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雙11,今年你剁手了嗎?
不論你剁還是不剁,反正我是剁了....
來看看今年雙十一的官方戰報!
2019年11月11日,天貓雙11再次刷新紀錄!
開場14秒,交易額超10億;
開場1分36秒,交易額超100億;
開場1小時3分59秒,交易額超1000億;
開場14時21分,交易額超2000億;
......
隨著#天貓雙十一交易額#一起上熱搜的還有#雙11快遞員每人每日送240件快遞#,
這場網絡促銷購物狂歡節,即使增加成倍的快遞員也無法承擔運送如此體量的包裹。
這不,為了提高單處理和商品配送效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物流機器人,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國內外最受歡迎的10款物流機器人。
一、亞馬遜:Kiva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買下自動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機器人倉儲業務後,利用機器人來處理倉庫的貨物盤點以及配貨等工作。
Kiva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像一個冰球,能夠搬起超過3000磅的商品在物流中心自由「行走」。Kiva重約320磅(145公斤)雖然小小的可是個大力士,其頂部有一個升降圓盤,可抬起重達720磅(340公斤)的物品。
Kiva機器人會掃描地上條碼前進,能根據無線指令的訂單將貨物所在的貨架從倉庫搬運至員工處理區,這樣工作人員每小時可挑揀、掃描300件商品,效率是之前的三倍,並且Kiva機器人準確率達到了99.99%。
二、FetchRoboTIcs:Fetch和Freight
Fetch和Freight是矽谷機器人公司FetchRoboTIcs的倉儲機器人,Fetch機器人有一個機械臂,可以利用機器視覺、圖像處理和導航等技術,按照訂單內容,把商品從貨架上拿下來,並放入另一款機器人上。
另一款機器人叫Freight,該機器人負責貨物的運輸。這個套裝的「強調結合兩者在物流上「靈巧取物」與「快速運送」的優勢「迅速打破了業界對倉儲機器人「就應該是Kiva那樣的」的固有印象。
FetchRoboTIcs是今年最亮眼的機器人公司之一,主要團隊來自於大名鼎鼎的WillowGarage,這家矽谷公司在今年6月獲得了軟銀領投的2300萬美元融資。
三、Transwheel機器人
以色列申卡爾工程與設計學院的設計師設計出一款名為Transwheel的機器人。
它採用自平衡系統,當機器人手臂載貨時能腳踩單輪保持直立行駛,單個機器人可運送小包裹,而若干機器人組合協作可運送大包裹。此外該機器人可使用GPS系統進行導航,能通過面部識別軟體確認接收者的身份;對於較大的物品,機器人也可以共同分擔負載。同時其還具備智能取件的功能。
它的設計者聲稱這種快遞機器人甚至可以替代大型運輸車輛,緩解交通擁堵。但也許更有用的是,採用這種機器人可避免在工作時間進行發貨。
四、「盒子機器人」
Skype創始人Heinla與Friis旗下的Starship公司推出了一種專門用來小件貨物配送的「盒子機器人」。
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它的外形像極了一個配有六個輪子的儲物盒,它最重可承載20磅(約合9公斤)的貨物,最遠可達到物流中心方圓1英里(約合1.6公里)多的範圍。由於其硬體上配置了一系列攝像頭和傳感器,能夠保障其安全行走在人行道上,在指定時間從物流中心出發,穿越大街小巷,來到顧客家門口完成快遞任務。
在配送過程中,所攜帶的包裹都是被嚴密封鎖,接收者只有通過其智慧型手機才能打開。Starship表示,這台聯網機器人最多可運送兩袋食雜貨物,能夠處理95%的包裹。它的成本比人力快遞便宜5-15倍,目前的平均快遞費為每趟5-15美元,Starship稱未來可以削減至1美元。
五、Bulter機器人
Bulter機器人相當於一個方形版本的Kiva,由總部位於印度古爾岡和新加坡的機器人公司GrayOrange製造。
這家創業公司由SamayKohli和AkashGupta於2009年建立,當時是希望做一些和教育培訓相關的機器人,後來它演變成一個工業機器人製造公司。目前主要致力於在零售、物流以及倉庫機器人領域構建業務。
六、自動導向搬運車(AGV)
自動引導車分為有軌RGV和無軌自動引導車AGV,無軌還能分為有無地標(地標還分磁導或條碼),或採用三維坐標定位(類似無人汽車的研發)。
這類小車屬於目前主流研究方向。使用環境也是跟搬送機器人類似。國內現在汽車製造商和煙草配送商大量在使用AGV小車,作用也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作業強度,降低成本。
Hi-techRoboTIcSystemz的AGV同樣也是主要應用於汽車或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在造紙、製藥、重型機械和紡織工業也有著一定的業務往來。Hi-techRoboTIcSystemz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控制領域,其業務覆蓋整個機器人價值鏈,包括需求分析、概念開發和系統集成等。
七、Click&Pick系統
Swisslog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自動化倉庫和配送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其背後是工業機器人「四大天王」之一的KUKA(其持有Swisslog的96%以上股份)。
與Kiva等貨架式存儲不同,Swisslog的Click&Pick系統採用的是一種三維的立方體網格架系統,每個立方體內有一個標準尺寸的箱子裝著特定貨物,如果裝著所需貨物的箱子埋在別的箱子下面,機器人會把上面的箱子拿起來堆在旁邊,拿到貨物後再放好。
據Sisslog稱,Click&Pick一小時能處理一千張訂單,速度是人類作業的4-5倍。
八、日立HITACHI智能機器人
子彈頭列車和發電站的製造商日立公司,近日推出了一款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拿起大約1公斤重的商品,能夠潛在的代替企業中那些重複性的工作,如亞馬遜倉庫中從貨架上找物品。這些機器人也可以應用於固定在工廠的地面上的工作,常見的類型如豐田汽車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
雖然近年來國內機器人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離歐美等國仍然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隨著工業4.0的發展,尤其是國內電子商務的發達,在物流環節中引入機器人是必然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已有部分領先企業開始在倉儲領域開展機器人作業。
九、機器人「曹操」
國內目前只有兩個物流倉庫有分揀機器人應用,天貓超市的「曹操」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機器人是一部可承重50公斤,速度達到2米/秒的智能機器人,造價高達上百萬,所用的系統都是由阿里自主研發的。
「曹操」接到訂單後,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倉庫分布的位置,並且規劃最優撿貨路徑,揀完貨後會自動把貨物送到打包台。能一定程度上解放出一線工人的勞動力,在「曹操」和小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天貓超市在北京地區已經可以實現當日達。
十、蘇寧物流AGV機器人
AGV機器人的體積尺寸為1020X950X500mm,自重160KG,可以承重800Kg的貨架自如行走。當沒電時,AGV機器人可以自動回到充電樁自行充電。
這款機器人的應用,讓商品的揀選不再是人追著貨架跑,而是等著機器人駝著貨架排隊跑過來,通過移動機器人搬運貨架實現「貨到人」揀選,打破了傳統的「人到貨」揀選模式。
目前,在上海AGV機器人倉中一共有270組機器人。同一款機器人有兩種組合,200組是機器人與貨架的組合,主要承載3C小件和拆零件。單件商品平均揀貨時間為10秒,小件商品揀選效率超過5倍人工,揀選準確率可達99.99%以上。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時代在進步,科技也在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的初衷,始終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pZbYm4BMH2_cNUgsF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