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了,刀郎!真正明白《羅剎海市》,我才知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2023-08-03     皮皮電影

原標題:對不起了,刀郎!真正明白《羅剎海市》,我才知是自己孤陋寡聞了

小說《聊齋志異》是清朝有名的「禁書」。

全書包含二十四卷,共講述了491個「奇幻怪談」。

書中雖鬼怪遊蕩橫行,但其中大部分故事都是以愛情為主線。

人妖相愛,人鬼摯戀,驚悚之餘,卻又動人。

但在第七卷中,有個故事,卻蹊蹺無比。

故事主人公,是個姓馬的少年。

因長相俊美,能歌善舞,14歲就遠近聞名。

後來他繼承父業,泛海經商,卻遇到大風,被吹到一處無名之地。

但這處卻並不是桃花源,相反,路上行走之人,個個面相奇醜,見了少年還仿佛見了怪人,四處躲閃。

當地一位使官見多識廣,便宴請少年。

從使官口中得知,此地名為大羅剎國,往西二萬六千里,便是少年的祖國。

少年為之驚詫,但後面他遇到的事,更令他覺得匪夷所思。

使官領他入朝堂,可朝堂之上的官員,卻一個個相貌怪異。

宰相的耳朵朝後長,還有三個鼻孔,眼睫毛長得幾乎蓋住了整張臉。

再看朝廷大夫,比宰相稍微好點,但也是披頭散髮,面容猙獰。

這時宮廷又來了幾個獻舞的美人,長相如夜叉,白布繞頭,看一眼,便讓人魂飛魄散。

少年此時才明白,這裡以丑為美。

長得像人的,只能沿街乞討,相貌越丑越怪異的,越能做大官。

蒲松齡寫完這個故事的三百多年後,《羅剎海市》再度現身。

這次它出現在一位歌手的口中,歌手名叫刀郎。

不同於小說中的羅剎國,歌詞中怪事發生的地方,位於羅剎國向東二萬六千里。

而歌詞中出現的幾個主要人物,雖是全新,對比小說卻又似曾相識。

《羅剎海市》發布後,迅速火遍全網,短短一周時間,播放量超過了25.6億。

坊間議論,它牽扯出了20年前,一段刀郎和諸多音樂人的舊恩怨,激發了大眾的好奇心。

許多人是拿著做閱讀理解的精神,去解讀這首歌背後的深意的,《羅剎海市》也超越了一首歌,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那麼《羅剎海市》究竟是一首怎樣的作品?

刀郎創作這樣一首歌曲,到底要表達什麼?

今天皮哥就帶大家扒一扒這首歌圍繞在刀郎身上的4個疑問。

疑問1: 《羅剎海市》里的三個人物,是不是被過度解讀了?

我們前文講過,《羅剎海市》是蒲松齡《聊齋志異》里的一篇短篇小說。

作品描寫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國家,那裡的人以丑為美,蒲松齡用《羅剎海市》來諷刺當時黑白顛倒的社會。

刀郎借用《羅剎海市》的設定,也對當下社會來了一次犀利的嘲諷。

這首歌一共出現了三個人物。

第一個人叫馬戶,他代表資本家。

第二個人叫又鳥,他代表台前拋頭露面的明星。

這兩人沆瀣一氣,歌曲里唱道:「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

但刀郎對他們不屑一顧,嘲諷道:「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甚至很直白地說:「可是那從來煤蛋兒生來就黑,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髒東西」。

