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鄉,家在故鄉。有家的地方就有幸福,家不僅是容納靈魂與肉身的居所,更承載著對家人的愛與責任,返鄉置業家人團圓,成為眾多漂泊在外奮鬥者的人生必選項。但置業程序繁多,大多數購房者日常工作忙碌,沒有太多餘綽時間,舉家團圓的春節長假期間便成了返鄉置業的絕佳時機。
白岩松說,30歲的時候,人得學會做減法。
在30歲之前,你要玩命做加法。因為世界很大,機會很多,你要拚命去嘗試,才知道命運的眷顧會在哪裡等著你。
但30歲之後,四處亂跑的年紀已經過了,不是所有適合你的事情都該去做,也不是所有有機會的城市你都該去闖一遍。你需要找准一條路,開啟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過不了多少天,第一批90後就30歲了。曾經的他們也許拚命在一線城市尋找機會,不停地在給自己做加法。
但隨著年紀的日益增長,他們終究還是選擇回歸生活、回歸家庭、回歸幸福。
他們可能去了離家鄉更近的那個二線城市,因為那裡的房價更溫和,或者,那裡的陽光更溫暖。
掏出一份全國房價收入比,四個一線城市無一不在前十名當中,用腳去想也知道,選擇一個離家近的強二線定居,生活壓力會更小。
如今,這種從一線城市回流二線置業的浪潮,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新趨勢。
尤其房價收入比排行第一,買房自住「最不划算」的深圳。儘管每年仍有幾十萬的人口流入,但這些人在深圳賺了錢之後的買房選擇,很多都傾向於非深地區。
1.逃離深圳,真的是趨勢嗎?
誠然,廣深兩地敞開懷抱迎接移民,2018年的增量分別達到49.8和40.6萬,但很明顯的是,在高房價的巨大壓力下,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打工」謀生的,並沒有安居置業長久留下的打算。
據騰訊房產調查的數據顯示,73.8%的在深受訪者正在考慮或已在非一線城市購房,另外14.8%的受訪者則有所富餘地表示一線和非一線城市的房產都會考慮,僅有11.3%只考慮買深圳的房。
無論從新房訪問熱度還是同比增速來看,深圳的表現完全不如眾新一線城市。
從新房熱度來看,有6個新一線城市值得重點關註:西安,重慶,武漢,成都、瀋陽和鄭州。
這幾個地方,分別吸納了來自於中國五湖四海的一線回流人才,這些新一線城市不僅經濟發達,其文化、飲食、風俗、語言和氣候也和他們家鄉極為相似,同時離自己家也更近一些,於是,他們成為了各自片區的返鄉置業首選。
西安,整個西北五省的人口紛至沓來。
成都、重慶,西南地區的兩個最佳選擇。
瀋陽,國家中心城市呼之欲出,東三省人民情之所鍾。
武漢,長江中下游一帶最發達城市。
鄭州,中原地區1億多人口的置業寶地。
至於長三角一帶,經濟發達的城市多,人民可選擇的餘地也多,就沒有像以上幾城一樣虹吸效應那麼明顯。
不過,從人口流入來看,杭州、寧波、合肥、南京這幾個長三角城市均有不俗的表現,長期來看,這些城市的房價支撐基本面也很足。
不過,新一線城市的房價的確便宜不少,可就業機會、營商環境和財富機遇,不也少很多嗎?
的確,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的經濟差距仍舊巨大,但大數據告訴你,這種差距正在慢慢縮小。
2新一線城市,機會就那麼不如深圳?
且不談2019前三季度新一線城市8%左右的平均GDP增速高於深圳的6.6%。
我們說點實打實的薪資差距。
據智聯招聘發布《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本季度北上廣深的平均月薪環比漲幅均在3%以下。
而南京、寧波、武漢等新一線城市,和廈門、佛山、南寧、貴陽、福州、無錫等二線城市的平均月薪,環比增幅在5%左右。
隨著新一線和強二線的經濟發展,與一線城市的薪酬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今天,二線城市對中高端人才,也可以開出一份體面的收入,儘管和北上廣深還是有差距,但這種差距遠比房價的差距要小。
曾經,一個程式設計師小伙在深圳科技園可以拿到1萬5的月薪,而在武漢光谷,可能只有8千。如今,他在深圳可以拿到20866元的高薪,而光谷的14334,似乎也沒有差那麼多。
拿中高端人才收入和房價這兩個維度來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對比,二手房均價1.3萬的佛山,1.6萬的成都,1.6萬的東莞,1.1萬的長沙,1.5萬的無錫,還有1.8萬的武漢,都是中國性價比比較高的城市,同樣也是現在以及未來回流置業人群的重點選擇城市。
當然,這些新一線城市的魅力,並不是說只在工資和房價上,其帶來的生活體驗,也是十分令人神往的。
3. 新一線們,值得嗎?
