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倍槓桿拉消費的背後,穩了?

2020-03-30     藥師投資學

今天下午刷到消息說,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杭州第一批消費券已經拉動消費4.53億。杭州市的小吃店、超市、商場甚至加油站里,都可以用這張「滿40-10元」的優惠券。根據系統後台統計,總核銷的消費券金額不過兩千多萬,卻拉動了消費4.53億,撬動的槓桿超過20倍


這一方面說明部分市民消費,都不是算準了40元去買的,不少是一次性購買了幾百塊甚至幾千塊的物品,然後抵扣優惠10元。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家在家都憋久了,消費強力反彈。


如果有更豐富的數據可以說明更多情況,譬如大家用這消費券是買了豬肉還是喝了奶茶,還是去吃了海底撈。後面應該還有更多城市投放消費券,目前來看還是很香的...


今天剛需消費和老基建表現還不錯,消費指數尾盤差點翻紅,基建工程指數今天有一半時間都是紅的,表現最差還是新基建的5G科技。


早上開盤的時候很明顯觀察到,資金有從科技板塊賣出調倉到消費板塊和老基建的跡象。5G指數開盤就低開低走了,而消費指數和老基建低開後是急速拉升。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今年春節之前,我在《市場換了一個抱團方向!》這篇文章裡面分析了市場資金賣了消費股去換科技股。市場資金當時大幅減倉了食品飲料,小幅減倉了保險券商和醫藥生物,大幅加倉了電子科技,小幅加倉了地產。


在那之後5G科技指數就大幅跑贏了消費指數,但由於市場其他人總是慢半拍才反應過來,或者說總是要看到賺錢效應才會選擇跟風買入,導致不少朋友重倉科技股被掛在了山頂上。



但無論科技與消費內部怎麼輪換,食品飲料和電子都是市場資金抱團的核心方向,是市場機構買得最多的行業。而最慘的當屬建築裝飾行業,基本沒有市場機構資金來配置基建行業,所以基建工程一直在底部摩擦。基建工程很低估值了,就是一直沒等到風來。



大家可能會比較擔心宇宙奇兵(場外版),因為奇兵組合配置了35%-40%的科技基金。但其實還不用太緊張,組合裡面同樣配置了30%的消費+30%的醫療。前期消費拖後腿的時候,科技在幫忙拉著。如今科技回調了,消費也能拉著業績。


目前來看,消費+科技+醫療還是市場主流抱團方向,只是一次抱團核心內部的資金優選輪動,直接地說就是奇兵組合內部的一次輪動。考慮到場外組合調倉實在太麻煩,太遲鈍了,成本損耗有點大。如果要進行行業輪動,還是等我們技術團隊研究出宇宙奇兵(場內版)再考慮。


.......


昨晚有朋友問到最近被疫情深度影響的航空業,為什麼春秋航空/華夏航空/中國國航的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相差那麼大?而且為什麼最近華夏航空如此抗跌?



中國國航屬於國際大航,高端大氣上檔次。而華夏航空和春秋航空均屬於廉價航空,又叫低成本航空公司。華夏航空號稱航空界的「拼多多」,而春秋航空則是航空界的「葛朗台」,以摳門著名。


低票價、極致的成本控制是春秋航空的核心護城河。廉價航空相對於國際大航來說,長期成長性更強,廉航一直蠶食著大航的市場份額。因為部分坐飛機的朋友,其實主要是出行需求,並不是追求太高的享受。類似大部分朋友上班擠公交而不是都坐高成本的計程車,所以不少人為了節省出行成本,會選擇搭乘春秋航空的飛機。


坐過春秋的朋友會清楚,春秋為了節省成本,把飛機的座位間距調窄了,一部能裝150個人的飛機,它改裝完之後能裝180個人。運輸成本下去了,我們的腿也伸不直了。不過飛的時間太長,乘客還是扛不住的,那太痛苦了。所以春秋在中距離航線上有優勢,長距離國際航班就不友好了,還是坐大航吧。


華夏航空之所以叫航空拼多多,是因為它專攻三四線城市,這叫支線航空 。偏遠地區的當地政府為了補強當地的交通運輸能力,拉動經濟發展,希望有航空公司進駐,當地政府會給予補貼。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大航不願意干,華夏就來乾了。


由於華夏航空60%+的凈利潤都來自政府補貼,並且主飛國內三四線城市,所以這次疫情對它影響是最小的。春秋和國航都有國際線,這部分的業績最近肯定都撲街了,所以最近的跌幅都比較大。


明天會有四隻轉債同時上市,分別是翔港轉債、盛屯轉債、正元轉債和康弘轉債。其中盛屯轉債轉股價值最低,目前只有83元左右,但大機率不會破發。考慮到最近股票跌得挺多,所以轉債到120元也可以賣了去抄底股票,不一定死等到130元以上,具體看大家自己的需求了。


明天開放申購的是華體科技的華體轉債,這是一家做城市照明路燈的公司。公司財務狀況比較糟糕,現金流比較緊張。勝在題材非常性感,擁有物聯網、5G等熱點概念,後面容易被爆炒。轉債信用評級A+,綜上給予「頂格申購,130元後賣」打新評級。


今天升級版網格,非銀ETF買入一格,500ETF買入一格,消費50買入一格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LM6M3EBiuFnsJQVvS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