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固懷恩叛亂對唐朝有多大損失,他的叛亂起因是否有情可原

2023-12-13     尋根拜祖

原標題:僕固懷恩叛亂對唐朝有多大損失,他的叛亂起因是否有情可原

僕固懷恩的反叛是中唐最令人扼腕痛惜的一件事,這個事件讓平定安史之亂的二號功臣蒙上了污垢,也讓大唐帝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可以說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平定安史之亂三大功臣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郭子儀被中途解職,李光弼在尾聲階段退出主戰場,只有僕固懷恩堅持到了最後,並指揮了消滅史朝義的收官戰。

僕固懷恩出身鐵勒九姓之一的仆固部,其家族在貞觀年間降唐,並擔任金微州都督,替大唐鎮守邊疆。僕固懷恩早年加入朔方軍,先後追隨郭子儀、李光弼,參加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多次重大戰役。

李光弼出鎮臨淮後,僕固懷恩接過了平叛的總指揮權,他與兒子仆固瑒身先士卒,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先後收復洛陽、橫掃河北、攻克范陽,並斬殺史朝義,徹底平定了危害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

以軍功論,我個人認為僕固懷恩略遜色於李光弼,超過了老領導郭子儀。

仆固家族可謂滿門忠烈,他們先後有46位子弟犧牲在了戰場上。當初,僕固懷恩的長子仆固玢戰敗被俘,被迫詐降,後來瞅准機會又逃了回來。僕固懷恩眼裡揉不進沙子,他竟然當眾斬殺了兒子。

僕固懷恩還有一個隱性貢獻,為了獲得回紇人的支持,他的三個女兒先後和親,換來回紇最精銳的騎兵部隊。正是這支部隊,在收復長安的香積寺之戰、收復洛陽、河北的系列戰鬥中發揮了扭轉戰局的奇效。

然而,誰也沒想到,僕固懷恩為國和親的義舉卻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災難。

當初,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最關鍵時刻,史朝義策反了回紇人,登里可汗親率十萬大軍逼近關中,大唐帝國危在旦夕。

登里可汗無視唐代宗的交涉,卻提出要與岳丈僕固懷恩見面。翁婿倆站在敵對的陣營,如果你是手握重兵的僕固懷恩,你敢跟女婿見面嗎?

為了讓僕固懷恩放心,唐代宗向他頒發了免死鐵券:你儘管去談,朕相信你。

好在結局相當完美,僕固懷恩說服了女婿,登里可汗調轉槍口,追隨僕固懷恩參加了對史朝義的進攻,並為剿滅叛軍立下奇功。

戰後,登里可汗仗著功勞大肆劫掠洛陽,在返程的途中又一路燒殺搶掠,地方官員接待稍不如意就遭到殺害。

走到太原時,登里可汗卻吃到了閉門羹,河東節度使辛雲京閉城拒不接納回紇人。

按照朝廷與回紇人的協議,地方官有義務為回紇人的往來提供補給,可是回紇人奔赴戰場時就遭遇了辛雲京的冷遇,如今返回再次被拒之門外。

辛雲京為何要這麼做?還真不能怪他,因為辛雲京無法判斷回紇人是真心幫大唐,還是使詐乘機攻占太原,作為一方節度使他必須為安全著想,寧可得罪回紇人。

辛雲京的行為既惹怒了登里可汗,也讓僕固懷恩很惱火,於是雙方發生了口水戰,辛雲京一份奏疏就遞到了長安:僕固懷恩有謀反之心,企圖勾結回紇人行叛逆之事。

唐代宗將信將疑,於是就派了一個叫駱奉先的宦官前去調查、調解。駱奉先的第一站先拜訪了辛雲京,因此先入為主地認為僕固懷恩有異心。

駱奉先曾經與僕固懷恩有結拜之交,所以當他來到僕固懷恩的大營時,就遭到了僕固懷恩之母的訓斥:你與我兒有生死之交,怎麼忘了情誼,聽信了辛雲京的挑唆?

老太太的氣勢嚇壞了駱奉先,他更加懷疑僕固懷恩。為了脫身,駱奉先只好低頭認錯,企圖早點離開。

僕固懷恩並不清楚駱奉先的心思,生性豪爽的他大擺宴席,盛情招待了駱奉先。酒足飯飽後僕固懷恩提出:隔天就是端午節,不能讓你在路上過節,多留兩天再走。

駱奉先哪裡敢?他連連推脫,而僕固懷恩卻將他的馬藏了起來,堅決不讓他走。駱奉先以為僕固懷恩要加害他,當夜就孤身逃出大營。

僕固懷恩聞訊大吃一驚,趕緊派人追趕,並解釋道:藏馬留客是我們鐵勒人的待客之道,既然你堅持要走,我就把馬還給你,另附贈金銀若干。

遺憾的是,駱奉先堅持認為僕固懷恩有勾結回紇的嫌疑,讓僕固懷恩無以自辯,驚恐之下他拒絕了朝廷的入朝要求。

您可能會說,這種事有那麼麻煩嗎?戰爭已經結束,僕固懷恩只需要交出兵權,一切嫌疑都將煙消雲散,入朝為官,享受功臣的待遇不香嗎?

