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上持續發力

2023-12-25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上持續發力

今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在國際市場持續發力,最新進展是比亞迪在匈牙利建造歐洲最大電池廠,並且為當地帶來大量就業,目的是2030成為歐洲電動汽車份額的前十。

不過要注意,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因此未來歐盟針對中國車企的傾銷調查會不會影響未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值得關注,畢竟客戶是面向歐洲的。

目前法國的政策是補貼本土企業或者再歐洲有廠的車企,因此未來歐盟類似操作的話,那麼對中國車企影響不大,但若是參照美國,問題就不樂觀了,因為美國不僅要自己造車,造電池,原材料也是得自己的或者盟友的。

從經濟學角度,另外一個問題也不得不考慮——歐洲經濟誰退,德國已經開始了,在戰爭和美聯儲收割下,需求減弱對於中國汽車對歐出口不是個好事情。

當然,上文已經說了未來最大的擔憂是美國帶節奏,歐洲盲目跟從,尤其是在美國搞所謂減少依賴的情況下,其實就是部分脫鉤,電動汽車只是例子。

當然,結果還是一樣,美國該合作還得和我們合作。從原材料提煉到最終生產,中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根據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的數據,中國約占全球電池供應量的四分之三,而且還具有成本優勢。

Benchmark 礦業情報公司認為,中國的鎳-錳-鈷電池是汽車上最常用的電池,價格比老美的國產電池便宜 15%。

雖然拜登為美國製造的電池提供每千瓦時35美元的補貼,縮小了這一差距。但我們的成本也在下降,更重要的是,我國在下一波電池技術浪潮中處於領先地位。

特斯拉、通用汽車和福特正在為車型採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鋰電池,其中 90% 以上來自中國,而且福特必須從寧德那裡獲得技術許可。

新技術上,討論最多的就是鈉離子電池,畢竟鈉離子電池幾乎可以在低溫下滿負荷運行,低至零下30攝氏度(零下22華氏度)。它們的「平均壽命超過8年」,可以充電3000次,而鋰離子電池的標準充電周期為500次。

而將鈉用於電池的研究始於 20 世紀 70 年代,當時由美國主導。日本研究人員十幾年前取得了重大進展。此後,中國公司率先將該技術商業化。

Benchmark Minerals 數據,全球目前規劃或已在建的 20 座鈉電池工廠中,有 16 座位於中國。兩年內,中國將擁有全球近95%的鈉電池產能。

由此可見,在全球汽車電動化的今天,中國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力量之一,不可或缺。甚至在許多領域擁有絕對權威。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公認的全球領跑者,屬於汽車製造業的彎道超車,其實即便說燃油車,在廣泛應用的今天,中國製造也是成績斐然。

賣的最好的地區目前肯定是俄羅斯,這裡面也有其他原因。但在歐美車根深蒂固的非洲,中國汽車也在成為新的主力軍。

例如南非,日本的豐田,美國的福特,甚至說歐洲的大眾,具有較大份額,但SUV領域,中國汽車已經開始拿到大量份額。

今年前11個月,哈弗和奇瑞在南非屬於最暢銷的家用SUV和跨界車之一。事實上,根據Naamsa的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儘管此前大眾途觀一直是該國最暢銷的SUV,但在2023年前11個月,哈弗H6以5032輛的銷量領先,而途觀以3165輛的銷量位居第二。

同時,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國奇瑞虎8 Pro,銷量為2195輛。它擊敗了韓國現代途勝。

根據標普研究,中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席捲」了南非市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物有所值,哈弗和奇瑞的售價低於50萬蘭特(2.7萬美元),而大多數其他品牌,尤其是歐洲汽車,則遠高於該價格(2.8-3.8萬美元)。

在未來非洲電動化的路上,燃油車為中國打下的口碑勢必會給中國電動汽車帶來很大助力,非洲再也不是歐美壟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a897407343d0b4789a04eb4c743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