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新詞「蹲族」。蹲族不同於蟄居族,啃老族。那麼蹲族指什麼?蹲族的意思是說受過大學教育,家庭背景不錯,被人給予厚望,卻放棄自我,甘當社會「隱形人」的年輕人。這就是說擁有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那麼城市蹲族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現在都在點評蹲族,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拯救蹲族。高學歷年輕人為何甘當社會隱形人?如何讓城市「蹲族」站起來!
在媒體的報道里,受過大學教育、家庭出身不錯,這兩個標籤加起來仿佛預示著一份好工作、好前途。現實卻不是這樣的,部分這樣的年輕人並沒有按照如此劇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選擇在家或出租屋裡,成為一名城市「蹲族」。
「蹲族」指的就是那些擁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卻「放棄」自我、甘當社會「隱形人」的年輕人,他們往往以「現實低慾望、網上多衝浪」的方式閒散度日。
對於這樣的現象,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網友一:「"天天996,也掙不出一套一線的房,而且現在工作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好找,這幫蹲族在家待著,市場也沒有出現用工缺口,只能說,別都怪個人。」
網友二:「內卷太嚴重,就業難現實存在,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打擊也讓畢業生更容易想逃避,但不知道能逃避到什麼時候,太難了。」
網友三:「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很難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能說年輕人都不努力,只是很多專業設置已無法適合市場需要,這樣會造成人力資源過剩,年輕人就業壓力山大。」
網友四:「理想與現實的差異,心理不能承受之重。」
「蹲族」當然不符合大眾對於一個年輕人的理想期待,年輕人本應是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一代。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世俗意義的成功本身就是一個機率性事件。什麼家境殷實,一路順風順水,名牌大學畢業,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這些本來也不能直接畫等號,成功的學生時代和平庸的社會經歷完全有可能並存。
城市蹲族產生的原因
說實話,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太大了。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對生活沒有太多的慾望,受挫後對自己失去信心,走出校門後對身份轉換的迷茫,自我逃避,缺乏目標,找不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看似高學歷的背後可能存在著一些難以理解的反差,比如說從小到大高壓學習環境,大學進校便開始的內卷,入職後的機械勞動都存在著關聯。這些都是他們成為「蹲族」的原因。
對於喜歡安靜低調的來說,不是他們當了隱形人,而是圈子不同,我們可能沒有發現。也許這些年輕人只是沒有找傳統印象里的好工作,比如說公務員、醫生、老師等等。
現在年輕人都進入了新的行業,因為壓力的問題,慾望漸漸就少了,因此就開始混日子了。放棄對所有人而言都很容易,綜合條件差一點,想要往上流動,要克服的困難太多了,放棄反而更輕鬆和簡單。
如何讓城市「蹲族」站起來!
想要改變這種蹲族現象,那麼不能光從年輕人自身改變,而是要從社會環境,家庭,學校等各種主題綜合改變。
年輕人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尋找人生目標。家長應該多給予理解和鼓勵,引導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家長們不要以為的看重孩子的成績,應該允許孩子多元發展,家長要轉變自身觀念,緩解孩子的壓力。
學校應該多方面培養孩子,不應注重書本,學習成績,比如說多重視實踐教育,勞動觀念,職業意識等等。讓年輕人提前積累社會經驗,校園與職場的角色轉變更加自如。學校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孔教,發揮職業教育分流作用,幫助年輕人找職業定位。
用人單位也要給予年輕人健康的職場環境,給年輕人更多平等的機會,賦予年輕人更大的空間,讓年輕人知道工作的意義,有拼搏的動力,也杜絕加班文化,更杜絕職場歧視。
我們要共同努力,了解年輕人的所思所想,合力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讓城市「蹲族」站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nKqUngB9EJ7ZLmJv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