第三個人叫馬驥,他代表有真才實學,但卻被打壓的人才。

歌曲里唱道馬驥「美丰姿,少倜儻,華夏的子弟,只為他人海泛舟搏風打浪」,卻不幸「龍游險灘流落惡地」。

刀郎把資本家比作「驢」,把明星比作「雞」,說他們是洗不幹凈的「髒東西」,這麼看確實露骨了點。

但如果細看歌詞,就能發現有很多巧思在裡面。

比如開頭那句「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指代非常明顯。

接下來一句「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

這裡「七沖」指的是人的消化系統,「三村黃泥地」指人的排泄物,整句指的是中國娛樂圈。

接下來的「一丘河」、「苟苟營」,是「一丘之貉」、「蠅營狗苟」的諧音,「杈杆兒」是妓院的保護者,暗指後台老板。

如果再細扒下去,幾乎每句都有典故。

除了歌詞上的用心,在內涵上刀郎更是高明。

前半段的歌詞,他說馬戶這人「老粉嘴多半輩兒以為自己是只雞」,指出了很多明星就是從「又鳥」變成了「馬戶」,從塗脂抹粉的小丑變成了幕後的資本。

這不就是娛樂圈的現狀嗎?

最後一段歌詞,他借用哲學家維根斯坦之口,指出馬戶可以是別的馬戶的又鳥,而又鳥又可以是別的又鳥的馬戶。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娛樂圈裡,很多明星慢慢成為資本退居幕後,孵化新的明星。

刀郎還跳出娛樂圈,指出「那馬戶和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這個格局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很多。

總結下來,《羅剎海市》是一首淺者看淺,深者看深的歌曲。

如果你認為刀郎是在借歌詞泄私憤,那代表著你個人的理解。

但是更準確來說,刀郎其實是借一個荒誕故事揭露人類社會自古就有的社會現象。

疑問2:《羅剎海市》究竟好不好聽?

這首歌好不好聽,就看你用什麼心態來聽了。

嚴格來說,它並不是一首流行歌曲。

刀郎這幾年給人的感覺是早已隱退江湖,其實他一直在做音樂,只不過做的都是小眾音樂。

幾年前他出的專輯《如是我聞》,這是佛教音樂,靈感來源於《金剛經》。

後來他又出了《彈詞話本》取材於蘇州評彈。

而這一次《山河廖哉》是刀郎這些年搜集了各地的民間音樂後製作的專輯,每一首歌都能找到出處。

比如《序曲》取自廣西山歌調,《花妖》取自時調,《鏡聽》取自鬧五更調,《珠兒取自》河北吹歌。

而這首《羅剎海市》取自於靠山調,所謂的靠山調就是東北二人轉里的曲牌名。

換言之,《羅剎海市》本質上就是一首二人轉。

這類歌曲,它的內核是諷刺,配上這種民間小調才有味道。

單純從旋律來講,有些人會覺得並不好聽,甚至會覺得有些怪。

不過好聽是一個很主觀的評價,也和個人平時的聽歌習慣有關。

對於這樣一首歌曲,評價存在兩極化,皮哥覺得是完全正常的。

疑問3:鬧劇背後,刀郎是不是要復仇,其實不是重點

很多人聽了這首歌后,第一時間想到「刀郎的復仇」。

刀郎當年和主流音樂圈確實存在過一段恩怨。

2004年的華語樂壇真是神仙打架的年代。

林俊傑、蔡依林、SHE、張韶涵、潘瑋柏等迎來巔峰期。

而王中之王的周杰倫更是在7月發表了專輯《七里香》迎來了人氣巔峰,這張專輯全亞洲大賣200多萬張。

可在內地,一個從新疆走出的中年人卻用幾個月的時間把這一群神仙都打敗了,他就是刀郎。

2004年年初,刀郎推出了《2002年的第一次場雪》,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迅速火爆全國。

專輯中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情人》《衝動的懲罰》統治了當年大街小巷的音像店。

最後這張專輯正版賣了300萬,盜版賣了超過2000萬。

但是對於這樣一位突然爆火的歌手,業內的評價卻參差不齊。

比如李宗盛主動找上門,幫他製作了第二張專輯《喀什噶爾胡楊》。

譚詠麟也找到刀郎,演唱了粵語版《2002年的第一場雪》,後來他在紅磡開演唱會,還找刀郎來當嘉賓。

羅大佑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很喜歡聽刀郎的歌,刀郎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生來就是唱歌的嗓子。

但也有不少一線大腕,對刀郎的音樂看不上。

高曉松點評,刀郎的走紅是士大夫階層的失敗;

