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QDII基金業績:納指QDII領漲 過半港股QDII飄綠

2023-12-18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盤點QDII基金業績:納指QDII領漲 過半港股QDII飄綠

本報記者顧夢軒 夏欣 廣州、北京報道

2023年全年,權益市場持續震盪,主動權益基金損失較為慘重。相形之下,一些小眾基金卻給投資者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QDII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Wind數據顯示,在全市場429隻有今年以來業績的QDII基金中,有251隻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占比約為58.5%,其中,業績排名前20名的QDII基金中,有14隻基金跟蹤納斯達克指數。

但也有多隻QDII基金業績不佳,根據Wind數據,QDII基金年內業績最差者低至-29.74%。

國泰基金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美股表現較好,一方面是因為海外流動性比較寬鬆,但根本原因還是美國經濟有超預期的韌性。這個韌性來源於消費、投資方面出現的強勁態勢,美國是一個消費驅動的經濟體,消費占到GDP的60%—70%,所以它的消費動能直接決定了經濟動能。

納指AI爆發

記者注意到,在業績排名前20位的QDII中,跟蹤納斯達克指數的QDII多達14隻。

晨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今年以來上漲了37%。從各個行業的情況來看,信息技術行業今年以來上漲54.68%,是今年漲幅最高的行業,同時也是納斯達克指數中權重最高的行業,今年以來對納指上漲的貢獻位居首位。其次是通信和可選消費行業,這兩個行業今年以來分別上漲52.03%、51.19%,漲幅和權重僅次於信息技術,對指數的貢獻位居其次。另外,指數當中的必選消費、金融、工業行業今年分別上漲5.16%、2.53%、8%。下跌行業主要是醫藥、公用事業,分別下跌5.4%、2.47%。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指出,宏觀貨幣政策偏暖和行業景氣對指數形成了明顯支撐。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速在2022年6月達到高位後持續回落,景氣度先行指標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今年以來一直處於50以下收縮區間且有所回落,服務業PMI今年以來雖然處於擴張區間以上但也有所下跌。此外,今年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也明顯低於往年。

李一鳴分析,美聯儲在經歷了2022年的激進加息周期後,隨著CPI、PMI以及就業人數等宏觀數據回落反映經濟可能已經開始轉向,美聯儲2023年加息步伐也明顯放緩,從而激發了投資者的做多熱情。「在行業層面,AI產業在2023年取得的顯著進展也明顯帶動了科技股票的表現,從而對科技股扎堆的納指帶來明顯利好。」李一鳴說。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今年以來,美國通脹已經有大幅下降,美聯儲加息進程已經基本結束,同時美國宏觀經濟還保持了較好的增速,所以納斯達克指數全年表現極佳,也是對此的部分反映。」大成基金有關人士表示。

從行業及公司層面來看,大成基金方面認為,納斯達克100指數的主要權重公司今年紛紛在AI領域發力,同時也有較好的財報表現,因此主要權重成分股公司從微觀層面推動了納指的快速上漲。

港股將回暖

雖然有超過半數的QDII基金取得相對不錯的年內收益,但也有多隻QDII業績年內並不理想。

從業績排名後20名QDII來看,重災區主要集中在醫藥類QDII和港股QDII。

根據Wind數據,76隻港股QDII,今年以來平均收益-13.13%,其中跌幅超過20%的有17隻,跌幅在10%~20%之間的有25隻,兩部分共42隻,合計占比約55.3%。

李一鳴認為,整體來看,跟蹤港股的寬基指數基金以及行業指數基金今年下跌主要是受港股整體表現不佳以及相關行業下跌拖累。

具體來看,截至12月15日,恒生指數下跌15.11%,恒生醫療保健行業指數下跌24.83%,恒生科技指數下跌8.4%。

李一鳴分析,由於港股上市企業多為國內公司,與A股表現聯動。今年以來因宏觀經濟增長低於預期,A股出現回調,從而對港股造成了一定影響。此外,港股中網際網路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的權重較高,上述兩個行業的景氣下行也對指數造成一定影響。

大成基金方面指出,港股今年表現不佳的原因是港股上市公司盈利呈現整體負增長的態勢,這從基本面對港股產生壓制;同時,美聯儲今年還是處於加息過程中,這從資金面也對港股造成了一定壓力。但是,這種狀況在明年或許會發生改變。

