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全國各地迎最熱夏天,電力供應緊張
2、火鍋老闆如何面對挑戰
7月溫度刷新記錄
產生多重「蝴蝶效應」
6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部分地區甚至打破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紀錄。
7月,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最熱一天」記錄被連續刷新,2023或2024年或將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溫度上升,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
首先,用電需求猛增,最近,全國各地的電網負荷已經創下歷史新高;其次,節能降溫電器的市場,需求急劇增加;再次,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降水不足和乾旱等氣候極端事件,將導致糧食供應緊張。
高溫缺電,成了餐飲行業的一項挑戰。
根據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將超過13.6億千瓦,較去年有較大的增長;中電聯則預計,進入夏季,華東、華中、南方等部分區域在用電尖峰時段,可能會存在電力缺口,預計全國存在2000萬—3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
有相關領域專家稱,預測國家電網區域內會缺 2000 萬瓦裝機,2025 年前都會很緊張。2022年下半年,發改委批了一些火電,但這批要到2025 年才能修起來,靠電源側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有三年空窗期。
有火鍋餐見餐創聯成員稱,缺電,或成下半年火鍋行業最大挑戰。
這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戰爭」。
大環境如此,近幾年來,變頻空調、變頻冰箱、變頻電視等變頻家用電器打出省電的口號,受到消費者追捧。
在火鍋行業,冰箱、空調、電磁爐,幾乎是必備的「三件套」,前兩者都有變頻功能,而可自動調節火力的電磁爐,則少之又少。
企業存在的意義,是為解決社會痛點,基於此,廣東上的智能廚業研發了一款可自動調節火力的智能火鍋爐,據了解,目前,慫火鍋、海底撈等部分門店都在使用。
自動調節火力的電磁爐
省電省錢,又省人力
在中國經濟「弱復甦」的情況下,餐飲行業尤其難,一來新手入局,一頓亂拳,打死不少老師傅,但傷敵八千,自損一萬,都在苦苦支撐。
二來,消費信心尚未完全恢復,謹慎理性地出手,成了大多數人的消費常態。
越是艱難,越要做精顧客體驗,好比大夏天吃火鍋,即便只有兩桌客人,冷氣也要開得足,但無論高溫限電也好,餐廳自主節電也罷,夏天耗電快,是個不爭的事實。
有餐創聯會員介紹,按每個電磁爐功率2000瓦計算,如果一直開,一個小時大約用2度電,每度電按照1塊錢算,一口鍋一個小時的電費就是2塊錢,30口鍋,一小時得60塊,按照每天5小時折中計算,一天的電費就得300元,一個月就是9000塊,一年「輕鬆」10萬出去。
針對火鍋老闆的難言之痛,上的智能廚業創始人吳俊雄說,節能,是順應社會趨勢的,上的這款智能火鍋爐,主要是針對火鍋行業開發的。
與普通電磁爐不同的是,這款電磁爐有個高敏傳感器,即是,顧客將菜品下鍋後,火鍋爐能很快感應,迅速升溫至沸騰,隨後再逐步降至小火,自動調低功率,繼而達到節能省電的效果。
與吃火鍋的道理一樣,人越多,客單價越少,連鎖企業使用這款智能火鍋爐,效果更為明顯,尤其旺店,翻台率越高,越省電費。
當然,也有單店的餐創聯會員表示,使用這款智能火鍋爐後,交電費的頻次會減少,「原先500塊錢用2天,現在可以用到3天。」
由於智能電磁爐有自動調節火力的功能,在省電的同時,也省去了不少人力——服務員不必為顧客手動調節電磁爐了,省去一道流程,自然提升一份效率。
有火鍋老闆說,自動調節火力還有個好處,服務員不用頻繁為客人添加高湯了,這對於後廚來說,也是項節省。
最後
當下的中國餐飲消費,已逐漸形成「K形」勢頭,一端向上走高,一端往下下沉,主打高端和剛需性價比的餐企,有較大機會接住時代紅利。
用各種產品塞滿空間和時間的消費者,開始趨向返璞歸真,「樸素主義、實用主義、本土化」漸成消費特色。
而對於餐飲端來說,節能、節人力、提供最佳產品和最佳口感,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