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高群書執導,張譯、黃志忠、郎月婷領銜主演,成泰燊、沙溢、高捷、金世佳、李淳、曾夢雪主演,聶遠、黃璐特別出演的諜戰傳奇巨製《刀尖》將於11月24日全國公映,在11月15日,影片上映前夕,由博納影業集團主辦、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承辦的電影《刀尖》專家觀摩研討會在京舉行。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影片出品人於冬,導演高群書,博納影業行政總裁蔣德富,北京市文藝界、電影界等多位專家出席了研討會,圍繞即將上映的《刀尖》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堪稱與《風聲》『雙鋒並立』」「用兩小時濃縮歷史的真相」「看到了人的命運和精神力量」「從血腥的紅到血染的紅再到中國紅」「驚險、刺激、殘酷,有多種的穿透力和震撼感,讓人深深沉浸」……專家們從歷史、敘事、製作等多種角度,解讀影片的內涵及精神內核,共同揭開80多年前塵封的傳奇特工檔案,銘記無名英雄們「氣壯山河」的英雄氣節,彰顯家國情懷。
兩個小時沒看夠!於冬談「類型探索」高群書直言「勿忘歷史」
研討會上,博納影業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電影《刀尖》的出品人於冬首先介紹了該片拍攝的重要意義,他表示影片是對「諜戰類型非常大膽且深入的探索」,尤其填補了抗戰類型當中的一段歷史,「展示了1937年之後的南京,汪偽政權統治下這裡是怎樣的龍潭虎穴」。導演高群書談起影片的籌拍過程時也很是感慨,他直言從該劇本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籌備,並且沒有沿用套路,因為自己是「學中文的」,「更注重文學性和人物性格」,希望拍出「性格和命運的關係,時代和命運的關係」,「把這段歷史『打撈』出來,不要忘記歷史」。
在於冬與導演介紹完《刀尖》的創作細節之後,來自北京市文藝界、電影界等多位專家也對影片給予了高度評價。《當代電影》雜誌社社長、主編皇甫宜川坦言自己目不轉睛地看完了全片,「不知不覺2個小時很快過去了,情感也是跌宕起伏」,他表示自己非常認同高群書導演關於「命運」的闡述,觀影中自己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個人的命運、群體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的相互勾連」,且每位角色個性鮮明,「張譯(金深水)的背後,是有多少默默無聞之人的付出」。《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認為電影「有一些新鮮的做法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很多意象化的表達,以及詩意風格下的殘酷歷史,並表示主角金深水「人如其名」,「強大的人物魅力在於其內心極大的衝突」。
類型片的新突破!專家盛讚:「與《風聲》『雙鋒並立』」
而《刀尖》給專家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類型片格式下的突破。《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認為電影是諜戰片與抗戰片的融合,「前半段諜戰色彩更濃,後半段抗戰色彩更加凸顯」,劉主任也贊同高導對時代背景下人物命運的呈現,並引用電影里極具諷刺效果的「汪精衛抗戰詩」進行舉例,汪精衛是「從明到暗」,而金深水則是「從暗到明」,「金深水身上是有很深的俠義文化在裡面,把信仰之光深入到觀眾的內心當中」;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趙衛防也表示贊同,他認為電影對金深水的塑造,從為了報仇加入軍統,到找到光明的出路,「展示了英雄的成長」,以及「對美好人性的嚮往」。
點擊獲取影片更多資訊
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教授直言本片「為諜戰電影帶來新意」,「一條主線敘事線加一條輔敘事線的平行敘事」讓電影敘事技巧出色,而發生在南京的諜戰故事也避免了雷同,能為「中國電影,尤其是諜戰影視劇帶來新春天」;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表示電影打破套路,尤其對生與死的展現讓人印象深刻,「非常多的死亡,有時候是遠超於觀眾的心理預期的提前死亡,很有衝擊力」;而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田卉群也認為該片「挑戰觀影習慣」,因為劇情並非呈現類型化,而是「為了濃縮歷史真相」,展現「充滿不確定性的真實歷史」;隨後田教授也感慨道,在電影中那種極端的環境中待久了,很容易會喪失人性,唯有「人性經過了考驗」,才能「越過這道刀鋒」,讓本片堪稱與《風聲》「雙鋒並立」。
樹立諜戰新標杆!專家點評格局「 新主流大片的成功嘗試 」
影片《刀尖》的主題立意也得到專家們的肯定與稱讚。《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坦言電影非常「硬核」,導演高群書很有包容性,「用客觀態度去呈現那段歷史,並以一個普通人為視角,展示了「主流大片的多樣化」,「具備跟世界交流的前提,要用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中國故事」;《電影藝術》雜誌主編譚政表示電影「觀感刺激」,雖然角色眾多,人物眾多,敘事複雜,但都是為了呈現「歷史的多面貌」,「截取這段歷史截面,看到了歷史必然走向」;《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直言電影中三方勢力好似三角形,互為對手、彼此拉扯,「搏擊在刀鋒之上所有人,遊走在三角形最尖銳的頂端」,而自己猜中了開頭,沒有猜透結局,大讚《風聲》之後的《刀尖》,是「高群書『打敗了』高群書;中國文聯新媒體協會秘書長鬍建禮表示「電影超過預期」,「新主流大片在諜戰類型上的一次極具戲劇張力、且富有導演鮮明風格一次成功嘗試」;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張文娟則認為電影對那個年代女性處境的表達讓自己深受感動,「她(林嬰嬰)是一個妻子,是一個母親,也懷著對於民族的責任」;而《四味讀書》出品人/總編輯譚飛用「命運的扳機總是瞄準下一個人」來歸納電影,「看《風聲》是看密室壓迫,看《潛伏》是看夫妻趣味,看《無名》是看身份疑雲,看《刀尖》是看臨界迷雲」。
研討會最後,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張丕民做了「壓軸」總結,直言高群書導演「姜還是老的辣」,在《刀尖》中自己看到了導演對生活和藝術的積累、對如今和過去的感悟、有著廣大觀眾需求下的情緒釋放,並大讚「博納出品,必屬精品」:「希望這類的片子,不但是有票房,而且是高票房,這就是我們(電影市場)將來蓬勃發展的一個基礎」;會議主持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也歸納電影有著「生死敘事到信仰敘事、宮斗敘事到歷史敘事、人性敘事到爽文敘事」的多種的穿透力和震撼感。《刀尖》的種種細節和內核,在討論和分享中發散開來,時代背景下,侵略者的惡行、中華民族共同抗日的血性、特工們刀尖上行走、捨生取義尋找內心信仰、走向光明等不曾消磨掉的記憶必將被銘記,無名英雄們的壯舉與家國情懷必將世代傳頌。11月24日,將與觀眾共同見證深入虎穴、近身搏殺的諜戰傳奇大片。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