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究竟是什麼?為何人類對於某些事物會頻繁「上癮」

2019-10-28     幻之獅

「癮」這個東西,無處不在。人們之所以對其心生敬畏,是因為一旦染上便很難戒除。然而,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往往集中在毒癮、賭癮、淫邪之癮這種亂人心性、毀人不倦的事情上,當然也少不了現如今已成為重災區的網癮。實則,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像愛吃個甜食、燒菜口重、網購剁手這些,統統都是「癮」。只不過後面這些無傷大雅、不足為懼,而且常常被歸結為個人喜好,所以並不足以引起重視。但是開頭咱們說的那些「癮」,動輒令人喪失心智、葬送前程,重則很可能取人性命,後果之嚴重自然會令人聞風喪膽、避之不及。

特別是一些家長,唯恐孩子染上什麼癮,瑟瑟如驚弓之鳥,防孩子上癮跟「防賊」似的,恨不能打造個金鐘罩把孩子罩起來才算安心。然而,現實情況卻事與願違,層出不窮的網絡遊戲、各種社交軟體,以及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很容易令心智不夠健全的孩子上了癮甚至誤入歧途。所以,家長們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只不過,「癮」這東西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就拿網癮來說,家長們想盡了辦法卻收效甚微,有些人甚至通過一些機構給孩子進行強制戒網,就算能夠成功戒掉網癮,最終可能也會留下後患。比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癮」這個東西,之所以會令人上癮,或者說令一些人上癮,是因為當人接觸這個東西的時候,大腦會分泌一種讓人產生興奮、喜悅的激素——多巴胺,而正是這個多巴胺讓人感覺很喜悅、很舒服,於是人就會對讓自己產生喜悅感的東西或者事情上癮。說白了,令人真正上癮的是多巴胺帶給人的感覺。一旦一個人的生活中就只有賭博、毒品、或者網絡遊戲之類的不好的事情能讓其產生多巴胺,那麼他就會淪為賭徒、癮君子或者染上網癮。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知道毒品謀財害命,但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癮君子走上不歸路的原因。

說這到,可能有人會說,毒癮不一樣,一旦接觸到了毒品,人就根本不受意志品格的控制了。但是,在這裡我想用兩個證據來證明,毒品的「癮」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難以拒絕。

我們都知道,在醫學領域常常會用到一種麻醉、陣痛的藥物——嗎啡。這個嗎啡如果放到毒品交易市場上就叫做海洛因,然而它在醫學上使用的純度比市面上當做毒品交易的純度要高好幾個等級。一般骨折或者需要深度麻醉的病人都會用到這種藥物。有些嚴重骨折的人,可能還需要在某一個時間段里長期注射,但是這些人在痊癒後並沒有染上毒癮。

按理說,純度更高更容易上癮才對,但是事實卻與之相反,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咱們用兩個實驗來說明。

第一個實驗是把一個老鼠放在一個籠子裡,在籠子裡放上兩瓶水,一瓶是正常的水,而另一瓶是放有毒品的水。實驗結果是這個小老鼠愛喝放有毒品的水,最終把自己喝死了。

後來到了1970年,有一位叫做布魯斯亞歷山大的心理學教授覺得這個實驗有欠穩妥、不夠科學,於是他也做了一個實驗。

這次實驗小老鼠的待遇完全不同了,他不再是將一隻老鼠孤單地放在籠子裡,而是讓很多老鼠參與到實驗中來,而且為老鼠們建了一個樂園,凡是小老鼠喜歡玩的、吃的、用的東西應有盡有,唯一不變的是在樂園裡也有兩瓶水,一瓶普通的水,一瓶放了毒品的水。最終的實驗結果令人非常吃驚,小老鼠們幾乎不會去喝那個放了毒品的水,而且整個樂園中的老鼠也沒有一隻是因為毒品而死亡。

這個實驗說明,當小老鼠們有了更多令它們產生多巴胺的事物可以做的時候,它們就會選擇不去觸碰毒品。但是在第一個實驗中,小老鼠除了毒品之外沒有別的選擇,它只好通過喝有毒品的水讓自己分泌多巴胺進而產生興奮、喜悅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類的本性是傾向於與周圍的事物發生連結的。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和事發生連結,但當這個人由於情緒或者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況下,他與周圍的人或者事發生連結的通道就會受阻,這個時候他就會傾向於去和一些例如網絡遊戲、毒品、賭博之類負面的事物發生連結。換句話說,當一個人不能從健康的、正常的通道與正面的事物發生連結的時候,出於對分泌多巴胺產生愉悅感的心理需求的原因,他就會轉而去尋求與一些負面的東西產生連結,只要這些東西能夠給他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說說那些有網癮的小孩,家長們只是一味的批評、督促甚至是隔離真的有效嗎?顯然是不會有效果的。這些小孩之所以會染上網癮,是不是因為做父母的給小孩的成長設置了諸多的限制呢?他們真正渴望的、喜歡的事物有沒有被家長們認為是浪費時間或者不切實際呢,有沒有被永無休止的課業負擔和各種特長班侵占到無立錐之地呢?當孩子們發現能讓自己產生喜悅感的那些渴望的事情都變得望塵莫及的時候,為了尋求心靈上的慰藉,與其 「好高騖遠」,不如信手捏來,他們最終選擇了網絡和遊戲成為自己的朋友是很順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父母們所要做的,並不是想法設法屏蔽掉各種潛在的風險,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不斷產生多巴胺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夠在正面的事物中找到自己的快樂,自然就不會鑽進網絡或者其他負面的事情中而無法自拔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FrrPG4BMH2_cNUgFN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