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為求變之道
昨天,2022年華為終端商用辦公新品發布會上宣告將消費者業務改名為終端業務,正式進軍商用領域。看似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其實一直有跡可循。華為消費者業務此前也以各種方式向商用領域滲透,比如PC、顯示器、智慧屏都有專門針對商用的產品,再比如汽車領域與各大車企的合作,還有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廣泛合作。這一次更名,是終端業務的自然延伸,也是更明確地對外宣布華為終端的未來戰略——商用將是一個戰略要地。
在懂懂看來,華為進軍商用領域,對華為和行業都是利好。一方面,華為在消費終端上的創新能力過剩,向商用領域滲透是技術優勢的釋放,可以為華為打開一個更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對於商用市場而言,華為以行業鯰魚的姿態進入,可以給行業帶來更多的活力、更強的創新動力、更大的想像空間。
商用市場謀變,走向智慧辦公時代
數位技術、工作方式、行業升級等多個維度的變化,對商業市場的終端產品提出新的要求,商用市場正在走向下一個時代。
隨著新興技術加速落地,每個行業都有面臨著模式創新的需求。在政府、金融、電子政務、教育等場景下,更高頻的數據交互也驅動了業務逐漸向數字化方向遷移,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傳統企業增長的必經之路。業務模式的創新也對終端產品提出新的需求,以PC產品線來看,IDC認為同時數字經濟加速滲透帶來了商用市場的強勁需求,是未來PC保持穩健增長的重要支撐。再比如,智能手錶作為一個新興的終端品類,在個人消費領域已經取得成功,但在行業中的應用還沒有得到有開發,健康功能可以在保險行業發揮不一樣的作用,甚至改變保險的運營模式。
在終端市場,我們注意到幾個現象:一是近些年企業創新多聚焦於個人消費市場,無論是PC這樣的老品類,還是手錶、智慧屏這樣的新品類,個人消費領域的創新優於商用領域,甚至可以說是創新過剩。二是新技術不斷落地,新需求不斷產生,而傳統商用產品由於固定不靈活,注重規格和成本而不重體驗等問題,多年以來創新乏力。特別是在疫情常態化之下凸顯了這一矛盾,並暴露了傳統企業辦公的差距與不足。
從行業應用場景的角度來看,每一個終端產品都有機會在商用市場被重新改造遍,而終端產品在行業應用的創新也將拉動行業的轉型升級。
所以,商用領域的客戶也期待「鯰魚」的出現,能夠給這個領域帶來更多新思維、新技術和新模式,加速創新的進程,為未來商用辦公帶來更高效的生產模式。
華為認為,商用設備市場在經歷了以商用台式機中心的1.0時代和多設備融合的2.0時代之後,當下正在步入雲和AI的時代,商用辦公電子設備正向著高性能、智慧化、全連接和新形態演進,全場景融合、智慧交互是其主要特徵。
正是看到這樣的市場機遇,華為開始發力商用辦公領域,並成立商用產品線,首批產品包括商用筆記本、商用平板、商用台式機、商用顯示器、商用智慧屏、商用穿戴、商用印表機。作為新進入者,華為首先瞄準了政府及教育、金融、能源、製造、交通、醫療六大行業,在提供精品終端產品的同時進行定製化、場景化解決方案,賦能產業發展。
釋放技術潛能,華為乘勢而入
華為身上有兩個標籤:一是創新,在技術上捨得投入。二是求變,永遠從不會躺在過去的成功上停步,業務上不斷嘗試開拓新的領域並且不斷深耕,從而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在懂懂看來,華為此次消費者業務更名為終端業務,是將技術創新與業務求變相結合,釋放技術潛能,讓技術創新在業務端的價值最大化。
華為全球最有價值品牌前十名,2021年研發領域投入全球前二,在個人消費終端領域的創新有目共睹:在手機領域華為成功在全球樹立高端形象;在PC領域作為「新軍」給行業帶來很多新的理念,快速贏得市場份額、用戶口碑的同時,也給PC行業帶來新的創新活力;用新功能、新應用重新定義了平板,給平板這個產品帶來新的生命力;智能手錶深耕運動健康功能,為用戶開啟了數字化健康管理的篇章……
所有這些技術創新,如果只服務於個人消費市場有些可惜,商用市場更迫切需要創新的力量。相比個人消費市場,商用市場的空間更大,當創新溢出到新的領域,技術創新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釋放。
