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粉絲私信留言,自述說患有萎縮性胃炎三年了,胃經常疼,胃裡感覺熱,脹氣,噁心,肚子裡有呼嚕聲放屁多,大便有時候干有時候稀並且是粘便,經常覺得餓並且想吃東西,口乾舌燥並且喉嚨里有粘痰,經常牙齦腫痛潰瘍,伴有舌頭髮紅有齒痕(提示體內有濕熱)。
根據她的闡述,首先可能是胃內有熱,患者沒有提到過消化的情況,根據她提供的症狀,舌紅,脈數,口乾,是胃陰虛證的表現,所以可能是胃陰虛內熱加脾虛濕熱。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顯然消化會不好,但還是餓想吃東西,此時大便粘膩臭味大,並且胃內腹氣不通,才會覺得有脹氣以及放屁比較多,口乾舌燥以及牙齦腫痛潰瘍都是上火的現象,是體內胃火上炎的現象,舌頭齒痕舌,有痰飲說明體內濕氣可能是脾虛導致的。
在治療上,每個人的治法不同,我推薦先消後補,或者消補兼治。首先把胃火導下去,通暢胃腸,這時候如果胃內有積食脹氣都可以通腑,得到很好的解決,並且胃熱的感覺也會得到治療緩解,因此一系列的上火現象也會得到治療緩解。
提到體內有濕氣,這種導下的治療方法也可以導濕氣下行,同時補脾,加強脾的運化功能。如果你用藥上來就補,可能並不會改善胃的情況,如果用藥太過細膩,也容易太過滋膩產生更多的濕。用藥的藥方推薦,承氣湯類的方子療效也不錯。先服用兩三副,根據好轉情況,確定濕熱的嚴重性,再加減方藥進行治療。
如果是胃強脾弱,胃內實火,平時容易餓的快,舌苔還是紅黃苔,脈跳動快,很明顯是胃熱熾盛的病症,因為胃熱胃的機能亢進,所以容易餓而且吃的也多。
那麼問題又來了,胃熱為啥還大便溏稀呢?按理說,熱傷人體的水液,不應該是大便乾結才對嘛?中醫認為,一方面胃火熾盛,一方面大便溏瀉,我們中醫將其稱之為胃強脾弱,也就是胃收納,消化食物的能力很強,但是脾胃吸收和輸布水谷精微的能力卻減弱了,脾弱那麼就容易出現大便溏稀的現象。
另外胃火導致一系列的上火問題,我們可以考慮瀉一下胃內實火,補一下脾。在用藥上可以考慮遵循消七補三,七分藥來治療胃實,三分藥補脾虛,或者攻補各半,能瀉能補,兩不耽誤,穿插著用藥,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一類的。
用藥兩三副,不要用太猛烈的藥物。一定要注意,往往這類脾胃病證,不要看見脾胃有病就來補脾虛,往往扶脾反而礙胃,所以建議首先暢通腑氣,清利濕熱。具體是哪一種,再看看是補脾還是強胃,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藥方的配伍。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自己隨便吃藥,很容易會加重病情,反而得不償失,因為很多病的用藥可能是「相反」,所以在用藥上謹遵醫囑,切忌盲目用藥。
我是內科醫生姚東坡,如果你有健康問題,歡迎關注後在主頁私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