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復位後,有人建議斬殺武則天是怎麼回事?人生的最後一年她是如何度過的?

2022-12-29     尋根拜祖

原標題:李顯復位後,有人建議斬殺武則天是怎麼回事?人生的最後一年她是如何度過的?

武則天人生的最後一年過得很淒涼,甚至一度很兇險,有個叫薛季昶的官員就建議:「將武后押送太廟,用太宗的黃鉞砍下她的頭顱!」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新年的氣氛還沒有完全散去,洛陽皇宮的玄武門裡突然闖進來500名羽林衛,領頭的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以及左威衛將軍薛思行。

這群人粗暴地斬斷門栓,直奔武則天居住的迎仙宮集仙殿。

早在四個月前,武則天的健康就出了點問題,於是便在宮中休養,將朝政交給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處理。

看著垂垂老去的武則天,張家兄弟的小心臟怦怦直跳:看起來皇帝的時日無多,萬一她老人家撒手西歸,咱還不得被新皇帝活剮了?乾脆咱哥倆趁手上有權,反了得了。

不過這哥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行動還沒開始就鬧得滿城風雨,洛陽人對他們的陰謀無所不知。

張柬之拍案而起:這還了得?好容易扳倒武三思,又冒出來個張家兄弟,我李唐咋就這麼命苦?

於是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暐、敬暉、袁恕己五人,在徵得太子李顯的同意後,聯合薛思行、李多祚、李湛等羽林將領,發動了震驚天下的「神龍政變」。

當然,張柬之等人的藉口其實站不住腳,史書的記載也未必可靠。事實上,張家兄弟根本不存在謀反的動機,更沒有實際的舉動。

當張柬之等人闖進集仙殿時,張家兄弟還以為是太監們不懂事,發生了爭吵才發出那麼大動靜,根本沒想到會發生翻天的事。

哥倆急匆匆跑出來,卻看見威風凜凜的羽林軍和張柬之等人,頓時一臉驚愕。可惜一切都遲了,張家兄弟在懵懵懂懂中被斬殺於殿廊之下,連一個「冤」字都沒喊出來。

當武則天被羽林衛包圍在御榻上時,她大吃一驚:「是誰作亂?」

張柬之很幽默:「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作亂,臣奉太子之命殺了他們,驚動皇帝陛下,臣等該死。」

武則天聽懂了,好你這個張柬之,好你個李顯,好手段,老娘玩了一輩子鷹,到了卻被你們這些小雛鷹啄瞎了眼!

武則天不愧為武則天,她「雌威」不減,衝著李顯厲聲道:「是你讓他們乾的嗎?好了,張家兄弟既然死了,你可以回東宮去了。」

李顯差點被母親威嚴的目光打敗,只要他一退出集仙殿,張柬之等人的努力必然功虧一簣。

關鍵時刻桓彥范大喝道:「太子怎麼能回東宮呢?請陛下順應民意,立刻傳位於太子。」

完了,武則天暗暗叫苦,這句話撕掉了母子間的最後一層面紗,再也沒有退路了。果然,宮外傳來戰報,張府已經被斬盡殺絕,韋承慶、房融、崔神慶等武則天最倚重的心腹也全都落網了。

無可挽回了,武則天終於低下了頭顱,她同意禪位於李顯,李唐又復國了。

這不是一場和平的皇位傳承,它所帶來的餘波不可能輕易平息。比如,該如何對待被迫禪位的武則天?

您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老人家都81歲了,皇位也讓出來了,作為兒子,哪怕是為了維護基本的人倫孝道,李顯也該盡到一個兒子的本分,好好給她養老送終嘛。

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武則天畢竟是個政治符號,她雖然禪位了,但影響力還在,對她的處置方式,涉及眾多人的利益。

比如有個叫薛季昶的人,就提出了一個驚人的建議。

薛季昶出身於河東薛氏,薛仁貴的從侄,神龍政變的參與者之一。事後,薛季昶找到了張柬之:「二凶雖誅,呂產、呂祿猶在,去草不除根,終恐復生。」

「二凶」是指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呂祿、呂產指代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家族。

薛季昶的意思是:您老別忘了,當年呂后雖然死了,但呂家人卻成了禍根,最終釀成了呂氏作亂。如今武氏一族很可能重蹈覆轍,所以必須要對他們斬草除根。

如果光是說武三思還不算勁爆,宋濂在他的《潛溪集》中又爆料了一段薛季昶的雷霆之語:

