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季持續熱播 《雙璧》再度引發「良渚熱」

2023-10-16     金牌輿情官

原標題:《中國》第三季持續熱播 《雙璧》再度引發「良渚熱」

冰清玉潔、精金良玉、玉樹臨風.....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玉」常常被用來形容人的優秀品格和氣質外貌,折射出獨特的東方美學。從一種特殊的石頭,到逐步轉變成富含多重寓意的象徵,10月15日晚7點半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第三季,回溯獨屬中國的「玉器時代」,揭秘中國人對玉的獨特情結。節目一經播出,引發熱烈反響,相關話題討論頻頻登上熱搜。

趣味性與教育性兼備,專家網友齊盛讚

隨著紀錄片的持續熱播,網友對《中國》第三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僅在抖音、B站掀起二創熱潮,其美譽度也高達98.8,掀起眾多討論。

在第五集《雙璧》里,節目以「玉」切題,結合考古發現,梳理中國「玉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從而折射出禮制的萌芽。不少網友認為,收看紀錄片《中國》第三季,讓人學習知識的同時,又收穫放鬆的心境,「易懂的知識流入腦子裡」,「何愁學不會歷史」,是對該節目的生動表達與精練敘事的極高褒獎。而「繪畫+CG」的行業創新,讓廣大觀眾徜徉在國風美學的海洋中,不僅驚嘆於筆觸下的瑰麗圖景,亦嘆服於背後所蘊藏的文化意義,「在線求節目組出畫冊」「太美了!為成為中國人而自豪!」等留言層出不窮。

節目不但網絡口碑出色,許倬雲、梁瑞郴等歷史、文化名人也紛紛為節目點贊。歷史學家許倬雲表示,紀錄片《中國》第三季「以中國古代史為開篇,以有根據的內容為依託,以生動的詞句文字為表達,可以讓考古學以外的讀者們,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人民日報》更是連續三周直播推薦,眾多網友的討論、名家和媒體的集體推薦,讓「紀錄片中國」話題一舉衝上熱搜,顯示節目的強大影響力。

以「玉」詮釋中國美學,《雙璧》再度引發「良渚熱」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玉器之一,是良渚古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代表,也是五千年良渚文化的證明。今年第19屆亞運會的開幕式,掀起一波「良渚熱」。

良渚文化,作為「玉器時代」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節目第五集《雙璧》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在節目中,玉琮王被完整建模,得以細膩呈現。有超500萬網友通過紀錄片《中國》在線感受這個跨越了數千年的禮器,再度引發「良渚熱」。

「良渚博物院」官微亦稱讚「紀錄片《中國》有理有據地講述了玉琮王這件玉器,以極其細緻的畫面顯現玉琮王的風采,將這件良渚文化五千年文明史之中最有代表性的神聖玉器,透過螢幕呈現到大眾面前。」

兩座中國史前玉文化高峰,揭秘玉何以成中國人的精神追求

如果說,良渚文化以「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美」的史前玉文化高峰,成為長江流域玉文化的顯著代表;那麼,被公認為中國史前玉文化另一座高峰的紅山文化,亦可讓我們對玉石「從裝飾轉為祭禮」的玉文化階段,產生系統認知。

在紅山文化中,玉開始被先民認為是可與天地神靈溝通的媒介,被賦予了神性。紅山文化開始出現的「惟玉而葬」的習俗便是例證。中華文明中的許多元素,比如崇龍、尚玉、敬祖等,在紅山均有可見。毫無疑問,這裡是中華禮制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與紅山文化不同的良渚文化中,玉則被賦予了更多和財富階級相關聯的意義,從玉琮到玉璧再到玉鉞,玉也開始逐漸與「王權」掛鉤。「從以玉事神,到以玉崇禮,再到以玉比德」,第五集《雙璧》摘取「玉器時代」里,最具意義的兩座中國史前玉文化高峰梳理玉文化的演變,揭秘玉何以成中國人的精神追求。

在後世,如果說金代表物質財富,那麼玉則是身份地位和精神財富的象徵。「鳳非梧桐不棲,玉非有緣不遇」,玉質之美和它所象徵的美好品德,受到中國人的重視和喜愛。演變到現在,人們仍常常將包含或代表「玉」的漢字融入到名字之中,以玉喻人,以玉勵人。

從玉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後,中國從「多文明中心」的邦國時代進入到「以中原為中心」的王國時代,第六集《擇中》將帶你了解中國如何從多元走向一體,將「中」的概念深深印入血脈。湖南衛視、芒果TV每周日19:30更新,敬請期待紀錄片《中國》第三季,感受中華文明的源流脈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f07c0a90b2bb4553622255e9e77e2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