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老戲骨去世了。
不久前,國家一級演員、毛主席特型演員王霙因病醫治無效,在無錫去世,享年66歲。
提起王霙,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作為古月之後又一位毛主席扮演者,他一直深受觀眾喜愛,被認為是形象上最像毛主席的演員。
有人說:「王霙這輩子,就是為了扮演毛主席而活的。」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王霙出道34年,曾在19部電影和34部電視劇中飾演毛澤東。
且與唐國強、劉勁、盧奇等人相比,他顯得更加專注,與2005年去世的古月一樣,一輩子只扮演毛澤東這一個角色。
因此一直以來,古月和王霙兩人都被認為是最符合毛主席形象的演員。
1937年出生的古月,比王霙大20歲。
他1978年被葉劍英元帥選中,開始了扮演毛主席的演藝生涯,演繹的都是中年的毛主席形象。
而王霙一開始扮演的,是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兩人的演技不相伯仲。
而且最為不同的是,王霙的特型演員之路,屬於「巧合中的巧合」。
那他到底是怎麼走上這條道路的?
近幾年,他是否還在繼續出演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
明明去年還在公開露面,為何短短時間,就突然離世?
隨著王霙離世,伴隨在他身上的三個謎題,也是時候解開了。
01、
1957年11月,王霙出生於浙江杭州古盪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給他取名叫「霙」,寓意「光明正大,英勇瀟洒」。
王霙的童年,也過得比較「瀟洒」,60年代的國內教育沒現在這麼卷,聰明伶俐的王霙在完成課堂作業之後,亦還有很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作為男孩子,王霙不愛學武術、打籃球,卻鍾愛舞蹈,而且訓練非常刻苦,12歲時便考入浙江省藝術學校的舞蹈班,學習當時非常冷門的芭蕾舞。
然而在學了一年芭蕾之後,王霙就不想學了,反而對越劇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越劇被稱為「中國歌劇」,發源於浙江嵊州,在杭州非常流行。
1970年,13歲的王霙跟隨父母去看了一場越劇演出,當時正在讀六年級的王霙,對越劇藝術已有了一定的鑑賞力,看到那些精緻的戲服和道具,韻味十足的唱詞,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再加上唱越劇不像跳芭蕾舞那樣需要踮腳尖,王霙便毅然決定轉行學越劇,軟磨硬泡之下,父母也最終答應讓他轉入越劇學習班。
且這一回王霙似乎找到了興趣所向,學習和表演都特別用心,同一年就被越劇改革劇組選中,小小年紀就成為一名越劇演員。
1982年,25歲的王霙離開了深耕多年的越劇舞台,考入中央實驗話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且很快就憑藉精湛的演技成為劇團骨幹。
80年代電影業與電視劇都開始蓬勃發展,許多話劇演員都有參演一些電影和電視劇的機會,在這個時期王霙也經常去一些劇組跑龍套。
但直到1989年,王霙才迎來自己演藝生涯的轉折。
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在籌拍電影《開天闢地》,該片以我黨成立的歷史為主線,以中共一大的召開為重頭戲。
與會的13名代表名單中,其他12人的演員都好找,唯獨青年毛澤東的演員人選遲遲未能確定。
在當時,這還是影視作品中首次出現青年毛澤東形象。
選定的演員不僅要形象氣質相近,其出身背景、資質履歷也都需要達標,絲毫馬虎不得。
導演組起初接近確定由27歲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吳剛來飾演,也就是後來的「達康書記」,但吳剛時髦的形象總讓人感覺不太好。
後來副導演看到王霙的照片,感覺王霙的臉形輪廓與青年毛澤東更為相似,於是通知王霙去上海面試。
當穿著一襲長衫的王霙站在劇組眾人的面前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眼前的王霙,與劉春華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中的毛主席一般無二。
角色是定下來了,但直到開機時,王霙才覺得為難。
一是他的舞台表演,與電影表演有很大的不同,王霙一時間找不到那種感覺;
二是要扮演毛主席這麼重要的角色,放到誰身上都是「壓力山大」,就怕演不好。
心裡沒底,就難免會緊張焦慮,還經常會忘記台詞。