商用市場也正在走向智慧辦公階段,華為終端在面向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領域已經積累豐富的經驗,未來將從產品、體驗和場景三個維度給商用市場帶來變化,持續推動商用領域走向全場景智慧體驗時代的進程。
從產品來看,華為堅持品質的同時會有針對性地定製。從體驗來看,基於革命性分布式技術,HUAWEI Share從系統底層打通Windows系統和安卓系統之間的藩籬,實現多屏協同的無縫交互體驗。從場景來看,以企業和用戶為核心,圍繞未來場景痛點打造華為商用政企解決方案。
以華為的技術實力以及常年堅持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邏輯,在產品、體驗、場景三個維度都會帶來新的變化,有可能會成為商用辦公市場的破局者,激活這個領域的創新,加速行業進化。
三重價值和一個無限大的市場
商用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舉兩個例子就能理解為什麼商用市場更重要。聯想作為全球PC行業老大,事實上其半數以上的銷售來自於商用市場,即政企採購。再以5G為例,業界已經形成共識,5G時代會給千行百業帶來升級,TO B的市場空間遠遠大於TO C。終端產品,對於個人消費者市場而言是有限的,但是對於商用領域從場景出發,卻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名稱走過了十年的道路,今天我們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全面進軍商用市場。過去十年,我們一直面向消費者打造極致的產品體驗,得到了市場的一致認可。未來,華為將把精品的體驗從消費級產品上帶到商用領域,基於華為終端商用產品品質、智慧、可靠三大DNA為商業客戶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
品質、智慧、可靠是華為終端的三大DNA,也恰恰是華為可以帶給商用市場的新價值。
從品質來看,在高端PC和智能機領域,已有全面技術積累的華為,可以快速將創新技術和成熟品質工藝,推廣到商用辦公領域,讓更多商用辦公用戶享受到旗艦級精湛工藝、創新科技和智慧體驗。
從智慧來看,在全場景硬體生態和軟體生態兩大平台的協同創新下,華為助力政企實現辦公需求與生產力工具的智能匹配,為用戶帶來跨設備無感連接、自然人機互動、信息無縫流轉的全場景智慧體驗。
從可靠來看含義有多重,首先嚴苛的標準讓產品更可靠;其次是從硬體到軟體多層級的安全保護讓用戶使用更安全,真正做到「不打擾、不追蹤、不泄露」;還有就是針對商用產品打造專屬管家服務、7*24小時技術支持專線、意外保護等現代化服務體系,為客戶業務保駕護航。
為什麼華為可以給商用領域帶來新價值,並有可能成為破局者、引領者?
首先,華為在技術上的積累充足。從研發投入看,華為2021年全球排名第二,專利申請件數達到6952件,國際專利申請人排名已經連續五年位列第一。這些技術創新可以幫助華為在商用領域很快打開市場。
其次,華為業務布局廣泛,有能力給商用市場提供定製的、個性的、創新的解決方案。比如HarmonyOS帶來的17項標準定製能力和9大開放能力,滿足政府和各類企業對終端設備的多維管理需求,賦能千行百業。比如在終端雲服務層面,華為不僅通過預置應用市場、雲空間、瀏覽器、智慧助手、智慧搜索等應用,帶來智慧辦公體驗,還基於HMS Core Kits基礎能力開放為企業打造出HEM解決方案,實現了端到端智能設備管控,全場景接入和管理各種智能設備。再比如,華為支付也可以賦能政企客戶,提供覆蓋多場景、多終端的支付、資金管理、清算、帳戶管理等服務。
所以整體看來,華為終端一直在向更廣闊的商用市場滲透,這是能力的自然外溢,也是業務的自然延伸。華為當年在手機市場成功之後,將手機領域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技術引入到PC行業,給PC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華為與PC行業雙贏。如果,華為又將個人消費領域的創新能力釋放到商用領域,希望華為的創新能給商用客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最終也是華為與客戶雙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誠期待您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