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僑都梅州,藏在深山裡的客家鄉村,挖掘深厚的文化積澱

2023-04-29     樂玩日誌

原標題:世界僑都梅州,藏在深山裡的客家鄉村,挖掘深厚的文化積澱

前言

客家的形成發展史是一部客家人的遷徙史、創業史和奮鬥史,同時又是由無數個客家鄉村、客家姓氏宗族共同構成的族群發展史。

因此,一個個原生態的客家鄉村是我們尋求客家發展脈絡、挖掘客家歷史文化內涵的絕佳之地。

位於梅縣區雁洋鎮的橋溪村就是這樣一個保留著傳統的客家民俗民風,分布著各式傳統民居建築的自然村落。

自明代開村以來,橋溪經歷了四百餘年的風風兩雨,其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態環境,堪稱梅州「文化之鄉」「華僑之鄉」 和革命老區的縮影。

在當今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推進的社會,古樸而又耐人尋味的橋溪村就像一幅如詩如畫的客家田園畫卷,它吸引著人們走近它、欣賞它、品味它。

橋溪村民

橋溪,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東南面陰那山五指峰下,四面環山、地勢險峻,它就像一個世外桃源般守護著這片獨屬於朱、陳兩姓人家特有的寧靜。

歷史上的橋溪村有許多人下南洋謀生,他們在外拼搏獲得財富之後,懷抱光宗耀祖之心,紛紛把錢寄回家鄉,用於貼補家用、營建房舍、修築道路,改善親人的生活條件。

這是身處深山的橋溪村,民居建築氣勢恢弘、裝飾華麗,道路通暢的原因所在。

民居林立 典雅機巧

橋溪村有16座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傳統

客家民居建築和遺址,它們或簡單大方,或優雅古樸,或華麗堂皇,點綴于山間,各有韻味。

建築裝飾有精美的金漆木雕、書卷灰塑、楹聯壁畫、堂號匾額,不僅起到美觀的作用,還傳遞出濃濃的文化氣息,讓居住於此的家族成員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繼善樓】

繼善樓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由朱氏十七世祖維干公(號健初)之次子淇源,三子澄源,四子湘源,五子照源,六子瑩源昆仲合建。

於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興建,民國三年(1914年)竣工,歷時12年。

該樓內外裝飾集木雕、石雕、瓷雕、彩塑等工藝於一體,且技藝精湛,書法、壁畫、牌匾等端莊典雅而富有書卷氣,上堂飾金木雕 「桂馥蘭香」掛落金碧輝煌;

民國三年(1914年)刊刻儒家朱柏廬的 《治家格言》全文,樟木陰刻魏碑體,書法凝重,雕刻精美,氣勢恢宏,營造了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

【「繼善樓」匾額】

「繼善」,其意源於朱氏十七世祖朱維干之次子朱琪源(字信余)、三子朱澄源(字秋琴)、四子朱湘源(字芷秀)、五子朱照源(字耀卿)、六子朱瑩源(字芷荀)兄弟五人秉承父志;

繼父親建造「寶善樓、寶園、寶善家墊」後而興建,故名「繼善樓」。

繼善樓門聯 「繼志述事,善鄰親仁」,內涵豐富。

【書卷】

橋溪客家民居的廊軒、門楣、窗戶等處,多有形似展開的傳統書畫手卷式造型的裝飾,故稱為「書卷」。

書卷繪畫題材多樣,邊沿另有深具象徵意味的水墨畫,卷中更有道德教化、勵志格言、吉祥頌語等內容,採用傳統灰塑工藝,製作精細,裝飾華美。

【博古彩繪】

人們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圖畫,叫做「博古圖」。

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在橋溪民居建築中多有體現。

以上就是樂玩君的梅州旅遊攻略,下一篇,繼續給大家分享的旅遊經歷。

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dfa3959f3763a031f6d7ec8187868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