癥結就在這裡,僕固懷恩根本不敢交出兵權,因為有前車之鑑。

安史之亂中後期,藩鎮節度使與朝廷的矛盾越來越深,朝廷忌憚藩鎮做大,藩鎮不滿朝廷處處掣肘,這種撕裂導致本該三四年就結束的平叛拖延了八年之久。

當初,郭子儀在連勝的一片大好形勢下,唐肅宗卻用九鎮節度使各自為戰的策略遏制郭子儀,導致相州慘敗。李光弼在打贏河陽之戰,並將叛軍圍困於洛陽時,又被逼貿然行動,再次功虧一簣。

戰後,荊南節度使來瑱與朝廷發生激烈衝突,為了自保,來瑱主動放棄兵權入朝,卻遭遇冤殺。

來瑱的死寒了藩鎮將領們的心,也讓他們逐漸走向了朝廷的對立面,第一功臣李光弼帶頭對抗朝廷,他拒絕入朝,事實上成了割據軍閥。

這種情形下讓僕固懷恩交出兵權,如果是你,你敢不敢?

唐代宗為了說服僕固懷恩,派宰相裴遵慶前來宣慰。僕固懷恩孩子似的抱著裴遵慶的腳放聲大哭,不停地訴說自己的冤屈。

經調解,僕固懷恩接受了裴遵慶的建議:入朝。遺憾的是,僕固懷恩的副將堅決不同意:李光弼、來瑱的下場就在眼前,堅決不能入朝。

後來唐代宗退了一步,要求僕固懷恩派一個兒子進京做人質,又遭到了拒絕,雙方僵持住了。

恰在此時,吐蕃入侵關中,長安危在旦夕。顏真卿提議:請讓我去招僕固懷恩,曉以大義,他一定會率軍入朝,如此一來既解了京城之危,又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然而,唐代宗根本不信任僕固懷恩,他寧可逃離長安當流亡皇帝,也不肯招僕固懷恩,錯過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唐代宗此時慘到什麼程度呢?滿天下竟然沒有一位將領肯來勤王。後來郭子儀出山,憑一己之力打敗吐蕃,奪回了長安。

號稱「賢君」的唐代宗竟然懷疑郭子儀,久久不肯返回長安,您可見這個昏君對武將們的猜忌有多深!

可以說,唐代宗品行不咋的,能力又有點差勁,正是他的猜忌導致武將們集體離心離德,又應對失據,以至於事態越來越糟糕。

無奈之下唐代宗又找顏真卿商量:你去說服僕固懷恩入朝吧。顏真卿直搖頭:當初吐蕃入侵的時候召他入京,那叫為國救難,他一定來,如今你用什麼名義召他?名不正言不順嘛,招不回來的。眼下只有一個辦法,僕固懷恩的朔方軍都是郭子儀的舊部,讓郭子儀去平叛吧。

果然,老郭一到朔方,那些部下們紛紛倒戈。僕固懷恩不敢跟郭子儀掰手腕,憤怒的他沒摟住火,他竟然派兒子攻打了辛雲京。這一下就麻煩了,沒有命令攻打友軍就等於謀反,僕固懷恩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這場內戰可謂兩敗俱傷,辛雲京大敗而逃,仆固瑒卻被部下殺害,再也沒了回頭路的僕固懷恩率領殘部逃亡回紇。

這個結局讓僕固懷恩的母親都憤怒不已,老人家手提鋼刀追著僕固懷恩砍:「我為國家殺了這個逆賊,取他的心向三軍謝罪。」

功勳之臣就這樣被生生逼成了反賊,實在令人扼腕痛惜。

兩年後,已經完全站在大唐對立面的僕固懷恩捲土重來,他糾集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十餘萬大軍滾滾而來。

危難之際,同樣深陷信任危機的郭子儀挺身而出,他再次率軍北上。當僕固懷恩得知對面又是老領導時,頓時頭都大了,他知道老郭在回紇人心目中就是一尊神。為了安撫軍心,他欺騙將士們說「郭子儀死了」。

豈料老郭以驚人的膽識,獨身闖進回紇大營,揭穿了僕固懷恩的謊言,並與回紇人暗中定下了反攻吐蕃的協議。

不久,僕固懷恩突然暴亡于軍中,而唐軍則與回紇裡應外合,大破吐蕃於靈武,斬首五萬級。

史書說僕固懷恩是暴病身亡,但我總覺得他應該是遇害了,或者是在郭子儀的強大壓力下自殺了。

僕固懷恩死後,唐代宗不無惋惜地說:「僕固懷恩不是反賊,他只是被左右誤導了。」聽得我只想打出「穿越炮」:昏君,到底是誰被左右誤導了?你特麼怎麼對待來瑱的?又怎麼對待李光弼的?又是怎麼把郭子儀搞得七暈八素的?

縱觀整個事件,僕固懷恩反叛豈是情有可原?換個人早就向天下發布討伐檄文了!

僕固懷恩的叛亂對大唐的破壞力毫無疑問是巨大的,他不光直接導演了吐蕃、回紇聯軍的入侵,更重要的是從那以後藩鎮徹底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

李光弼到死都不入朝,也不奉詔命,那些原本就是安史舊將的河朔藩鎮乾脆公開對抗朝廷。

面對這個局面,唐代宗無力回天,只能坐實藩鎮做大,由此藩鎮割據的毒瘤逐漸蔓延,並最終要了大唐的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86e0f27de669c70db6864795ff81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