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米友仁是米芾的長子,文化史上稱他們父子二人為大、小米。米友仁是一位早熟的天才藝術家,他19歲的時候,畫了一張《楚山清曉圖》,他父親米芾將他的畫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是書畫大行家,很喜歡米友仁的畫,特意賞賜了他。
南渡以後,米友仁甚得宋高宗的寵愛,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而高宗與他往往共同鑑定書畫,但米友仁對鑑定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米友仁家學淵源,和他父親米芾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他尤其嚮往古人書畫,到了十分痴迷的程度。
有一次,他在朋友的船上,朋友拿出一幅王羲之的真跡,他非常歡喜,立即提出拿一幅好畫交換。主人那裡會同意?他急得就往水裡跳,幸虧旁邊的人手疾眼快,一把把他抱住,才不致他溺水。
他和他父親一樣,有個很大的本事,能模仿古人的畫作。他在漣水時,向人借「松牛圖」。描摹後,他留下真本,將摹本還給人家,過了好幾天,畫的主人才發現畫被他換了。米友仁問他怎麼看得出來的,那人說:「真本中的牛眼睛裡,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回來的卻沒有。」他經常找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後,把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選擇。主人往往不辨真假,把模本當成真本收回去。因此,米友仁獲得了許多名貴的字畫。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畫作,而很少被人發覺。
不得不承認,米友仁是一個相當有才能的藝術家,可是,他用他的才能,去干以假換真的行為,為人鄙棄和不齒。人們把他這種行為,叫做「巧偷豪奪」,成語「巧取豪奪」,便緣於此。
米友仁如王、謝家子弟,即使無意書畫,書畫也如影隨形。他天天一睜眼,看的是書畫,聽的是書畫,娛樂的還是書畫。書畫如酒,泡在裡面的藥材怎麼會沒有酒味?也泡出了米友仁,米友仁追求「點滴煙雲,草草而成」,自題為「墨戲」。他在山水畫上的創造,是對江南山水的切實的感受。他對江南的雲山煙樹,耳濡目染,已深至入骨。潑墨雲山,參以積墨和破墨,以焦墨提其神。而這種落茄(即墨點)法,不求修飾,崇尚天真自然,把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表現的十分充足,「米家山水」,對後來中國文人山水畫的影響較大。米友仁官做的越來越大,對自己的作品看的很是貴重,親朋好友亦無緣得到他的作品,眾人自嘲道:「解作無根樹,能描濛鴻雲;如今供御也,不肯與閒人。」他的父親米芾對他的影響巨大,他是在脫盡古人窠臼的基礎上,發展了米芾技法,才能自己形成一家之法。米友仁說:
「畫之老境,於世海中一毛髮事泊然無著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
米友仁的畫,生氣遠出,儀態萬千,是心靈對自然的直接反映。他不拘泥於物象的得失,不計較於一點一畫,將大自然生動的意象納於紙上,表現胸中蓬勃無盡的靈感與氣韻。他以寧靜的心態,表現他的廣大精微,米友仁的微妙境界的實現,在於他能以精神涵養,培養一片天機,然後在凝神寂悶中,靈光一現,突然一揮而就。
中國早前的繪畫是沒有題款的,畫上題款是由蘇東坡和米芾開始的,可惜的是,他們卻沒有這方面的作品能夠留傳下來,現存的題款畫作中,只有米友仁的。《山靜居畫論》說:「款題始於蘇、米,至元、明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因題益妙。」詩、書、畫的結合,是中國畫最取勝處,而於此中大開法門的,米友仁功不可沒。他的《瀟湘奇觀圖》,前畫後題,錄了許多詩歌,詩書畫渾然一體,在米友仁之前的中國畫中,是絕無僅有的的。米芾在繪畫的工具上也大有開創,他是第一個在紙上面作畫,而不是用絹,以便更能發揮毛筆與宣紙的交融;他開創了掛軸小幅。冊頁之類的,就是由這種掛軸小幅濫觴而來的。
在書法上,米友仁幾乎是亦步亦趨地學著他的父親,是米芾的書奴。南渡以後,南宋書壇,以清瘦纖細為主,他那捭闔開張的字勢,對於南宋書壇,無疑是別具一格的。所以,在南宋,米友仁的書法是不可被輕視的。
米友仁作為米芾的長子,書法面貌與米芾十分相似的原因:一、由於米芾的影響與米友仁自身性格的關係,導致米友仁的書法風格更趨於平淡秀麗,主觀上不想做任何改變;二、米友仁長期任職內府,他的創作更願意投上所好。他的書畫被高宗喜愛,他怎麼可能叛逆自己,重砌爐灶?對於宋高宗,他更喜歡米友仁寫米芾;三、從吳琚、張即之與米友仁對米芾書法的繼承與發展作個比較,就會發現,米芾書風在南宋的影響力不但沒有式微,而是在發展。從他們身上可以發現米芾書法在南宋書壇延續的規律,而米友仁和吳琚、張即之則分別代表了米芾在南宋三代人中的影響。
米友仁之前是沒有人用羊毫筆的,而米友仁最先成功地使用了羊毫筆。他充分地發揮了羊毫筆的特性,在使用中,增加了筆鋒提按時的彈性,豐富了線條的變化,更注意細節的細膩的表現力。
米友仁,還有一個名字,叫「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宋四家」黃庭堅稱他為「虎兒」,並贈了他一首古印和詩:「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米友仁(1074年—1153年),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寅哥、鰲兒,晚號懶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