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新、精銳、高思搶先布局,OMO 模式或將領跑新時代

2019-08-29     校長盟

據調查,教培行業巨頭對當前教育的布局大致是: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線上線下教育進行升級,形成線上AI系統提供教學+線下真人教師監督指導的新雙師教學模型,旨在幫助學生學到更優質的教學內容,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育OMO。

OMO(Online Merge Offline)最早由創新工場創始人兼執行長李開復所提出。他結合教育等領域,描述了OMO帶來的改變,分析了助力OMO時代到來的主要因素,並大膽直言 :未來世界即將迎來OMO,而中國有望首先實現OMO。

2017年之前,OMO還未被大眾廣泛熟知,當時人們的印象還存在於和OMO模式非常相似的O2O。

2015年,O2O強勢闖入大眾視野。隨著探索的深入,O2O逐漸被資本市場看好並熱烈追捧。

在那場屬於O2O的大規模狂歡中,滴滴、Uber、美團等網際網路企業攬獲數億美元融資,教育行業自然不甘落後。

資本注入後的O2O教育市場如同烈火烹油,處處景象繁榮。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場狂歡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到現在,早期的O2O企業大多關停,倖存下來的多是較早從資本狂歡中清醒並重新布局轉型的企業。

如今的OMO也是同樣的強勢闖入大眾視野,各路資本也在暗處蠢蠢欲動。

這一切不免讓人有些擔心,OMO會不會重蹈O2O的覆轍?

答案還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O2O慘痛教訓在前,OMO的發展應該會更加理智、沉穩。


當多數人還在思考OMO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是否適配時,有些機構已經率先行動,迅速開始了探索的腳步,從2019年年初到現在,僅半年時間,就有多家知名培訓機構提及OMO模式。

高思教育完成D輪1.4億美元融資後,創始人須佶成對外宣布未來5年的戰略計劃,即「堅持S2b2c戰略路線,聚焦OMO新教育場景……」。

精銳教育高調宣布將開創教育領域OMO新模式,力求打造生態閉環,建立良性自循環體系」。精銳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熙表示,未來三年,精銳計劃為OMO項目投入30億,其中20億用於技術開發,10億用於擴張。

朴新教育發布最新一季財報時,創始人沙雲龍表示「期待進一步探索線上線下OMO模式的發展前景」。

學大教育在京召開發布會,推出「雙螺旋」教學模式,其在線教育負責人邵濤認為,「教育一定是深度的線上線下相融合」, 「雙螺旋」教學模式與OMO雖名稱不同,但本質仍應為OMO模式。

朗播的第一家線下實驗室於去年11月落地,朗播創始人杜昶旭表示今年年底,將在全國範圍內開設100到150家線下智能學習中心,精心布局OMO。

更有編程貓高調推出「百城千店」計劃,將要開設1000家以上的線下學習中心。滿身網際網路基因的編程貓進攻線下,打造線上線下學習閉環。

從上述形勢可以看出,部分教育巨頭對於OMO與教育行業的融合抱有非常積極的態度。

可以預見,未來這場OMO搶灘戰會有更多的機構參加,至於誰能笑到最後,我們拭目以待!


OMO融合教育的新模式,是機遇,還是深坑?

85%的資深教培行業認為,教育OMO是必然,是趨勢。

OMO在零售行業試跑了三年,以盒馬生鮮為代表的新零售商超率先實踐,並交出了一份極具吸引力的成績單。

在教育行業,六月底,教育技術服務商小鵝通公布了一組數據,在其服務客戶中,教育機構用戶已經占總數的58%,其中,同時開展線上線下服務的商戶占比達35%。

顯然,融合線上線下已是大勢所趨。

那麼,教育行業能否結合自身特點,圍繞AI、流量互通、直播教學、線下答疑、下沉三四線、雙師教學、測評線上化、課堂測驗及時化......打造資源的協同效應,建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學習教育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O6Y3WwBJleJMoPMVv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