「武則天以媵妾之身侍奉兩代帝王,殘害王皇后、蕭淑妃,篡奪大唐江山,自稱金輪大聖皇帝,自古以來從未發生過這種事。如今我們只捉狐狸,卻放過豺狼,怎麼能讓天下人心服?您應該將武則天押送到太廟,用太宗皇帝的黃鉞砍下她的頭顱,將武氏一族無論男女老少全都殺光。」

這段記載雖然不見於正史,但宋濂的記載未必不可靠,至少它符合當時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只是不敢說而已。

張柬之立刻否定了薛季昶的建議,他的理由是,武則天執掌權柄21年,有相當強的群眾基礎,文臣武將依附於她的眾多,如果這麼做風險太大。

可見,張柬之也不是沒考慮過薛季昶的辦法,只是覺得這麼做沒把握。

對此薛季昶不以為然,又以呂氏亂政為參考,試圖勸張柬之接受自己的建議。張柬之顯然將這個方案盤算過很久,於是便對薛季昶的理由一一駁斥。

最後說張柬之說:「我老了,離死不遠了,能做成這件事已經無愧於先帝了,你說的事我不想考慮了。」

薛季昶恨恨地說:「天下人都說你張柬之是『人豪』,所以我才來找你商議,沒想到你竟然是這個樣子,唉,我們這些人死無葬身之所了。」

結果正如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借韋後之手對張柬之等人發動了反攻,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暐、敬暉、袁恕己等人先後在流放途中遭到殺害,而薛季昶也在流放地儋州自殺身亡。

雖然薛季昶的建議沒有被接受,但武則天確實存在著被清算的可能性。倘若張柬之等人都持薛季昶的立場,誰敢說歷史不會被改寫?

躲過薛季昶的「暗箭」之後,武則天被李顯遷居到城西上陽宮觀風殿居住,由左羽林大將軍李湛親自給她擔任「保安司令」。

舉行完登基大典的第二天,李顯率領百官前來給武則天請安。然而,武則天卻蓬頭垢面,一臉憔悴,搞得李顯大為吃驚。

要知道,武則天雖然年逾八旬,但一向注重儀容儀表,每天都要精細打扮梳妝後才見人,此刻她居然「不復櫛頮,形容羸悴」。

見到李顯,武則天忍不住老淚縱橫:「我把你從房州接回來,就是要把皇位傳給你的,你卻聽從五賊的唆使,把我害成這個樣子。」

李顯心生愧疚,長跪謝罪。

此後,李顯依然堅持每十天來看望母親一次,但誰都知道,那僅僅是做給天下人看的,這對母子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癒合了。

上陽宮內偶爾傳來一點朝堂的消息,但這一切都跟武則天沒多大關係了,曾經一言九鼎,群臣為之震慄的女皇,此刻只是個階下囚。

她的身邊已經沒有一位貼心的人,宮女太監們例行公事地侍奉著她,宮門外,里三層外三層地重兵把守,連只蒼蠅也飛不進來。

十個月,武則天的精神終於垮了,她知道該與這個世界說再見,該與兒子道別了,儘管她真不想見到那個給她帶來巨大傷害的兒子。

但,她的身後事又離不開兒子,她需要兒子幫她達成最後的心愿。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召來中宗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侄子武三思,留給他們一份「遺制」:

第一,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二,歸陵,以李家媳婦身份入葬乾陵;其三,購銷舊日恩怨,赦免王皇后、蕭淑妃、褚遂良、韓瑗、柳奭等家族。

這三條看似簡單的遺制,其實是武則天思考了十個月的結果,這是她對自己的反思和總結,也希望能給後人留下一個相對圓滿的認同。

在這份遺制中,大周帝國不存在了,也從來沒有過女皇武則天,她只是替李唐看家護院的媳婦,無論功過,都希望李家的列祖列宗能接受她。

作出這個決定,對權力慾望很強的武則天來說很不容易,可以想像,這十個月,她經歷了憤懣,又從憤懣中解脫,很平靜地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並且以理智的心態作出了最智慧的選擇。

尤其是那塊屹立了前年的無字碑,它仿佛在告訴後人:朕做了,朕不怕你們的口舌,無論是非功過,留給你們隨便評述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e3662e46d8019bc3068a29377ca1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