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2大「草聖」之爭,林散之和于右任,你選擇哪一位?

2024-01-10     書法網

原標題:近代2大「草聖」之爭,林散之和于右任,你選擇哪一位?

近代2大「草聖」之爭,林散之和于右任,你選擇哪一位?

張旭、懷素以詭譎遒逸的狂草,把書法藝術性帶入「至高境界」,實力難分上下,導致後世為唐代「草聖」一稱,議論了千年,始終難分勝負,而近代的林散之、于右任,也依靠旗鼓相當的草書水平,引發2大「草聖」之爭

首先我們來看林散之,原名林霖,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自幼師從黃賓虹,從魏碑、唐楷練起,30歲才開始學習行書,深諳晉唐法度,用筆堅實有力、平穩剛健,打下了夯實的基本功。

所以他在60歲學習草書後,僅用10年就進入登峰造極之境,與李志敏共稱為「南鄰北李」,其字瘦勁圓轉、雄渾生澀,行筆隨心而變,墨色、點畫渾然天成,不會刻意營造方圓勢態和藝術氣韻。

再加上林散之受到金石之氣的薰陶,使其草書常有枯筆,生澀蒼勁、恢弘震撼,同時受到王鐸、懷素等人的影響,其字飄逸飛動中,還融合了隸書筆意,不僅讓視覺效果更為直觀、激烈,還增添典雅質樸的高古氣韻。

這種飄然天成、拙質老辣的風韻,在海內外頗受歡迎,1984年日本書道訪華團,三次來中國訪問時,都特意拜訪了林散之,啟功也十分欣賞他的草書,曾脫帽三鞠躬表達敬意。

還評價曰:「老人之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讀萬卷書,而行萬里路者,發於筆下,浩浩然,隨意所之。無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應手之樂。」甚至郭沫若曾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如今在拍賣市場也頗受歡迎。

接著再看一下於右任,原名伯循,字誘人,晚年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與林散之一樣,他對碑學頗有研究,以碑入草,將古人善用的側鋒,改為中鋒,防止後人臨摹時,產生流俗纖弱之病。

不過行筆延續流暢豪放的氣勢,毫不笨拙生疏,墨色潤麗渾厚,筆筆遒勁恣肆、靈活流利,蘊含強烈的動勢,猶如高山流水,簡凈自然、沉著大氣,寫出了書法澎湃的生命力和藝術性。

而且於右任不僅是一位書法家,也是一位教育家,這重身份對他的草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了提高草書的使用率,節省時間,方便大家日常書寫,他創立了「標準草書」,字字簡樸幹練、規範清晰,加強了世人的「草法」意識

讓劉延濤稱讚曰:「《標準草書》發千餘年不傳之秘,為過去草書作一總結帳,為將來文字、開一新道路,其影響當尤為廣大悠久」,在1999年《書法》雜誌評選的「20世紀十大書法家」中,于右任跟林散之並列第一。

其實無論是分析筆法功力,還是品味藝術氣息,這2人皆是近代書壇的「佼佼者」,只不過風格特點略有差異,林散之善用枯筆,追求蒼茫渾穆之氣,于右任則鍾愛靈動瀟洒之態,兩種截然相反的格調,造就了差異巨大的審美觀念,自然引起世人強烈爭議。

您對林散之、于右任的草書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87876272fe15c9d221baa1f343c3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