胎紋搭配以四季胎的配方,最終讓濕地性能出現較大的下跌,這與當今輪胎設計趨勢有些格格不入。不過最主要的是,這款四季胎的價格實在太美麗了,降雨不頻繁的地區可以考慮一下。



寫在最後:

從成績我們不難看出,我們這次測試的9款輪胎性格迥異,基本沒什麼特別「圓滑」的性格。其實這也是輪胎研發的特性,沒有任何一款輪胎可以做到魚和熊掌兼得,最多只能做到魚尾+熊掌心寶的組合。再過多的要求只會換來其它性能的驟降!我為什麼一直在強調御乘ⅡSUV呢?就是因為它這次的測試結果比較個色,圓滑之餘又不失本色。

對於消費者來說怎麼選輪胎呢?首先明確需求——要靜音舒適、要省油、要操控還是安全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一般輪胎研發出來都會將安全性放到首位,我們可以理解為乾濕地性能,在此基礎上再選擇自己的「性格偏好」即可。當然,也會有些消費者沒這麼多需求,便宜、省油、耐用即可。如果你比較傾向於節能型輪胎,路航LS588 SUV、普利司通EP850滾阻表現感人,且前者價格更低;如果你想選擇性能均衡一些的輪胎,馬牌UC6 SUV、韓泰Ventus S1 evo2SUV都非常不錯,但考慮到價格因素需要你權衡一番;如果你想要均衡的性能、預算又有些吃緊,固特異御乘ⅡSUV也可以考慮。如果你的行車環境特別需要濕地性能,米其林PRIMACY SUV值得擁有,不過這價格有些……

至於是否選擇四季胎,看個人吧。對於四季胎我更願意把它歸到「HT」的範疇,當然這說法不夠嚴謹,不過綜合四季胎的使用環境及性能特點來看,兩者之間還是有共通之處的。你需要犧牲一些乾濕地操控、噪音乃至制動性能,換來在多種使用環境下性能的提升。倍耐力SCORPION VERDE All Season與鄧祿普GRANDTREK PT3之間我更推薦前者。最後,今年的輪胎橫評到此結束咱們明年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uBgUG0BJleJMoPMMi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