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歌手為什麼輸這麼慘?

2024-05-14     金牌輿情官

《歌手2024》直播開戰,一下撕開了中國樂壇的遮羞布。首期節目一共七位選手,前兩名都是國際友人,那英只能排第三。

剩下的華語歌手,對最後一名的競爭,比對第一名的競爭還激烈。

為什麼由中國觀眾現場評選的唱歌比賽,中國歌手還能輸這麼慘。他們的現場實力真的這麼不堪麼?

首先來分析一下中國人喜歡的音樂類型。

如果翻看b站或者各種短視頻網站,我們可以看到各種xx時代xx金曲集錦,這樣的剪輯作品,他們中的大多數點擊率都很高。大家可以看到,可以數的上號的時代流行的金曲,大多情感都是偏內斂的,大家都喜歡娓娓道來的感覺,流行抒情的風格受眾是最多的,大多數的中國歌迷並不喜歡張牙舞爪大開大合。這種在歌聲中深情講故事,旋律朗朗上口,又帶有一點土味的抒情歌,最能拿捏國民的心。

大家再回想下這些年紅過的抖音神曲,風格大抵都如此。從中可以看出的是,集體性的審美趣味,按理說,歌手裡面成績最好的應該是海來阿木,因為他的調性最匹配。

那英能叱吒歌壇30多年,多少也有類似的原因。但是這種歌手在唱歌比賽中,卻是最吃虧的。很簡單的例子,縱觀往屆《歌手》《中國好聲音》之類的節目,只要是飆高音,很少有人能夠拿下低分;抒情的,「土」的都是炮灰。

問題是大嗓門歌手一直就有爭議,也有觀眾反應不想在音樂綜藝中看到一群人比嗓門大,覺得很吵。

就像結石姐,比完賽就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人家很清楚自己的市場不在中國。香緹莫和婭婭,大機率也是這樣的結果。

這就看出歌迷有點擰巴又有點奇怪的心理狀態,對於這些大嗓門歌手,或許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但對這些選手又帶有濾鏡,將其送上冠軍寶座。

在比賽中,華語歌手表現比不上歐美歌手,有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習慣了將人氣和受歡迎程度等同於唱功實力。別說那英這些人,哪怕是周杰倫、張學友之類的去比賽,依然贏面不大。

單從技術角度,人家的唱功確實秒殺了咱們。先天腔體差異這個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腔體的差異導致了很多技術的開發也是受限的。

換句話來說,一定程度上,中國歌手很難唱過歐美人。拿家用轎車去比越野車,就不是一個賽道的。用唱小情歌的楊丞琳、汪蘇瀧去從唱功的層面跟人家比,比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說完客觀原因,其實主觀原因也有不少。

《中國好聲音》開啟了中國音樂綜藝的修音時代。從那個時候開始,觀眾突然發現,基本上所有歌手在電視上的演出,狀態都是沒有瑕疵的: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來。殊不知這都是修音的結果,就跟很多網紅活在美圖秀秀里一樣,很多歌手都躲在了修音的保護中。

這不全是藝人的問題。觀眾要看到歌手完美的舞台,團隊不想藝人唱砸出糗,廣告商需要最高性價比……多個buff疊滿後,科技與狠活開始充斥整個音樂市場。

於是,歌手們沉浸在被精修過的完美聲音里,誤以為自己就是這麼的天賦過人,不走音就完成了任務,高音上去那麼一點就能自稱天王天后了。忘記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古訓,不再提升唱功。

於是,在沒辦法修音的個人演唱會上,翻車的歌手比比皆是:五某天被扒假唱,梁某茹車禍走音一場接一場。《歌手2024》發出真唱召集令之後,大部分人逃之夭夭了。吃瓜群眾都在好奇《歌手》的婉拒名單到底有哪些人?到底哪些天王天后只是「盛名在外」。

其實有時候覺得,是我們現在的觀眾太溺愛這些歌手,對他們無限放低了要求。當看到同為亞洲國家的菲律賓,他們的一些小嗓歌手能把腔體拉的那麼寬,共鳴開那麼大,高音那麼震撼時,我們才發現,生理因素不應該成為阻礙我們歌手技術的藩籬,固步自封才是。

當然,現在的網上一股腦的號召韓紅這些大嗓門應戰,要把飆高音成為主要技巧,在炫技上不斷爭強好勝,也並不是非要不可。

中國歌手有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也一定能取得勝利。

當然我相信,諸如此類的言論,更多的是大家在娛樂,在玩梗。雖然《歌手》第一期里,中國歌手的表現不盡人意,但在演技靠配音,拍照靠精修,唱歌靠修音的畸形大環境里,是一次挑戰。

醬醬紫認為,相比爭個高低,文化交流、看到我們自己的不足才應該是《歌手2024》最大目標。

畢竟,只有練出一身真本事,才對得住觀眾的期待和喜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50a6dc7d0c69fc265b21230b0d0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