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子,擺攤兒徹底火了。
如果你今天問我最潮的事情是什麼,不好意思,請不要再秀什麼一線前沿大牌的新品,也不要說哪個綜藝又爆出了冷門兒,沒有當街掀開私家車的後備廂嚎上兩嗓子正宗吆喝,根本彰顯不出社會。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真的非常好。
在結束了將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全球最大的綜合經濟體對其中最小的參與單元——消費者,做出了最大的包容態度,地攤兒成為刺激消費的最後一道防線。
有攤兒就不得不談車,正好車市消費也不怎麼讓人振奮。
6月3日,地攤經濟概念的發酵,讓當日五菱港股大漲,而國內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則現漲停潮。
"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為了讓地攤經濟有一個好的載體,五菱推送了榮光小卡翼開啟(參數|圖片)車型,在概念發酵之下,迅速走紅網絡,成為大家心目中最亮眼的擺攤神車。
隨後,追隨五菱的腳步,各大商用車型製造商也都紛紛推送了一波自家產品,傳統能拉快跑的"創富車型"有了一個全新的定位。
在這裡我們就不再回憶路邊攤車的歷史,也不對擺攤做什麼情懷追溯,地攤經濟的升溫發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繼續促進經濟的向前發展,那麼從汽車消費的角度講,
以往,我們所說的汽車市場並不成熟,是指汽車消費的驅動力"不純正",攀比消費、盲目消費和剛需消費兼而有之,這導致很多奇怪的現象在汽車市場中發生。
比如,一款車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滿足多重花樣需求,受限於成本,主機廠只能儘可能平衡,這其中犧牲掉的就是這台車本應該具備的功能屬性,從而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競爭到最後各品牌往往為了那幾千塊的差距互相攻擊,這對主機廠的開發潛力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和浪費。
再比如,產品追求均衡抹殺了市場的多元進化,打消了很多消費需求。在多方需求加持到一台車的情況下,均衡的產品成為"名門正派",而很多專注某一方面的產品淪為小眾,這不利於整個車市的有機輪動。
但是地攤經濟的升溫,從一定程度上講,對這種不成熟車市的發展趨勢做了有效遏制。
首先一點,它從需求的角度上對車輛功能屬性進行了強化,能夠轉換消費者思維,以需求推動汽車消費。當然,僅僅靠五菱的"秋名山文化"並不能夠徹底改變消費者複雜的購車思維,但有道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刺激車市消費從多元綜合需求推動到單一功用需求推動能夠改變當下產品群雄逐鹿的亂戰現象,進一步劃分出區隔,有利於進一步挖掘需求,其實就是一次市場再次細分整理的過程。
這就像手機市場,從當年的群雄逐鹿,到今天單一功能的刺激,最後逐漸回歸到價值觀察,這是一個市場逐漸成熟的過程。
我們看五菱,近年來五菱從未放棄過改變自身段位謀求更高水平發展的機會,從寶駿品牌的誕生到新寶駿鑽石標的出現再到今天五菱換標,五菱試圖通過向上來尋求新的增量,可是一場"地攤熱"再次讓五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消費者還是喜歡其接地氣的樣子。
這似乎驗證了一個事情:市場的格局正在固化,靠段位的改變尋求增量屬於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反倒不如在熟悉的細分市場中等待需求的出現。傳統靠廠商供給端主導市場的時代似乎正演變為靠需求端決定市場走向。
新紀元的誕生往往都是不經意間。
再一點,地攤經濟的出現,稍稍打破了汽車消費上的價格鄙視鏈,能夠解放一部分消費。在傳統觀念里,房子車子票子決定了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個人的綜合實力,尤其車子,長期存在價格鄙視鏈,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群和社會文化的進步對這種價格鄙視鏈條做到了打破。現在年輕人,對認同感可不局限在logo上,而是價值認同上,地攤經濟的概念,讓"擺攤兒"變成了一種時尚,變成了賺錢的方式,未來不只是地攤經濟,我相信還會有很多概念的出現推動汽車消費打破傳統價格鄙視鏈條。
比較遺憾的是,6月5日,地攤概念股並沒有持續火熱,但是這一概念的出現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可以說是具備突破意義的,我們的車市,經過這一次的調整,也應該向著功能性需求消費的方向逐步推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