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於奉獻不等於無私奉獻

2019-12-25     梅奧國際視野

長期以來由於人們的經濟收入普遍不高,且國家醫療保險和福利政策還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讓人們對醫院服務形成了"社會公共服務"的固有認識,百姓自然而然的認為醫院服務也是一種社會公共服務,也是公益性甚至非營利的!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從先天的角度來看,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在"本質"和"構成"上就存在問題,而不僅僅是我們過去單純認為的誇大宣傳、不合理的治療和高收費等因素。


第一屆"中國醫師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乃至整個醫療行業,都舉行了一系列的尊重醫生和醫療衛生的慶祝活動,許多醫院也舉辦了一些慶祝、紀念和表彰活動,向我們高尚的醫生和醫務工作者致敬,同時鼓勵醫務人員不要忘記他們原來的理想和初衷!



許多人也因為第一個"中國醫師節"而明白醫務工作者的"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可以說,很高尚,很無私,很理想,但醫生同樣是人,也是要吃飯的,在整個社會都沉浸在這種"無私奉獻"的醫療精神下,醫務工作者似乎成了"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一群人,而我們整個醫院服務行業似乎成了一個高尚的、充滿人情味的"慈善行業"!


許多人也因為第一個"中國醫師節"而明白醫務工作者的"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可以說,很高尚,很無私,很理想,但醫生同樣是人,也是要吃飯的,在整個社會都沉浸在這種"無私奉獻"的醫療精神下,醫務工作者似乎成了"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一群人,而我們整個醫院服務行業似乎成了一個高尚的、充滿人情味的"慈善行業"!


一位合格醫生的本科需要5年,獲得碩士學位需要3年,這還沒有計算在醫院實踐、考醫師證和讀博的時間,並且醫務人員工作忙起來都是腳不沾地的,雖然我們的社會需要一些道德標榜,但不應盲目、不分青紅皂白地樹立了無私奉獻卻不求回報的宣傳榜樣,這必然引起公眾的認知誤區,最終把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轉化為全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求,這明顯違背了"付出與回報對等"的理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vsaQG8BMH2_cNUgnt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