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重回10萬元/噸大關 未來或繼續下探

2023-12-08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碳酸鋰重回10萬元/噸大關 未來或繼續下探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12月8日,碳酸鋰期貨全線大漲,其主力期貨報10.31萬元/噸,重回10萬元/噸大關。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今年7月碳酸鋰期貨合約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以來,價格一路下跌。12月6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曾跌至9.25萬元/噸。

當前,鋰電產業正在經歷從舊產能到新產能的進化,過程中伴隨著產能結構性過剩、舊產能快速出清、價格戰長期存在等特徵,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而碳酸鋰的下行趨勢或將延續到2024年。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隨著2024年碳酸鋰的供給繼續增加,明年的碳酸鋰價格仍將處在下滑通道。

價格震盪

7月21日,碳酸鋰期貨合約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首日交易中,碳酸鋰期貨集合競價後,碳酸鋰2401合約開於23.89萬元/噸。到了12月6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跌至9.25萬元/噸。

市場曾預判碳酸鋰價格跌破10萬元/噸將在2024年到來,但這一天來得比市場預測更早一些。

不過,在12月8日,碳酸鋰期貨全線大漲,重回10萬元/噸大關,其主力期貨報10.31萬元/噸。

在此之前,碳酸鋰長期處於下行通道。截至12月5日,SMIM(上海有色網)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12.6萬元/噸,較上周下跌5.8%;工業級碳酸鋰均價11.35萬元/噸,較上周下跌7.42%。SMIM電池級氫氧化鋰均價11.55萬元/噸,較上周下跌6.27%;工業級氫氧化鋰均價10.7萬元/噸,較上周下跌6.72%。

產能過剩是導致碳酸鋰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信期貨研報中提到,自11月中旬以來,碳酸鋰2401合約步入了單邊下挫行情,跌破10萬元/噸,相較於區間最高點跌超35%。究其原因,基本面過剩對期現貨價格下行的指引力量疊加現貨商拋貨情緒加劇,兩方面因素綜合使得盤面空方力量再度增強,引發各合約接連破位。

記者了解到,10月底各家鋰鹽廠逐步復產,碳酸鋰價格便加速進入下行通道。供需過剩的局面進一步凸顯。

從供給端來看,全球主要生產地的鋰礦進口量均呈現上升態勢。國信期貨有色(碳酸鋰)專題報告中提到,據上海鋼聯統計數據,2023年10月澳大利亞黑德蘭港共出口鋰精礦13.62萬噸, 出口至我國占比為100%,環比增加超60%。智利海關數據顯示,10月智利碳酸鋰總出口2.4萬噸,環比增加74%,其中對中國出口1.7萬噸、環比大幅增加84%。在預計運輸過程約為1個月的情況下,我國11月鋰輝石精礦和碳酸鋰的進口量將再度大幅增加。

而需求端則略顯疲軟。「碳酸鋰的下游主要涉及到鋰電池。從上游來看,產能是比較充沛的,但是開工率基本維持在40%—50%的狀態。」廣發期貨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若怡說道。

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勢頭明顯。然而,碳酸鋰對應的正極材料生產帶銷售存在2—3個月的生產周期,因此,當前的碳酸鋰產能對應的整車銷售區間為明年1—2月份,為傳統銷售淡季。

然而,即便已經歷暴跌,但是碳酸鋰的下滑似乎仍未停止。「預計12月我國碳酸鋰供應量將環比下降,但庫存高位疊加需求疲弱的局面並未改變。短期內在經歷超跌後或將迎來修復,但中長期來看,仍將承擔下行壓力。」業內人士說道。

國信期貨研報指出,相比於目前的庫存高位,去庫量仍然有限,碳酸鋰供需仍然處於過剩局面。預計2024年我國碳酸鋰總供應量約為99萬噸,需求量約為87.9萬噸,供需過剩量預計拉大至11.35萬噸。對應到目前期貨下行趨勢下的成本支撐位,預測8萬元/噸或將形成強支撐。

