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深交所規定,凈利潤為負、扭虧為盈、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或者下降50%的公司應該進行業績預告,一季度報業績預告要在4月15日之前,中報業績預告在7月15日之前,三季度預告要在10月15日之前,年報預告要在次年1月31日之前。創業板無論如何,強制要求業績預告。滬市除了年報,中報沒有規定。
在7月15日之前,市場非常擔心出現一些利潤突然虧幾億的公司。這是最近市場成交額萎縮,資金集體觀望的原因之一。今天已經是7月14日,明天已經是最後限期。這個業績預告雷潮算是過去了,大家也可以鬆一口氣。
由於大部分朋友都是直接買創業板ETF的,所以我只統計一下創業板指數成分股業績盈虧情況。從下圖數據來看,大約50%的公司是盈利的,50%是虧損的,算是喜憂參半吧。
其實指數也是整個A股市場的縮影,頭部公司賺得都很不錯,但尾部的公司就虧成沙雕。
怎麼樣大概知道自己手上的股票是符合業績預期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市場大部分機構對股票的預期是多少。
以寧德時代為例,先打開同花順PC端,輸入寧德時代後,點擊F10,頂部菜單欄點擊「盈利預測」。這是綜合了20多家券商研報結果的平均值,可以作為市場對寧德時代2019全年凈利潤預測值。
看下圖,2019年預測凈利潤平均值為45.44億。
再點擊頭部菜單的「最新動態」,下方近期重要事件裡面就有業績預告詳情。寧德時代中報業績凈利潤預增20.04億-22.77億元,上下限都乘以二,可以得到年報凈利潤預增40.08億-45.54億,符合市場預期。
再把頁面往上拉,在凈利潤這項的右邊點擊「+」,可以看到寧德時代過去幾個季度凈利潤變化。發現寧德時代在每年三四季度凈利潤增速會比一二季度快不少。所以假設運營情況保持良好,寧德時代下半年利潤可能比上半年更多。全年凈利潤超出市場預期
這樣,大家就可以在不懂看財報的前提下,大概掌握一家公司的業績是符合預期還是低於預期或者是超出市場預期,用來判斷應該持有還是賣出。
對於利潤彈性變化極大的周期股,這招就不太適用了。想知道業績是否符合預期,最直接的辦法,是對比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增速。
目前位於最景氣的周期自然是豬周期,不過我要用雞肉股益生股份為例。豬周期啟動了,也帶動了雞肉股大幅上漲。因為豬肉供給量下降,豬肉價變貴之後,市場資金認為老百姓就會減少豬肉購買,轉為吃雞。
今年一季度,益生股份不負眾望,利潤同比增長35倍。注意不是35%,是3500%,35倍。但中報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利潤增長幅度只有26倍。上半年包括了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第一季度是35倍,如果第二季度也是35倍的話,那半年報應該也是35倍。
如今半年報只有26倍,說明第二季度業績比第一季度差,雞肉替代豬肉這條邏輯有點歪了。
再來看每周整理的豬肉價與雞肉價對比圖,豬肉價還在漲,但雞肉價的確在下跌了。
所以益生股份雖然凈利潤增加26倍,但在7月9日業績預告公布當天,並沒有漲停反而是高開低走了。
另外,買雞要選靚雞,買雞肉股也要選靚雞股。之前有位朋友選了只「立華股份」,就比其他三隻雞肉股(聖農發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差得多了。
我查了下業績,四隻雞裡面,就這隻雞是虧錢雞
......
上周五收盤後公布了中國6月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增加2.26萬億元,預期是1.9萬億元。很多人都說超出預期,是利好。但實際上,大增的部分主要來自企業債與地方的專項債,M2並沒有超出市場預期。
上周五指數漲幅不大,上證50漲幅只有0.5%,但中證銀行指數上漲0.81%,保險指數上漲1.43%。銀行與保險都是上證50指數權重股,權重股表現如此良好,指數只有0.5%,可見其他股表現比較弱。
保險股大漲,可以認為部分資金是賭保險公司的中報行情。但連銀行股都一起漲,只能認為是部分資金在賭「降准或者降息了」。不過這周末至今依然沒有出降准與降息的消息,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下下周一(7月22日)就是科創板正式上市時間,市場目前比較擔心如果科創板打新收益不及預期,可能引發「撕票行情」。在科創板第一家公司上市之前,行情繼續震盪的機率比較大,諸位還是要耐心等待。
......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問我要不要打科創板?我發現大家出現的症狀都是,沒中籤的時候老想著打新中籤,中籤之後又想著這隻科創板新股市盈率這麼高,會不會破發導致虧損
首先,科創板新股不應該用市盈率指標估值,這本身就犯了邏輯錯誤。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不屬於盈利穩定的消費行業,都是競爭十分劇烈高新科技企業。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費用,需要與其他國內同行甚至國外公司爭搶市場份額。
簡單些的話,跟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應該看市銷率指標(PS),市銷率=總市值÷總營收。儘管現在不盈利,但營收不斷增加,說明公司在成長,市場占有率在提高。
再者,科創板新股上市進入炒作投機階段,也不怎麼看基本面,別說市盈率了,市銷率也不用看。主要就看資金供需,有資金炒就嗨,沒資金炒就萎。
科創板新股與最近熱門的港股打新類似,就是「賭」。像之前在港股上市的中煙香港,說白了就是中煙公司旗下負責煙草進出口跑腿的。靠著中煙罩著做壟斷生意,沒啥技術含量,毛利率只有3-5%。
一貫樂觀的券商機構都已經給到30倍PE,目標價12港元了,但中煙香港最終卻被炒到28.5港元。
謹慎的話,可以參考港股打新的做法,首日就賣出。但具體的,我認為應該等到科創板上市當天觀察市場情緒再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