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騙啦!高色域電視真不見得就一定好

2019-08-15     微生活MORE

01 高色域電視誕生之初

近年來,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升級,智能電視已經不滿足於單純的呈現色彩,而是更加追求色彩的精準性以及呈現色彩的豐富程度。從2014年年底開始,高色域電視又憑藉量子點材料輔助下的新型背光技術加持,讓智能電視的色域覆蓋率達到了更高的標準。



於是,高色域電視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眾多廠商極力推崇的對象,更有甚者,直接以高色域為噱頭來提升電視的價格。招攬消費者購買。

02 色域,究竟為何物?

然而高色域電視真的有那麼好麼?筆者今天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並非如此!

在準備給大家說清楚這件事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專業名詞,色域(英文名:Color Gamut)。啥意思呢,它是指在NTSC標準下的色彩總和,色域值越高,色彩表現力越好。通俗來講就是顏色的區域,是用來衡量設備能夠顯示的顏色的區域範圍。色域越大,表示它能顯示的顏色越多。色域更廣也就代表能顯示的顏色更鮮艷。

一般來講,如果一塊螢幕宣稱自己可以顯示某個色域,那麼也就意味著它可以顯示該色域所包含的所有顏色。

由於人眼並不能完全識別自然界中所有的光,所以國際照明協會CIE定了一個CIE-xy色度圖,用於直觀的表現色域。


CIE-xy色度圖

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們在前面有說過,色域越大,就表示它能顯示的顏色也越多。通常顯示設備表現出來的色域範圍我們都可以用RGB三點連線組成的三角區域來表示。而在上邊這幅圖當中也是如此,三角形的面積越大,就表示顯示設備的色域範圍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1953年,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協會(簡稱NTSC)基於CIE色度圖制定了NTSC色域標準,擬定了一個100%的色域空間,通過百分比來量化表示色域的大小。

03 高色域電視憑啥這麼優秀?

當前電視種類主要可分為液晶以及OLED兩種。這裡我猜肯定有朋友忍不住提量子點。一併說吧,量子點電視究其根源,其實還是液晶,因為它壓根兒就未曾脫離背光的控制。而OLED就牛氣了,眾所周知,它採用的是自發光顯示技術。通過電激之後可以顯示出非常純凈的紅藍綠三原色,因此能夠達到更高水平的覆蓋水準。目前OLED電視基本上都加入了白色像素點(WRGB),就是為了減少RGB OLED較高的色彩純度。


OLED加入了白色像素點

再看液晶,通過直接以背光為切入點加強背光的純度,特別是紅綠藍三個波段,簡單粗暴。當前液晶提高色域最主流的方法就是更換LED螢光粉的種類,因為最新的無機螢光粉可以使LED發出的白光在紅綠藍色彩波段擁有較高純度,亮度上能得到極大的增強。通常搭載最新一代無機螢光粉的高色域電視,NTSC色域值大都可以達到90%以上,色彩純度和能效都有很明顯的增強。


液晶電視通過加入螢光粉來提高背光純度

而量子點作為當前提高色域的最佳材料,可以說,它是集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優點於一身。其發光純度高於有機分子與無機螢光粉,並且其穩定性也絲毫不亞於無機螢光粉,就連加工性能都同有機分子一樣。量子點電視通過純藍光源的照射,激發薄膜上的量子點晶體,從而釋放純紅光和純綠光,並與剩餘的純藍光投射到呈像系統上面,這樣所提供的光線極為純凈,遠超LED螢光粉發光原理。


量子點是目前最佳的發光材料

當然,還有一種可以通過增加原色數目來提升電視色域的方法。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增加原色數目以及色彩的組合方式,來顯示更多的色彩。但苦於該方法在技術以及成本上的難度,目前尚未被普遍使用。

04 高色域並非電視不二之選!

高色域電視又被叫做廣色域電視,因其主要是通過對主流面板的色域範圍限定,所以並無確切的界限標準。相比之下,色域範圍只要在NTSC的90%以上便可稱之為高色域電視。

高色域的出現代表著電視能夠顯示更加豐富的色彩,畫面的鮮活程度從而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由於色彩種類的增多,使得畫面中的色彩過渡顯得更加自然,有效避免了失真和色塊情況的出現。更多種類的色彩,使得畫面的層次感也更加分明,從而展現出更多細節和更加接近真實的效果。


高色域電視讓畫面色彩過渡更加自然

但是,隨著顏色的數量增多,高色域電視在增多色彩種類的同時,也為色彩的控制帶來了更大的負擔。如果色彩控制不夠精準,所顯示的畫面依舊會失真,和真實的顏色完全大為不同。

因此,就筆者個人感受而言,過於豐富的色彩並不意味著電視就越好。要知道,提高色域的前提是要對色彩有精準的把控能力,不然也只會適得其反。對於高色域電視也要看廠商對於顏色的調教能力,而並非只是單從色域覆蓋率上去以偏概全。畢竟受眾群體不一樣,對待產品的價值取向也會不盡相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WKLlGwBvvf6VcSZdk6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