但王霙畢竟經驗豐富,他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深入去了解毛澤東。
想要演好一個角色,就去讀懂這個角色。
王霙開始翻閱大量關於毛澤東的資料、著作和書籍,看一些毛澤東的影像,從中把握毛澤東的每個動作和神態。
王霙又專程跑到毛主席的故居湖南韶山,走遍了毛主席曾經去過的那些地方,還拜訪了毛主席的故交、親戚,從中了解毛主席的過去。
隨著對毛主席了解的加深,王霙也終於找到了感覺,不再是一個「拙劣的模仿者」,而是能夠用心詮釋的好演員。
02、
《開天闢地》於1991年上映,得到了內地觀眾的一致好評,也成為王霙演藝生涯最大的轉折點。
王霙開始意識到,從此之後他便將告別話劇,轉向電影和電視劇的大舞台,以扮演毛主席為終生使命。
與古月相比較,王霙扮演的毛澤東更加年輕,也就不會受限於「偉岸的形象」,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比如在《彝海結盟》中,王霙飾演的是長征時期的毛澤東,長征道路上的困難與艱險,磨礪與挑戰,是他需要重點演繹的方面。
《毛澤東在1925》講述的則是毛澤東於1925年回到家鄉韶山,在那裡建立黨的農村基層組織,開辦農民夜校且發動農民運動的那段歷史。
王霙塑造的毛澤東形象顯得更為親民,讓觀眾眼前一亮,他也憑藉此片榮獲第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1995年,王霙又和常遠合作了電影《楊開慧》,在片與常遠一起,演繹了毛澤東與楊開慧那段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這種表演形式與創作方向,是此前的影視作品中沒有嘗試過的。
2017年,在戰爭片《血戰湘江》中,王霙飾演的毛澤東被當時黨內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剝奪了紅軍指揮權,但他卻並沒有氣餒,而是忍辱負重等待機會。
這是一個更加有血性的,心懷天下的毛澤東形象,在王霙的演繹下亦顯得非常立體。
搜狐娛樂曾這樣評價王霙的表演,說他扮演的青年毛澤東形象「鮮活而又人性化」,為那些相對模式化的銀幕毛澤東形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特別是他在革命歷史劇《井岡山》中的演出,把毛澤東一心報國、意氣風發的一面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新浪娛樂亦評價說王霙「並不墨守成規」,而是注重細節,能更多的呈現出偉人「揮斥方遒」的霸氣與自信的一面。
從這些評價中,我們也能看出王霙的表演相比古月、唐國強這些老戲骨,有其獨特的一面,就是能做到收放自如、張弛有度,呈現出他自身的特點。
03、
作為演員,王霙也曾坦言他並不想讓自己桎梏在「毛澤東特型演員」的身份中,亦想挑戰一些其他的角色。
他很佩服唐國強,不只能演毛澤東,也能把諸葛亮、李世民、雍正這些歷史人物都演繹得非常成功。
王霙也希望自己有機會去嘗試不一樣的表演,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就是不演反派。
生活中的王霙為人低調,從不炒作,也不能出來直播帶貨撈金,他只專注於表演事業,這一點在如今浮躁的演藝圈中顯得更加可貴。
這些年王霙也曾回歸他的話劇舞台,在《為人民服務》、《紅星照耀中國》這些經典劇目中飾演毛澤東,也曾出演《桃花扇》、《阿Q正傳》這些經典劇作,都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肯定和高分評價。
王霙在社媒上有自己的帳號「演員王霙」,會發布一些他日常拍片和拍劇的照片,與網友們分享他的心得。
但他近年來很少更新,最後一條更新還是在2019年9月9日發布的,分享了他寫的頭條文章《毛主席我們永遠懷念您!》。
2023年4月份,王霙曾到過浙江省江山市石門鎮南部的清漾村旅遊。
接受採訪時,王霙表示清漾村是他「要感恩」的地方,經常會帶著愛人一起來這裡看看。
他也希望老藝術家都能來這裡旅遊,談吐中並沒有看出身體上有任何異樣,顯得非常精神。
同年的9月份,王霙又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參加活動,並扮演毛主席做了演講。
看到他站在舞台上,偉人的氣質即刻就顯現出來,也絲毫看不出有病在身。
正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誰能想到,當王霙在無錫某酒店住宿時,意外摔倒,頭部遭遇重傷。
後經醫院搶救,仍無力回天。
王霙的離開著實讓人意外,真的是天妒英才,毛主席扮演者又少了一位。
王霙的告別儀式將在無錫市殯儀館舉辦,我們祝願他一路走好。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