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貴州不產鹽,貴州遵義赤水市就曾經打井熬制過鹽巴

2020-09-23     慢游赤水

原標題:誰說貴州不產鹽,貴州遵義赤水市就曾經打井熬制過鹽巴

貴州遵義赤水市

遵義赤水市是貴州省唯一發現具有工業價值的鹽礦(鹵)礦產的地區。該鹽滷礦位於貴州遵義赤水市城東直距18公里(運距30公里)的旺隆鎮,赤桐公路從礦區南緣經過。通過赤水市旺隆鎮鴨嶺村的赤水河可水運至四川瀘州市合江縣,並直通長江,交通方便。該鹽滷礦長10公里,寬4公里,閉合面積25平方公里。礦區地質構造不屬於雲貴高原,而屬於四川盆地。據地質部門調查,可日產鹽量為226.8噸,年產量為6.8萬噸,足可建設一座年產5萬噸的鹽化工廠。而經過探測鹽滷水井口溫度為:赤一井36—41度、赤二井60—62—、赤三井36-40度,旺一井60度,可作為地熱資源予以綜合開發。

赤水旺隆鹽滷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通過地質勘查新發現的鹽礦產地。1966年,四川石油管理局瀘州氣礦於赤水旺隆、太和兩構造上進行天然氣鑽井時,遇自噴熱水,貴州地質局一0五隊普查人員聞訊,赴現場採樣進行化驗認定為滷水,與四川自貢的滷水相似。隨後為解決貴州食鹽自力更生的問題,在貴州省政府的支持下,組織鑽機,由一0五隊對該地區進行了勘探,肯定了赤水旺隆礦區滷水的工業價值。

赤水旺隆鹽滷經地質局一0五隊勘探查明資源後,貴州省政府當時成立了赤鹽領導小組,組建赤水製鹽化工廠對該鹽滷礦進行開採,熬制生產食鹽,結束了貴州不產鹽的歷史。赤水食鹽化工廠也由此而來。

赤水食鹽化工廠是1966年貴州省地礦局105地質隊在遵義地區赤水縣境內旺隆鎮附近鑽出鹽滷後,於1968年建立的。因為文革影響,到1976年才建成投產。以赤水自己產的天然氣為燃料煮鹽。後為保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赤水無然氣化肥廠所需的天然氣,食鹽化工廠於1978年停產。兩年間共生產食鹽3000噸、碘1噸、溴7噸。赤水食鹽化工廠雖然生產歷史短,但是卻結束了貴州不產鹽的歷史。赤水也成為貴州唯一曾經產過鹽巴的地方。

未來,貴州唯一鹽滷礦所在地的赤水市旺隆鎮將利用這些資源,打造鹽滷溫泉康養勝地。祝願貴州遵義赤水夢想成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4Ft3QBURTf-Dn5G-S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