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謊言的遮羞布,國產愛情片這回真猛

2019-12-12     毒藥君

​不久前,官方給出了數據,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大關,比2018年提前了24天。


同時,毒藥君發現數據是一方面,而類型片的突破也是一大亮點。


無論是國產科幻片、國產動漫、國產青春片,在2019年都有不錯的成績。


但是回顧這一年裡,從票房和口碑上,卻沒能找出一部榜上有名的國產愛情電影


就在年末賀歲檔中,一部話題愛情電影悄然將至,而它正好彌補了這榜單中的空缺。


被光抓走的人

Gone With The Light


比起賀歲檔中的大片或者話題作品,《被光抓走的人》實屬低調。


但是低調不代表質量不好,本片的出品方是「爆款製造機」北京文化


從《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再到最近上映的《平原上的夏洛克》,無論是類型上,還是題材上,北京文化都有獨特且準確的選片眼光。



另外,本片的誕生還和主演黃渤息息相關。


影片導演董潤年編劇出身,與管虎合作編劇過《老炮兒》,也擔任過寧浩《瘋狂外星人》、《心花路放》的編劇。



而這部導演處女作《被光抓走的人》,則是黃渤發起的「HB+U新導演扶持計劃」中的第一部作品。


不僅黃渤親自參演,同時邀請了譚卓、王珞丹、白客、黃璐、宋春麗、文琪、焦俊艷、黃覺等眾多明星演員參演。



影片的創作來自導演的一個腦洞故事。


「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


電影在這樣的幻想下,確定了更加準確的對象。


放到劇情中就是,被光帶走的人,都是有愛情的人,而剩下的都是沒有愛情的



奇幻+愛情的影片類型在國產電影里並陌生,用帶有奇幻色彩的故事,闡釋出關於愛情的真理。


但以往的作品重點在於一個「奇」字,說明白點就更加偏重影片的娛樂性


而關於愛情主題的討論,在內容里往往更加淺薄。



但《被光抓走的人》完全拋棄顛覆了以往的模式。


它的敘事方式,故事基調,討論話題乃至演員表演,都去掉了「娛樂性質」,呈現出來的內容也偏嚴肅性


腦洞高概念設定只是影片的一個外殼,它的本質則是一部現實主義愛情話題電影



影片有著多人物視角的敘事線,他們都是「光照事件」後剩下的人,也就是被認為「沒有愛情的人」。


在這些人中,有結婚幾十年里相敬如賓的中年夫妻



有丈夫出軌,正處在離婚漩渦中的職場妻子



有女富男窮,正準備結婚的都市情侶



有尋找失蹤「朋友」,混跡街邊的社會青年



而這些不同的群體,也代表著不同的愛情維度


黃渤和譚卓飾演的中年夫妻,兩人的愛情已經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磨掉了激情,剩下的只有柴米油鹽的生活瑣碎,他們的愛情是中年人對於情感現狀的自我審問。



撕開謊言的遮羞布,國產愛情片這回真猛



王珞丹飾演的職場妻子,美麗、獨立、幹練,卻無法真正了解丈夫的內心。在丈夫神秘消失後,她試圖解開心中的疑惑,她反映的是新時期女性的情感困境



丁溪鶴和李嘉琪飾演的都市情侶,代表著現代年輕人的愛情觀。他們衝破了金錢和門第的限制,即將步入婚姻時,卻因為「真愛之光」的審判而變得迷茫。


白客飾演的街頭混混,代表的則是社會的邊緣人群,他對朋友秦山的感情,同樣隱藏在社會邊緣,不被人察覺,也不被認同。



雖然這些人物的故事在影片里都是獨立存在,但是導演卻數次安排他們同屏出現。


人物空間裡的交集,更加突出了主題的共性,從每個個體又剖析出了愛情的眾生相



影片討論的話題很熟悉,那就是「什麼是真愛?」


電影一開始用採訪的方式,在許多人的口中討論起愛情,有些人相信愛情,有些人不相信,有些人果斷,有些人遲疑。


可以說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套自己的愛情價值體系,知道什麼是愛,如何愛別人,怎麼被愛。


可是這樣的愛情價值體系,在神秘的「光照事件」過後完全崩塌



電影中沒有明確認同被光帶走的人都是有愛情的,這樣的設定都是片中的人們研究出來的「規律」。


但是面對現狀,剩下的人都不由地相信這樣的結論。


這對於本身沒有愛情的人是坦然的現實,而那些好像處在愛情中的人,則變得困惑、猜疑、乃至絕望



那道白光更像是戳破謊言的利刃,把殘酷的現實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


片中黃渤飾演的武文學,無法面對這種結果,為了證明自己和妻子還有愛情,於是想盡各種理由去找補。



但是越是掩蓋傷痕,最終呈現出來的結局往往越扎心。


不光是黃渤,剩下的所有人都在這樣的「真愛審判」下變得狼狽尷尬。


年輕的情侶為了證明自己的真愛不是謊言,甚至用跳樓來作為證據。



有意思的是,片中有一對夫妻,丈夫每天在外面找小三,妻子則成天打牌賭博,兩人幾乎每天都在吵架,但最後卻和光一起消失了。


從這個點出發,影片也拋出了另一個問題:「真愛的標準是什麼?由誰來規定?」



如果前面「真愛是什麼?」帶有一些主觀感性的色彩,那麼這個問題則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


事實上,愛情是一個難以被定義的東西


黃渤在採訪時也說,「愛情從來都不是一件清晰明了的事情,就像我們平時照鏡子,你不會久久地凝視自己的眼睛超過一分鐘一樣,我們很難真正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情感。」


正因為愛情有不確定性,如果用一個標準,或者一件事來衡量所有人,那麼最終的結果往往都讓人失望。



電影中,人們在經歷了質疑、掩蓋、報復、背叛過後,最終重回了理性。


這種理性不僅是接受現實,同時還是順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堅定自己的愛情觀。


由此,影片又給出了第三個問題:「怎麼樣面對自己的愛情?」


但在這時,影片並沒有給出一種結論,而是隨著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把這個現實話題交給了觀眾自己。



在觀看《被光抓走的人》整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有著強烈的情感共鳴。


這樣的效果,不僅是導演兼編劇董潤年,用十分生活化的筆觸去塑造人物。


同時,演員的精湛表演也是功不可沒


其中黃渤在一場同學會上的戲裡,再次奉獻了影帝級的表演。


他在一個場景中精準地呈現出了多種情緒的變化,從虛偽的掩飾,到被揭穿的尷尬,再到後來的強顏歡笑,最後變成懊惱和羞愧。


百億影帝的實力在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撕開謊言的遮羞布,國產愛情片這回真猛


如果今年國產愛情片沒有代表作,那麼《被光抓走的人》絕對能夠擔任這個位置。


它對於現實社會的愛情,無疑是一聲犀利的質問。


但同時,也有人看完影片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愛情。


很多時候,人們逃不出當下的言論環境,走進了別人的思維怪圈。


可是當擺脫掉所有的情緒,回頭再來審視自己,或許當初的選擇也並沒錯。


就像影片中的一句台詞:也許消失的是我們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XWb-G4BMH2_cNUg2J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