其實這種狀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北京時間12月14日凌晨3點,美聯儲發布2023年12月FOMC會議(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再次宣布暫停加息。

華夏基金方面指出,美聯儲加息周期的結束一定程度促進港股流動性的回暖。而對於港股科技板塊來說,外資往往比較青睞,同時科技公司成長屬性較強,受到美債收益率的影響較大。本次議息會議或意味著當前這一輪加息周期的正式結束,明年或迎來共計三次降息,而美債收益率有望長期處於緩慢下行通道,港股科技板塊將更為受益於海外流動性的回暖。

醫藥QDII表現不佳

就醫藥類QDII基金而言,雖然數量不多,只有18隻,但這18隻基金最高收益僅為3.12%,最低收益卻為-24.32%,跌幅超過10%的有7隻。

李一鳴分析,QDII的醫藥基金主要投資於港股醫藥股票、美股醫藥股票以及全球其他市場上市的醫藥股票。由於上述資產今年表現均不太理想,對QDII醫藥基金的業績造成明顯拖累。其中港股醫藥股多為國內醫藥公司在港上市,受國內醫保控費、醫藥反腐和集采等相關政策影響,國內醫藥股今年表現也受到壓制。

針對港股醫藥表現不佳的原因,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萬瓊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2019—2020年醫療保健行業表現較好,前期漲幅較大;不論是A股還是港股,這兩年的漲幅都非常可觀。

二是自2021年以來,一系列政策出台,投資者對當時出台的醫藥行業政策反應較為激烈,今年也一樣,市場對出台的利空政策反應較大,指數向下調整的幅度較大。

三是資金流向其他市場。萬瓊指出,港股投資者以機構為主,而且這些機構多數是做全球資產配置的。他們更願意配置確定性更高的市場。最近這幾年,由於境內的政策影響,海外的高通脹貨幣緊縮的宏觀環境,加上多變的地緣政治,這些都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投資者信心造成了負面衝擊。四是國外宏觀環境的不利影響持續發酵,使得成長股整體估值受損。

QDII基金避險

展望後市,針對納斯達克指數,國泰基金方面認為,需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AIGC為代表的產業創新浪潮。美聯儲貨幣政策方面,考慮到美國經濟韌性十足,核心通脹仍具黏性,美聯儲仍可能進一步加大緊縮力度,特別是通過量化緊縮的方式回籠流動性,推升長端利率。緊縮預期的變化可能導致美債利率波動加大,從而對利率敏感的成長股產生擾動。

從港股來看,大成基金國際業務部高級基金經理冉凌浩認為,無論是從基本面來看,還是從資金面來看,都支持港股的上升。當下港股寬基指數估值仍處於歷史明顯偏低水平,港股「新經濟」的代表恒生科技指數,歷史波幅雖然大,但同時也提供了較多的擇時交易機會。

針對醫藥板塊,萬瓊認為,展望明年,醫藥板塊中創新仍為主線,優先港股,港股中創新藥標的較為優質。一是外部環境較為有利,中美關係緩和。二是國內醫保談判催化,對創新藥構成實質利好。三是企業出海及海外映射。四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轉鴿。

對於投資者如何投資QDII基金的問題,李一鳴指出,QDII基金為中國投資者進行全球配置提供了便捷通道。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全球化資產配置可以較好地規避單一市場風險。此外,通過QDII基金投資其他幣種的資產,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人民幣資產的貶值風險。在具體的投資品種挑選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業績波動相對較大,適合風險偏好中等以上的投資者。

對於希望配置美國股票的投資者而言,李一鳴建議,可以選擇跟蹤標普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美國市場由於主動基金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較高,指數基金是更為合適的選擇。如果投資者希望通過一站式的方式進行全球資產的配置,可以選擇環球股票基金產品。此外,如果投資者看好特定的市場區域的投資機會,比如亞太區、大中華區、新興市場區域,則可以選擇亞太區不包括日本股票、大中華區股票、全球新興市場股債混合、亞洲股債混合、大中華區股債混合等類型的QDII基金。

對於看好特定行業的投資者,李一鳴建議,可以直接選擇行業股票基金。另一方面,環球債券型基金業績波動性相對較低,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進行配置。此外,今年以來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關注此類機會的投資者可以考慮QDII基金中投資於商品的基金產品。

(編輯:夏欣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adc3a21e069b0e06b530d96913b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