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有一則關於科學家發現了「宇宙牆」的新聞被瘋傳了很久,大題的意思是說,義大利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在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外的波江座里有一條橫跨35億光年的真空帶。這個真空帶就是一直被瘋傳的「真空牆」,據說其中什麼也沒有,就像一堵牆一樣屹立那那裡,形成了宇宙的邊界。有一種說法認為,我們的宇宙是被一堵牆包圍著的,牆內是被某種高等文明培育起來的試驗場。
然而這是不是真的呢?
要弄清楚真偽,我們就要從追本溯源,大多關於「宇宙牆」的報道都引述自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家》。細心的人如果查看該雜誌的相關報道,就會發現在相關報道中提到的是一個被命名為亥伯龍神的巨大原超星系團。這一發現,打破了人類歷史上發現的形成最早和質量最大的記錄。
其實這次並非首次發現,早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就已經發現了類似這種由許多星系組成的長條狀的大尺度結構。天文學家稱這種結構為「Great wall」,意思是星系長城或者星系之牆。只不過這一次的發現比以往類似的結構更大、形成時間更早而已。
實則科學家發現的這種所謂的「宇宙牆」並非瘋傳的文章中理解的那樣是宇宙的一個真空邊界,裡面空無一物,而是由許多星系組成的長條形的超大尺度的結構。
那麼,這種發現這種「宇宙牆」對於人類研究宇宙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人類研究宇宙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研究宇宙之中的物質是如何分布的。在宇宙之中,從微小的隨機擾動開始到逐步形成複雜的纖維狀結構,這一複雜的演變過程用現代計算機是可以模擬出來的。而咱們所說的這個「宇宙牆」其實就是一種纖維狀結構。
按照現在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認識,這種結構應該是從小到大逐漸形成的。也就是說,宇宙之中越是早期形成的結構就應該越小。但是這次發現的「宇宙牆」卻是在宇宙早期發現的特別大的結構,這就與現有的宇宙理論相違背。換句話說,這次超大尺寸結構且久遠的「宇宙牆」的發現,很可能證明現有的理論是錯誤的,或者至少是不夠全面的。
這也是為什麼當科學家們觀測到這個刷新歷史記錄的「宇宙牆」後異常興奮的原因之所在,因為這很可能是科學家們檢測和修正現有理論模型的依據之一。
至此,我們終於知道此前被瘋傳的關於「宇宙牆」的詮釋其實是一個誤會,但不可否認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不過是滄海一粟,還有太多的不解之謎等待人類去破解,這也難怪在一些新發現出現時,人們會誤解和曲解。但不管怎樣,有新發現總是好事,只不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界更要求我們這些看客擁有能撥開雲霧的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