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奇書。
因為:
溫家寶總理說他把《沉思錄》天天放在案頭,每天都在看,可能讀了有100遍。
美國總統柯林頓稱《沉思錄》是除《聖經》外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喬布斯說他17歲時讀到了《沉思錄》的片段就影響了他的一生。
《沉思錄》的奇,不僅在於對各國政要名人的深刻影響,這本書的作者和流傳本身也是一段傳奇。
《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
馬可·奧勒留半身像
奧勒留是西方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不僅善於領兵打仗、治理國家,對人生的思考同樣深刻。這或許也是他在位時羅馬帝國首度出現兩帝共治卻沒有出現內鬥情況的原因吧。
《沉思錄》現在應該算得上是暢銷書,不過很多人翻開這本書讀了之後覺得看不太懂,都是一篇篇的平常道理,沒什麼意思。因為這本書本身是奧勒留寫給自己的,並不打算給別人看。
《沉思錄》長達十二卷的內容都是奧勒留對於生命、死亡、信仰等哲學問題的思辨,是他在行軍打仗的間隙,鞍馬勞頓中寫就的。《沉思錄》的書名也是後世人取的,因為奧勒留並沒有命名它,多數的手稿或是沒有題名,或是加有「為自己而作」註腳。
也是,誰會特地給自己的日記取名字啊。
要理解《沉思錄》,需要先要了解斯多亞學派。奧勒留是斯多亞哲學流派的代表學者,因而《沉思錄》中處處都體現了斯多亞哲學的思想。
斯多亞哲學是西方眾多哲學流派中的一支,在現代哲學中不太受大眾關注,因為研究者覺得斯多亞哲學沒有什麼體系。但其實西方古典哲學流派傳授給人們不止是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有各派別不同的生活啟示。
斯多亞學派對人們的要求是:遵從自然而生活,或者說,按照本性生活
理性是人類獨有的思維方式,理性認識是人和禽獸最本質的區別。所謂「本性」便是指一種普遍的理性,「自然」即是指宇宙運行的規則,受理性支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遵從自然而生活」就是遵從理性認識,與自然和諧共處。
奧勒留寫作《沉思錄》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的反思和鍛鍊,將斯多亞派中學習到的為人處事的理念實踐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即使身處高位,奧勒留依舊每天提醒自己,皇袍貴重也終究會腐敗,皇權誘人也會消逝,榮耀權利不過都是過眼雲煙,最重要的是內在的品格和思想。奧勒留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
阿館還節選了《沉思錄》中的一些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環境難以改變,學會適應你命中注定的環境;愛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而且是要真心的愛。
「對東西發怒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們毫不介意。
「不要為將來擔憂,如果你必須去到將來,你會帶著同你來到現在時一樣的理由去的。
「要知道一個人只能死一次,也只能活一回;一個人能剝奪的,只有現在。
當然任何思想都不是絕對的,《沉思錄》的自省、克制是它的特點,有人甘之如飴,有人視如敝屣,但不可否認的是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
「一個人靠什麼指引呢?唯有哲學。」
這正是《沉思錄》歷經千年仍然能擊中每一位閱讀者的原因。
藏書館本期【達人講書】已上新《沉思錄》課程解讀,當你陷入人生迷茫的困境或是煩躁不安時,或許可以到《沉思錄》里找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