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大魚海棠》上映。關於劇情,褒貶不一;但關於畫面,卻是人人稱讚。
整部影片,滿屏都是中國風,尤其是作為背景極具客家風情的土樓建築。天圓地方的布局,滄桑古樸的木樁,再加三兩點綴其間的紅色燈籠,把土樓襯托得氣勢恢宏,讓人震撼。
眾所周知,中國有著漫長的五千年歷史,誕生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築,凝聚而成了獨具東方之美的建築文化。
雖然古人的本意並不是把建築當作藝術,但那些匠心獨具的建築構造和裝飾藝術,早已成為了一件件供後人觀摩的展品,無聲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最初,很多建築乃至城池,會從防禦的角度出發去設計建造。
因為在過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錯綜複雜,有時無法解決,只能依賴高牆、望樓、炮台、角樓等等的軍事防禦性設施。
於是,在福建西南部的山谷中,一種身形龐大、結構堅固的奇特建築巍然矗立。沒錯,正是福建客家土樓。
甚至在20世紀的60年代,美國偵察衛星一度認為這是中國的洲際飛彈地下發射井,因為它們獨特的環形結構。其實它只是一座特別的」圍城「。
福建土樓,有「六群四樓」的說法,具體指的是: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初溪土樓群、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華安土樓群以及振福樓、衍香樓、和貴樓、懷遠樓。
作為福建土樓的傑出代表,「六群四樓」經過歷史的洗禮,如今仍然能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原始風貌,實在令人驚嘆。
而這其中,永定占了「三群兩樓」。
永定是福建龍岩市的一個轄區,比起南靖,知名度還是低了一些。但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與福建其他土樓相比,絲毫不遜色。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2萬多座土樓。其中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築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
也因此,永定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
今天,我就帶你們去看一個永定土樓,「六群四樓」之一的——衍香樓。
衍香樓是一座典型的圓形土樓,坐落於永定新南村。
土樓建於1880年,創建人是蘇谷春。
據說蘇谷春年少時期家境清貧,中年後在家鄉以及上海等地經營條絲煙,生意十分興隆,發家致富,這才出資建了這座樓。
乍一走進新南村,四周風景極好。
綠意盎然、溪流歡暢,你只感覺自己仿佛在仙境之中遨遊。頭頂的天空是如同水洗一般乾淨,遠山此起彼伏,在天際劃出一道道優美曲線。
用力深呼吸一口,鼻端所聞都是草木的芳香,讓人不由得心胸也開闊了起來。
一條像是隨意鋪就的溪石小道從這頭連著那頭,延伸在淺淺的水中,指引著人們邁入土樓的內部。從上游一路歡騰跌落下來的水流,竟然形成了一道小瀑布,嘩嘩的水聲,聽著很是治癒。
走進土樓,宛如走進一段塵封的故事,處處是濃厚的文化韻味。
其實一開始,僅憑衍香這兩個字,你就會對這座土樓生出無限的旖旎幻想。直到真的站在它的面前,你方才知道,原來它的含義是「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
確實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蘇谷春的後裔出了很多狀元之才。到今天,衍香樓內還住有16戶人家,其中高等學歷人才占了一半。
衍香樓主體直徑40米,牆高14.5米,占地約4300平方米。一共4層樓,每層的功能都是不同的。一層為各家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
這樣的設計,節約、堅固,並且防禦性很強。
從樓下往上看,一間一間屋子挨在一起,每戶門口都懸掛著紅色燈籠,很是壯觀。而頭頂的天空,則是一種圓滿的形狀。遠山俏皮地露出一角,增添了一抹綠意。
幾代同堂住在一起,讓土樓變得如同一個大家族,同時也是一個小社會。
縱使外面日新月異、天翻地覆,這裡的人們始終守著本心,過著自己安逸的生活。你會感覺,時光在土樓里是凝固的、靜止的,只是賦予了土樓更長足的韻味。
更為特別的是,衍香樓的主樓是按八卦構建。很明顯能發現,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且實用。
走進內廳的那一刻,你幾乎感覺不到自己此刻正身處於一座土樓之中,而是會以為這是一座古宅。
陽光傾灑而下,照得人暖暖的。
沿著樓梯,一層層往上走,真的和電影《大魚海棠》中的場景一模一樣。忽而感慨,溫暖的環境、滄桑的土樓在我們面前仿佛打開了一幅歷史血脈的長長畫卷。
以建築為名,這些有關過去的故事,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也希望,有更多的影視劇,能發現如土樓這樣的寶藏,並把它帶到我們面前。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T4ICnIBd4Bm1__Yi1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