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份最新研究,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今日發布的預測,中國將在2037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發展中經濟體追趕發達經濟體將推動全球GDP翻一番。
CEBR還預測,到了2038年,義大利將跌出全球十大經濟體,被韓國取代。美國和德國的排名將下滑,印度和巴西這兩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經濟體排名將上升,躋身前十大。
具體分析一下,我們看看西方預測中不中肯?
先說美國,按照美國多年來GDP平均增速看,每年實現1.5%-2.5%屬於正常水平,那麼到2037年,美國GDP則是32.18萬億-37.28萬億美元。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廣泛認為4%-5%屬於長期合理水平,那麼到2037年時,中國GDP變為32.42萬億-37.42萬億美元。
因此,單純看增速的話,我們GDP在2037年超越美國成為GDP第一難度不大,2035年前實現的機率也很大。
然而,在經濟長期運行中,有兩個突出問題值得深究。
第一,通脹
上述的對比都是踢出通脹的,但是美國有一個特點,會通過印鈔,然後向世界轉嫁通脹,從而達到實現GDP的快速增長。
第二,美元
注意,這點很重要,美聯儲每一次的大動作,都會給世界留下很大創傷,同時也為美國霸權續命。
舉個簡單例子,2021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77.1%,2022年這一比例變為了70.7%,主要原因就是美元升值所致。
可見在未來判斷中國GDP超越美國時,不能只看數字,GDP的比較不應單單只看中美元。
另外,簡單說一下其他國家。
韓國進入GDP前十,機率很大,參照長期速率,年均3%可能性比較大,相比之下義大利平均保持在1.5%已經非常不錯了。目前,2022韓國GDP為1.67萬億美元,義大利是2.01萬億美元,15年時間前者超後者難度不高。
德國GDP排名下降是必然的,大機率會被印度超越,但被英、法超過的,不確定性很高,保住前五有戲。
最後說到印度巴西,前者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可能性很高,這個不得不承認,後者進入前十難度也不大,2022年已經達到了1.92萬億美元,距離前十守門員(義大利)也就900億美元。
當然,巴西再往前沖,難度不小,雖然巴西綜合體量(土地,人口,工業)夠,但近20多年時間,GDP時好時壞,速度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