那英更是評價:「他不具備審美觀點,但說到銷量,我們確實沒賣過他,但咱們不能光靠銷量。」

楊坤沒點名道姓,但他也帶著怒氣說現在歌手的門檻是越來越低,一些音樂人讓內地流行音樂倒退了15年;

2010年,在評選年度影響力十大音樂人物(內地)時,刀郎沒有入選。

最後這個榜單里寧可空缺一名,也不給刀郎留個位置。

簡單來說,在不少成名歌手看來,刀郎的音樂太土,不具有音樂性,不配登上大雅之堂。

《羅剎海市》發布後,很多網友跑到那英社媒主頁下留言,評論數量超過了400萬。

但是刀郎的本意,是不是通過這首歌來完成復仇?

如果咱們這樣理解,恐怕就怕刀郎想得太狹隘了。

歌曲中,刀郎借用《羅剎海市》的故事,進行了一連串的諷刺。

表面上,他批評了「馬戶、又鳥互相吹捧」,指責了「顛倒黑白」。

但透過表象,其實他呼籲的是在認知鑑賞上,要保持理性、客觀、包容。

要清楚自己的局限,不要不知輕重地到處評判,甚至搞「黨同伐異」。

正如歌詞里所寫,「百樣愛也有千樣的壞,女子為好非全都好。」

他諷刺的現象也不光只是發生在娛樂圈,更發生在人類歷史中的各個時期和各個領域裡。

理清這個想法,我們再看刀郎事件,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當初刀郎的歌曲銷量很高,其中普通老百姓占比最多。

不同於陶喆那類調子轉來轉去的音樂,也不同於周杰倫的快節奏嘻哈,這類歌曲旋律簡單,好聽還易學。

對於那個年代的大部分人來說,這類歌曲就形成了一種剛需。

同樣的,那個年代很多網絡歌曲本質上也是同一個道理。

比如《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

「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樣的女人」。

歌詞簡單,不需要複雜的編曲包裝,只需要一副好嗓子,一個簡單的旋律,就能迅速唱到他們心裡。

就像一大鍋燴菜,談不上多高級,但簡單直接分量大還解饞。

再往後看,2012年爆火的《我的滑板鞋》更是如此。

很多人吐槽這種也配稱歌?但它就是大火了,就是這麼魔性洗腦,你不服不行。

黑格爾有句話:存在即是合理的。

所以對待這些新鮮出現的事物,即使我們難以理解,但還要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

疑問4:為什麼這麼多網友要替刀郎「伸張正義」?

當我們理清這一切,再看這次那英等人遭受的批評,又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乍一看,網友群起攻之,是因為刀郎在那些年受了很多委屈。

不僅遭受主流音樂圈批評,被從「十大流行音樂人」上除名,甚至自己被逼無奈退圈。

所以很多人,要替刀郎「伸張正義」。

但背後的本質,其實是大眾對那些「主流音樂人」的不滿。

因為掌控著某種話語權的他們,強行剝奪了那個年代的大眾審美或喜好。

如果說得直白點,這400萬評論不是在替刀郎喊冤,而是在替自己喊冤。

這起風波也讓皮哥想起了多年起的一起明星互嗆事件。

當年周立波在節目中嘲諷北方人吃大蒜,上海人喝咖啡,還拒絕了與郭德綱同台表演。

郭德綱通過相聲回應:

「藝術並沒有雅俗之分,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審美觀點,但你無權剝奪我審美的權利。」

所以,在歌曲《羅剎海市》里,對於過往那些恩怨,刀郎什麼也沒說,更上升不到「復仇」的層面上。

他只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不管是自視甚高的明星,還是咱們普通老百姓,都請尊重客觀事實規律,尊重他人的審美喜好。

你可以不認可,不喜歡,但不要仗著那股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傲慢地隨意指點江山。

用郭德綱的話說,「讓我和人民群眾保留一份俗的權利吧。」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b5df0ff1f2647f78df265e58c47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