仍有利潤空間

「在碳酸鋰價格跌至15萬元/噸的時候,市場中就有聲音提到了價格下跌對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這樣的壓力是存在的,但壓力主要面向的是沒有資源優勢的中小企業。而對於有資源的企業而言,這個價格區間還是有利潤空間的。」業內人士說道。

談到碳酸鋰的價格下跌,鹽湖股份方面提到,產品價格變化,對公司經營效益有影響,公司使用鉀肥生產排放的老鹵進行滷水提鋰,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記者注意到,以天齊鋰業為例,其位於澳大利亞的鋰礦資源,泰利森格林布希化學級鋰精礦每季度定一次價,定價參考鋰產品市場上四家報價機構(Fastmarkets、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S&P Platts和亞洲金屬網)上一個季度的價格變動,再根據採購量給到兩位股東一定折扣。

天齊鋰業方面提到,公司採用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將格林布希開採加工得到的優質鋰精礦直接應用於公司中游鋰化工產品的加工當中,在實現原材料100%自給自足、保證資源供給的同時,最大化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時結合公司領先的鋰化合物生產加工水平,有效實現鋰產品利潤空間合理最大化。

據悉,由於鋰鹽廠商採用的提取方式不盡相同,成本也存在差異。業內人士認為,大廠的成本大約在8萬元/噸。

如今,在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行之際,企業的利潤已經受到衝擊。

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天齊鋰業凈利潤下滑49.33%,贛鋒鋰業凈利潤下滑59.38%,鹽湖股份凈利潤下滑53.65%,西藏礦業凈利潤下滑76.35%。

高工鋰電調研數據顯示,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在大幅減少,儲能鋰電池數量大幅上升,因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上升所致,儲能市場格局未定,新進入者眾多;對材料企業而言,下游鋰電池市場集中度上升,對材料供應商數量要求減少,但對比2020年,2023年多數材料接近翻番。供給過剩下,鋰電材料產業鏈也開始進入價格與毛利雙降、帳期延長等困局。對比2022年,2023年三季度,隔膜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約40%,電解液領域下降約25%,負極領域下降約20%,三元正極下降約9%,鐵鋰正極下降約5%。上述細分領域的應收帳期均普遍延長。

談及新增產能,某鋰電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沒有新增產能的計劃,我們最為關注的是怎樣最大限度發揮現有產能。」

產業等待出清

在當前碳酸鋰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上下游企業也在積極應對。

天齊鋰業方面表示,公司將在合法合規遵守已簽訂商業條款的前提下,以公司整體利益為基本考量,綜合考慮原料及產品庫存情況、市場情況、客戶訂單及提貨情況、公司工廠產能釋放情況等因素統籌安排,合理規劃未來公司鋰精礦採購節奏以及公司自有工廠和代工廠的生產節奏。

記者注意到,天齊鋰業在今年8月向廣州期貨交易所申請碳酸鋰指定交割廠庫的資質,11月27日,廣期所發布了《關於調整碳酸鋰期貨指定交割庫、質檢機構的公告》(廣期所發〔2023〕268號),決定新增其為碳酸鋰期貨交割廠庫。而據天齊鋰業方面透露,目前公司沒有開展碳酸鋰期貨相關業務。

另一家國內大型鋰鹽生產企業贛鋒鋰業方面表示,公司目前暫未在碳酸鋰期貨品種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

「碳酸鋰的原料價格和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關聯度比較高,碳酸鋰價格下跌直接影響鋰輝石價格下滑。」張若怡說道。

事實上,碳酸鋰的價格下跌,對於鋰電池的整體發展是不利的。「前兩年電池廠商因為碳酸鋰價格暴漲而承受壓力。但現階段企業與上游礦廠簽訂的大多是長協。我們還是希望碳酸鋰價格回歸合理區間。」一位鋰電池生產企業人士說道。

在墨柯看來,隨著2024年碳酸鋰的供給繼續增加,明年的碳酸鋰價格仍將處在下滑通道。「這個勢頭或許將持續到2025年。最低的價格或將來到5萬—6萬元/噸的價格。」墨柯說道。

(編輯:董曙光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1a829dfe498cb5e04fdef1f3d5fa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