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四倍!馬上來了,美國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動手」?

2024-05-13     金投網

從上周開始,多家外媒一直在報道美國馬上就要公布措施,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動手」。本周,《彭博社》,《金融時報》等主要西方媒體報道,本周二拜登或宣布這一決定。

具體是:經過近兩年的審議,拜登將提高或增加目標行業的關稅。消息人士稱,中國電動汽車的總關稅將從27.5%提高到102.5%。

話說,川普知道這一消息以後,說如果自己當選,中國在墨西哥製造的汽車也得上手段——加200%的關稅。

由此不難看出,在大選年,為了那選票,炒作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必備課程。

但話說回來,全球汽車行業正處於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汽車和汽車製造業都在快速變化。面對新進入者和新技術,今天和過去半個世紀的領導者並不能保證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儘管中國最初在採用電動汽車方面進展緩慢,但在2023年,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高達37%(高於2020年的5%和2015年的.84%),超過了幾個早期採用電動汽車的國家。

至於美國所謂的補貼,實際上從2009年-2022年,我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方面加起來也低於美國在《通脹削減法》中分配的數千億美元補貼,而且大多數也是我們自己「吃下」。

當然,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他們固有思維認為現在對中國的手段曾經成功過,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鋼鐵,汽車大量出口美國,美國通過關稅等種種手段,逼著日本簽了協議,他們認為我們未來也會妥協。

實際上,從電動汽車角度來看,東協,歐盟,拉美等其他地區才是中國電動汽車主要出口地區,因此美媒也分析認為拜登出台的政策只是象徵性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若執行了上述操作,就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起價達到約5.4萬美元,美國政客認為我們技術不行,所以競爭不過他們,除非我們把廠子設在美國。

再往深考慮,美國在對中國電動汽車採取行動目的也是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美國製造,即多年前美國就提出了振興本土的製造業。

但是如果不追求自身能力,而一味地對外採取手段,結果一定是糟糕的,就說加關稅,雖然目前中國對美出口很少,但注意其他製造業領域呢?

結局一定是,美國依舊依賴中國商品,但由於關稅問題,商品價格增長,領域越多,美國通脹威脅越大,這也和近日美國一些「明眼」智庫的分析一直,美國通脹可能不會很快回到美聯儲的所想的目標,因為華盛頓的人在製造業工業鏈全球大轉變,商品成本會無形增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a36268d8025d44af88987accf2bda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