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川黔的大同河
大同河因為流經貴州省遵義赤水市大同鎮而得名,是赤水市境內排在赤水河、習水河之後的第三大河流。大同河發源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楊家溝和九洞岩,流經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的敦子、水尾,沿途數十條小溪注入,在兩匯水入貴州遵義赤水市境後稱永合河,納人桂香溝、四洞溝(閔溪)、汪槽溝,在孔灘橋納入新橋溝(寶源河)後稱大同河,經大同鎮至切角婭匯入赤水河。
赤水河流域中的大同河
大同河幹流長81公里,流域面積700平方公里,流域範圍包括古藺、敘永、合江、赤水4縣,最枯流量5.4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40立方米/秒,常年流量8.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0.5立方米/秒,徑流總量4640-5680立方米,落差42米。
大同河流經的貴州赤水市大同鎮段
大同河流經的貴州赤水市大同鎮段
大同河在赤水市境內河段長13公里。大同河在赤水市大同鎮場鎮起往下遊方向,可通5噸木船。也因為如此,歷史上大同鎮便是川黔交界地的各種物質集散地,物質通過赤水河航運轉至大同鎮,再轉陸路通往四川古藺和敘永接壤地帶。這也造就了歷史上繁華的大同古鎮。現在隨著陸路的改善,大同鎮也早就成為了一個衰敗的水陸碼頭,曾經的繁華也已經逝去。由於大同鎮離赤水市區很近,很多大同人都往市區去了,大同鎮也成為了川黔邊界附近一個沒落的古鎮,逐漸遺忘在這大同河畔,除了節假日還有零星的遊客來獵奇這個衰敗的古鎮。
衰敗的水陸碼頭貴州赤水大同鎮
赤水市境內的大同河流域,從大同鎮起至大同河匯赤水河,是赤水市大同鎮境內最富饒的丘陵地帶,這裡地形和緩,海拔較低。大同河匯赤水河處叫截角埡,赤水市也是從截角埡附近起,赤水河兩岸都屬於赤水市管轄。
貴州赤水大同鎮下游的大同河兩岸
大同河匯赤水河處
大同河與赤水河交匯處,形成了兩個半島,即廟沱半島和截角埡半島,這兩個半島也是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的魚米之鄉和水果之鄉。大同廟沱和截角埡的柑子、荔枝等在赤水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