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談談大棚黃瓜的葉片!識葉片、促管理、增產量

2019-08-27     匯晟元

黃瓜的產量靠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葉片,那就正確了,原因就是葉片能通過光合作用增加黃瓜產量,沒有葉片,自然形不成產量,研究表明:黃瓜生物學總產量的95%來源於葉片。因此,大家平時的農事管理都應圍繞著黃瓜葉片來開展。

下面,我們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一下黃瓜葉片的典型特徵,望大家掌握「識葉片、促管理、增產量」這一方法。

一、葉片數量

資料表明,一棵進入結瓜期的黃瓜要保持13—17片功能葉進行光合作用,才能保證黃瓜長勢,利於黃瓜高產。因此,黃瓜葉片數是廣大農戶生產管理中首先要把握的依據。

首先,要根據葉片數量多少來選擇吊蔓。黃瓜莖蔓木質部不發達,如果不及時吊蔓,其莖蔓就會匍匐在地上影響黃瓜生長。因此,適時吊蔓是提高黃瓜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很多菜農認為,在黃瓜有5片葉時就要吊蔓,否則就會影響黃瓜的頂端優勢,導致產量降低。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等黃瓜有6-7片葉時再吊蔓,先弱化頂端優勢,使莖蔓積累營養,更利於黃瓜植株健壯和後期連續結瓜能力。

其次,要保證落蔓後黃瓜的葉片數量。在深冬季節,棚內溫度較低,黃瓜長勢弱,如果再遇連陰天,黃瓜極易出現封頭現象。此時黃瓜蔓以落到1.6米左右為宜,一般每次落蔓不得超過50厘米。

再次,要根據葉片數量來摘葉。一個正常的黃瓜葉片,從長出至老化約有40-45天的時間。對於老化葉片要及時摘掉,摘晚了不僅消耗營養,而且抗病力差易被病菌侵染。底部葉片所處環境更加潮濕,易被病原菌侵染,成為病害暴發、再傳播的源頭。而且,底部葉片往往都處於噴藥的死角,噴藥時很難噴到。因此,對於底部已經被病害侵染的葉片,一定要及早摘除。

在集中摘除下部老葉後,5-7天內瓜條生長比較緩慢,有時表現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在摘除老葉後,傷口的傷流現象明顯,養分流失比較嚴重。如果一次性摘除4-5片葉,傷流過重,植株需大量積累養分,才能重新供應瓜條生長。因此,摘葉要勤快,一棵黃瓜底部的葉片要分散開來摘,一次僅摘除1-2個葉片,分期分次摘葉,更利於黃瓜生長。

摘葉後傷口需要一段時間來癒合,摘葉後若遇晴天,一天的時間傷口就可以癒合好。摘葉當天或第二天適當地提高棚溫、通風降濕,可促進傷口癒合。為防止病原菌從傷口侵入,可在摘葉後用75%百菌清600倍混加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倍噴霧。

另外,要根據葉片數量和茬口來留瓜。

春秋茬:黃瓜進入結瓜期後,根據葉片留瓜更要兼顧分期產量和整體產量的關係,一般來說,2-3片葉留一支瓜為適宜,這樣既可滿足瓜條生殖生長的需要,又可以保證植株的營養生長,使黃瓜的總體產量得到提高。

越冬茬:每隔3-4片葉留一根瓜,植株的總體產量最高。因為葉片製造的營養不僅可以滿足瓜條生長的需要,而且可以滿足植株的正常生長,從定植到拔園,平均每棵能產出10根商品瓜,總體產量最高。

二、葉片顏色

生產實踐表明,觀察黃瓜葉片顏色(簡稱葉色),同樣也是進行農事管理的重要依據。葉色發綠,說明葉片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而葉綠體才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場所,假若葉片黃化了,說明葉片所含的葉綠體遭到了「破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了,光合作用也就受到了抑制,表現在黃瓜植株上,一是長勢弱,莖蔓細,龍頭生長慢,甚至出現「花打頂」;二是幼瓜生長發育速度慢,尖嘴、大頭等畸形瓜數量增加;三是根系獲取營養不足,毛細根數量減少。

可見,在實際生產中,注意加強葉片養護,延緩葉片衰老、黃化,對提高黃瓜產量及品質非常重要。那麼,廣大農戶又該如何把握黃瓜葉片顏色的變化,進行有效管理呢?

