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過最遠的西部城市是成都,感覺和我們這邊沒什麼區別,在印象里西部地區也是繁榮而生機勃勃的,只是吃不到海鮮而已。這次來到期待已久的莫高窟卻顛覆了以前對西部地區的全部認知。
大西北太遠了,從我家到敦煌的距離是2300公路,去一趟屬實不容易,沒有乘直達敦煌的航班,想著多玩幾個地方。看了很多攻略,到敦煌多數是在蘭州轉機的,我們為了去看青海湖,特意飛到西寧去了,然後從西寧坐火車到敦煌,中間在張掖和嘉峪關各停留了一天。火車在行駛到酒泉市附近的時候,鐵路兩邊廣漠無垠的戈壁灘真是令人震撼,管降雨的龍王爺把這裡忘了嗎?仿佛早已被太陽炙烤盡最後一滴水分,地面龜裂、寸草不生,這樣的荒涼我們這輩子都沒看過,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的景象。
敦煌因古絲綢之路而聲名遠播,悠久的歷史和神話故事,又賦予敦煌神秘的色彩。這座小城面積不大,隨便住哪裡都挺方便,街道乾淨整潔,商場、餐廳、銀行齊備,最多的是賓館。
西北地區的氣候不敢恭維,白天又熱又曬,陽光直射裸露在外的皮膚根本受不了,敦煌也不例外,街面上行人稀少。日落之後就好多了,街道也熱鬧起來,小吃街感覺比較坑人,又貴又不好吃,就是用來宰客的。賣紀念品的夜市值得逛逛,有很多當地特色的商品,買東西能講價到很便宜。買了幾個絲巾當紀念品,圖案很有當地特色,都跟莫高窟壁畫有關,尺寸和我們這邊買的不一樣,大到可以把整個人包起來,非常適合抵禦強烈的日光。
鳴沙山距離敦煌市區不遠,打車25元。去鳴沙山可不能白天去,我們第一次就是上午去的,沒呆多長時間就趕緊回酒店了,那溫度能把人烤糊了,沙子起碼有五六十度,隔著鞋都能感受到熱度。西部地區的日落時間和我們這邊差太多了,晚上九點多天還沒有黑,所以傍晚進景區都來得及玩,第二次去鳴沙山我們就把時間安排在晚上7點,才得以愉快的玩耍,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出景區。
鳴沙山正門
以前都是在電視里看的沙漠,第一次置身其中,心情小激動,興奮的去爬沙山,可惜沒一會就累了,感覺像是有很大的阻力擋著你往上爬似的。傍晚溫度下降,沙子的高熱退去只剩下微溫,光腳走在上面非常舒服。
不知道這個沙漠是不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一部分,看地圖是連在一起的。鳴沙山的特點是沙粒被風吹動有嗡嗡的聲音,不過我們仔細感受也沒聽到。
騎駱駝是100元,爸媽年紀大,我害怕動物,所以我們就遠遠的圍觀一下。
月牙泉在茫茫沙海中顯得彌足珍貴,據說現在的規模是人工干預的結果,否則早在幾十年前就乾涸了。見慣了江河湖泊的我們,從未覺得一汪池水有什麼稀罕,可是抬眼看看周圍大風肆虐的沙丘,不得不承認月牙泉是個神跡。
站在月牙泉邊,能感覺到水的清涼,泉邊的綠色植物帶生機盎然,和沙漠形成極端的反差,物以稀為貴用在這裡很合適。
沙漠中的綠洲
鳴沙山月牙泉的日落是比較著名的景觀,大約要到9點多太陽才能徹底落下。山風夾著沙子一頓神吹,把我們這群在山頂看日落的遊客都整的灰頭土臉,嘴裡、衣服里、鞋裡全是沙子,這也就忍了,關鍵是沙子打臉、迷眼睛特別難受。幸虧日落真的挺好看的,要不就白遭罪了。
亮燈後的月牙泉
我們帶著滿身的沙子回酒店了,到房間才發現背包里、相機的縫隙里全都是沙子,鏡頭的濾鏡也有劃痕,太可怕了,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清理了。
頭一天折騰到半夜,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因為要去期待很久的莫高窟了。
莫高窟是限人數限時段售票的,千里迢迢的來到這裡買不到票就糗了,於是提前很久就在官網預約了門票。打車到莫高窟遊客中心大概需要半個小時,車費是30元。我們到早了不讓進去,就在廣場等著。遊客中心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孤伶伶的,周圍什麼景色也沒有。
等待入場的遊客
早上八點多就進入暴曬模式了
到時間就可以進入數字中心看宣傳片了,這是是參觀莫高窟的第一步,我覺得這個步驟挺有必要,了解文物的年代背景對參觀遊覽會增趣不少。宣傳片不但講解了莫高窟的來歷成因,還以電影的手法再現了當年的很多場景,比如張騫出使西域、樂尊開鑿第一個石窟,對歷史沒興趣的人看了也覺得挺有意思。
遊客中心到莫高窟景區還有一大段距離,需要乘坐景區擺渡車,車費包括在門票中,車程大約二十分鐘,大巴車一路行駛在戈壁荒灘之中。下車以後經過一條河道,裡面沒有水的跡象,只有大風捲起的沙塵。河道兩旁居然有樹,估計是人工灌溉的。
莫高窟的遊覽很簡單,就是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幾個洞窟。石窟裡面沒有照明,黑乎乎的看不太清楚,說實話弄不懂講解員口中價值不可估算的壁畫佛龕,看著就是一些褪色的小佛像。唯一知道的相關知識就是九色鹿的故事,可惜真跡被佛像擋住了看不見,能看見的套畫是臨摹的。
參觀莫高窟不是看幾篇簡介就能融會貫通的,需要豐富的歷史知識,普通人也就是走馬觀花,我看到我們這個組有遊客打哈欠,居然看睏了也是服了。
200元的門票價格對於莫高窟的歷史價值來說並不貴,但是就個人的參觀體驗來說感覺不值,100元左右比較合理,應該參照北京故宮的標準。
經歷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佛像已經斑駁不堪了,有的已經有嚴重缺損,洞窟的門原來是沒有的,是景區為了保護文物後安裝的,石窟外牆也能看出加固的痕跡。
古代人也是挺執著的,千里迢迢從中原來西域修建佛像,看來信仰的力量是驚人的,講解員說莫高窟最鼎盛的時期是唐朝,當時的洞窟有上千個。
洞窟裡面禁止拍照,這張在門外拍的
旅遊的意義就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西北部地區的荒涼廣闊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親身感受,無法想像它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如此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