從一線回到新一線,你可能放棄了未來的機遇、自己的夢想和下一代的起點。
然而,你的生活感和幸福感,大機率是能提高的。
上海有2400萬人口,66家三甲醫院,西安只有1000萬人口,但卻有41家三甲。
我曾在西安學著當地人徒手掰泡沫,塊兒太大了還被老闆娘打回重掰,一切都很有生活的滋味。
但如果在上海,這種可以讓機器去做卻非要自己來行為,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武漢的中考很難,6.98萬人參考,普高僅錄取3.92萬,錄取率只有56.1%。可在深圳,這個數字是44.4%。
我曾在武漢的江邊踱步發獃,看三五成群的市民談笑風生,熱辣而分貝十足的武漢話,填滿了江城盛夏的夜晚。
但如果在深圳,填充夜晚的一般都是燈火通明的一個個寫字樓小窗格。
長沙1萬5的房子,窗外可以不是湖景就是江景,而北京1萬5的房子,窗外。。。不,沒有窗外,因為北京市區1萬5恐怕只能買到地下室。
我曾在長沙的湘江邊和朋友吃著小龍蝦吹著小牛皮,朋友來自衡陽,剛落的長沙戶口,再過一陣子就可以買房了,而在北京,戶口。。。算了我們進入下一段。
4.新一線們,有未來嗎?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高速發展了30年,曾經的一線城市,動輒十幾個點的GDP增速,讓無論是去工作、創業還是購房的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經濟紅利。
可今天,前0.5%的精英階層基本成為既得利益者,再想去深圳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確實比以前更加困難。
當然,這並不是說深圳就沒有機會了,示範區的大門永遠為每一個追夢者敞開,只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新一線城市們,同樣在崛起。
成都2019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恐怖的11.52%,這幾年吸納了大量的北上廣深回流人才。
僅成都高新區,就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富士康、戴爾、聯想等龍頭,已然形成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其電子信息業有望成為中國下一個萬億產業集群。
和深圳製造業外移不同,成都這幾年恰好在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由於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企業成本相對較低,其電子信息技術、傳感技術等先進位造業技術又處於全國前列,成都成為了中國高端製造業的一片沃土,按照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其將在2022年製造業產值突破2萬億。
成都
武漢的軍運會把整座城市搞得燈光璀璨煥然一新,但這些表象並不能帶來實質的城市發展,武漢真正值得肯定的是它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武漢擁有全國第二多的大學生數量,卻偏偏成為了深圳接收人才的搖籃。由於前幾年基建火熱塵土飛揚,加之產業落後薪水慘澹,畢業生紛紛逃離此地南下就業。
但是,今天的武漢城市面貌已大有改善,地鐵也已經連線成網。更重要的是武漢過於依賴鋼鐵、汽車等傳統重工業的經濟結構,正在向發展新興領域、網際網路和技術公司轉型。2018年和2019年,小米、小紅書、商湯科技、奇虎360、位元組跳動等著名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公司相繼宣布將在武漢建立「第二總部」,力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截止到2019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數已超100萬,這意味著,2017年初武漢提出的「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目標,已經被提前兩年完成。
2019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世界排名前五的機器人企業中,已有川崎、庫卡、ABB、發那科4家落戶兩江。儘管重慶的汽車和電子製造這兩大支柱產業,確實在時代的衝擊下略顯疲態,但這並不影響重慶機器人產業集群、智能化企業改造等新興產業應運而生。2019年前三季度重慶GDP增速8.8%,高於大部分新一線城市,經濟發展並沒有受到產業轉型的影響。
2018年,重慶的人口流入量15.88萬人排在全國第四,僅次於廣東、浙江和安徽。大量渝籍務工人口返鄉置業,當然,這也跟重慶較大的住宅供應量和較低的房價有關。
重慶
鄭州市是中國最大鐵路貨櫃貨運中心,也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位。靠著區位和交通的優勢,鄭州已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聚高地。
鄭州的高新產業也許和漢蓉渝相比稍有落後,但河南省1億的人口體量和足以承接東部沿海城市產業轉移的製造業基礎,是其他城市所難以比擬的。鄭州有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智能終端產業等2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河南的城鎮化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大刀闊斧的拆遷和城建也為新老市民提供了優渥的居住環境,這也是鄭州能在這十年突然崛起的重要原因。
鄭州
這些崛起的新興產業和轉型中的傳統產業,一方面是給回流就業的人一份符合自己職業期望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給當地帶來了收入的增長,和房產購買力的增長。
5. 結
你說,
為什麼候鳥要在秋天飛回南方?
為什麼江魚要在產卵時集體洄遊?
為什麼非洲角馬要在六月時規模遷徙?
那些地方氣候一定最溫暖嗎?食物一定最豐富嗎?
不一定。
但那些地方,一定最適合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oawAW8BMH2_cNUg4o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