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丨全國人大代表吳勁:「項目為王」 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2023-03-11     民生周刊

原標題:兩會聲音丨全國人大代表吳勁:「項目為王」 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是「長三角一體化」連續第5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滁州,位於安徽東部,轄南譙、琅琊兩區,天長、明光兩市,來安、全椒、定遠、鳳陽四縣,高鐵到上海僅需一個半小時。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合作的最前沿,和長江經濟帶「滬寧合」發展主軸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滁州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有著「近水樓台」的區位、資源和環境等獨特優勢。兩會期間,本刊記者專訪了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勁。

全國人大代表、滁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勁

《民生周刊》記者: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滁州市在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有什麼獨特優勢?分別取得怎樣的成績?

吳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滁州市「主動靠上去、積極融進去」,充分發揮平台優勢、產業優勢等,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合作平台優勢。在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涉及安徽省的3個省際毗鄰區,滁州占2個。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一期6平方公里當年開工、當年落戶一批企業,二期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已落戶億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676億元。同時謀劃打造了天長—六合、明光—盱眙毗鄰區。與蘇州合作共建中新蘇滁高新區,集聚企業700多家,獲評長三角共建省際產業合作示範園。推進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定遠、鳳陽、明光與南京共建的3個合作園區啟動建設,各縣市區與滬蘇浙城市城區和園區實現結對共建全覆蓋。去年全市5家開發區位列全省30強,總數全省第二。

二是產業發展優勢。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穩居全省第二,先進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均突破千億元。連續兩年舉辦中國光伏行業大會,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光伏組件、玻璃、電池產能分別占全省60%、50%、50%以上,占全國11%、21%、6%以上,去年光伏產業產值873億元、同比增長113%;半導體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液晶面板製造、集成電路封測、高純度半導體新材料製造等特色產業集群;綠色食品產業聚集了銀鷺、養元、盼盼等行業領軍企業,去年成功舉辦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小崗)大會,滁州經開區食品產業園成為長三角食品產業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園區。滁州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產業項目、特色產業集群、上市企業縣域全覆蓋。

三是科技創新優勢。利用毗鄰合肥、南京兩大全國科教城市優勢,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均居全省第三。與108家大學大院大所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省級以上研發平台達207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2家、居全省第三,中國家電研究院安徽分院、國家電子元器件質檢中心等一批國字號平台紮根滁州。高教科創城累計投入70多億元,建成匯智灣片區、無人系統智能製造示範區、南工大研發區,引進和孵化初創型科技企業300多家。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超2%。入選中國數字城市、數字經濟「雙百強」。國家創新型城市獲批建設。滁州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三年進位,增速居全省第一。

四是發展環境優勢。營商環境上,去年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優秀單位,連年考核居全省前列。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滁州、投資滁州、期待滁州,近年來,每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保持在400個以上,其中滬蘇浙項目占比超50%。人居環境上,以打造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為目標,以獲批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為抓手,推進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全國無障礙示範城市等。生態環境上,去年全市PM2.5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獲全省優秀等次。

五是區位交通優勢。滁州是長三角一體化27個中心區城市之一,是坐擁合肥、南京兩大都市圈的「雙圈籍」城市。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滬渝蓉高鐵開工,合新高鐵、寧淮鐵路加快建設,滁寧城際滁州段工程即將試運營。滁合高速第二通道開工建設,明巢、來六、寧洛改擴建等加快推進,滁天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車裡程均居全省第一。明光、天長通用機場開工建設。與滬蘇浙形成了8條高鐵輕軌、15條高速公路、9條水運航道的綜合立體大通道。

《民生周刊》記者:去年,滁州市經濟運行連續四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三個季度全省第一,暖民心行動滿意度全省第一,取得了「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好成績。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滁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積累了哪些經驗?

吳勁:滁州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就是樹牢「項目為王」理念,持之以恆抓項目、強產業,圍繞項目轉、盯著項目干。去年以來,滁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雙招雙引」質量突破年、有效投資攻堅年行動,全力擴大有效投資,連續三個季度獲省投資「賽馬」表揚激勵。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為滁州高質量發展積蓄了發展後勁、增添了發展活力。

一是在招大引強上出實招。認真落實招大引強「賽馬」激勵機制,每月一調度、每季一觀摩,定期召開產業鏈鏈長會、雙月座談會,用重大項目增量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去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78個,天合光能、億晶光電、旭和光電等8個百億元項目簽約落地,在全省率先實現百億項目縣域全覆蓋。今年春節後上班第二天,即召開全市「雙招雙引」暨深化「一改兩為」工作動員大會,集中簽約項目31個、總投資超530億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春季攻勢活動,組建43個縣干招商小組,在異地滁州商會設立12個「雙招雙引」工作站。目前,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105個、新開工65個、新投產54個。

二是在加快建設上下實功。落實「管行業必須管投資」要求,建立重點項目清單化攻堅和賽馬激勵機制,開展新興產業百億項目攻堅。去年全市億元以上項目新開工480個、新竣工310個、新投產320個,尚德、國軒、力神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弗迪電池、中潤光能、九州工業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參加全省集中開工動員項目383個、總投資256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31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三、第二。今年參加全省一季度集中開工動員項目107個、總投資73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2億元,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三、第三。

三是在精準服務上求實效。等高對接滬蘇浙體制機制,深入開展「省內對標先進、省外對標蘇州」活動,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性法規《滁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126項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一網通辦」。營商環境18項一級指標中,7項流程縮短、11項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務,率先設立企業幫扶窗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業服務包」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企業家早餐會,每季度召開營商環境分析會、項目建設現場調度會,每年召開考核總評會,定期組織「遍訪企業、助企紓困」。去年全市共開展現場集中辦公700餘場、走訪調研企業3.2萬家次、解決問題2.97萬個。

《民生周刊》記者:2023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滁州迎來「三十而立」的起步之年。在打造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上,滁州將如何進一步深化「一改兩為」,持續擦亮營商環境品牌,讓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吳勁:今年,滁州市將深入貫徹全省「一改兩為」大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列、爭創一流」指示要求,堅決落實「十做到」「十嚴禁」,全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

滁州市委、市政府將全面學習滬蘇浙先進經驗做法,進一步拉高標杆,健全專班推進、定期調度、常態化學習等機制,努力推出更多原創性、差異化的改革舉措。

在「遍訪企業,助企紓困」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著力推進解決企業高頻反映的「一類問題」,不斷提升企業訴求辦理質效,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即時性服務。同時,嚴格落實企業訴求閉環辦理工作機制,力爭更多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省複製推廣,確保季度評議工作穩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滁州市還將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項目立項和規劃設計審批,提升項目全流程審批質效。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紮實推進「一業一照」「強制註銷」改革試點。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推動更多服務「智慧辦」「自助辦」「一件事一次辦」,提升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b407308bdb0f997cb913f05b26e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