情況一:缺水時,黃瓜葉色呈墨綠色。若廣大農戶發現棚內的黃瓜葉片「黑乎乎」,尤其是生長點附近的葉片濃綠,除去激素外,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判斷植株是否存在供水不足或者農戶控水控棵過了度。建議農戶先察看一下土壤墒情,若地表過干,需立即澆水,注意澆小水,莫澆水過大造成傷根。特別提示,夏秋高溫季節,廣大農戶在「以水控棵」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度。

情況二:缺素時,黃瓜葉片逐漸黃化。在生產中,廣大農戶遇到這種情況,要老葉、嫩葉區別對待。

若發現黃瓜莖蔓下部老葉的葉脈間發黃,中上部葉片表現正常,應考慮判斷植株是否出現了氮、鎂、鉀這幾種營養元素的缺乏,因為它們在植株體內是較易移動的元素,可被植株重複利用。若植株體內這幾種營養元素出現缺乏,下部老葉所含的氮、鎂、鉀元素就可「轉移」植株中上部,供嫩葉吸收再利用,所以植株下部的老葉首先表現出缺素症,即葉脈間黃化,失綠,直至黃白化。

若發現黃瓜中上部嫩葉發黃,生長不良,應考慮判斷植株是否出現了鈣、硼、銅、錳、鐵、硫這幾種營養元素的缺乏。因為它們在植株內較易被固定,移動性較差,難以被重複利用,所以,植株出現缺乏鈣、硼、銅、錳、鐵、硫這幾種營養元素時,首先在中上部嫩葉上表現出缺素症。

在生產中,導致黃瓜缺素症發生的環境因素較多,如低溫、乾旱、土壤酸化等。這就要求廣大農戶在生產中創造優良的黃瓜根系生長環境,養好根系,培育壯棵,避免植株葉片過早出現缺素症狀。同時建議農戶,在出現缺素症狀後,要有針對性補充所缺乏的營養。此外,黃瓜葉片發黃後,為延緩葉片過早衰老,可結合噴施細胞分裂素及含胺基酸、海藻酸的葉肥。

三、葉片大小及數量

拿黃瓜葉片來說,除了可觀察葉色變化來加強管理外,另一個較為重要的指標就是葉片大小及其厚薄。

說到葉片大小,有的農戶誤以為葉片越大越好,覺著葉片大了,結瓜才多,其實正好相反,葉片越大,說明植株營養生長過剩,生殖生長受抑制,此為生長不協調的表現。

一般情況下,除了黃瓜品種不同,葉片大小有差別外,晝夜溫差大小是影響黃瓜葉片大小的關鍵因素。這是因為,若晝夜溫差過小,夜溫較高,莖葉呼吸作用強烈,白天製造的光合產物多被用於呼吸消耗,促使莖葉過旺生長,而只有少量的光合產物用於瓜條生長積累,所以,在晝夜溫差過小時,黃瓜葉片生長量較大,進而表現為葉片大且薄。因此建議農戶,在黃瓜結瓜期,要注意適當拉大晝夜溫差,降低夜溫,白天保持棚溫28—33℃,夜間控制在13—15℃,尤其是上半夜棚溫不要超過22℃,降低呼吸消耗,促進瓜條生長。

此外,若農戶發現葉片較大、較薄時,還應考慮澆水、施肥這一環節。一般情況下,在澆水過勤、氮肥過量時,易促使黃瓜葉片生長,表現為大而薄,抗病能力下降,建議農戶控制澆水和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並配合噴洒含胺基酸、海藻酸的葉肥加以調節。

四、葉部病害

黃瓜葉片感病後,葉片的光合作用大受影響,生產中要特別注意防治黃瓜葉部病害。如黃瓜葉部褐斑病、霜霉病、炭疽病等。

來源:現代農業種植

匯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彙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OOw1mwBJleJMoPMx2k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