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曰(富書作者)
林宥嘉曾在歌中唱道:「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有些事情不要拆穿。」
世有萬象,日行千里,歷經錘鍊之後,方懂得了朱自清的那句話:「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更是一門藝術。」
那些情商高的人,總能與人融洽,複雜的衝突下也能獲得支持,往往就離不開他們的「不拆穿」。
情商低的人,遇事愛拆穿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講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可有些人,技術學問很高,卻做不近人情的「文章」。
同事小伍和小鑄,因為專業技能都很好,相互佩服而熟稔,但時間一長,小伍越來越受不了小鑄了。
原因是小伍對某款運動鞋挺著迷,可手頭一直不寬裕而捨不得入手。
後來,他在網上看到自己心儀已久的鞋子打折,價格實在誘人,雖然有些含糊是否正品,還是下了單。
周五是公司的休閒著裝日,他特意搭配,挺高興地穿著這款鞋去上班。
小鑄看到了卻說:「你這雙鞋網上淘來的吧?這是高仿啊。」
聲音雖不大,可也引起了好幾位同事的注目,這令小伍頗感難堪。
還有一次,小伍父親突發了腦梗,他疲於照顧,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領導當眾狠狠批評了他。
知道自己有錯,小伍能接受批評,但心裡就是感覺堵得慌,父親的病情又一時湧上心頭,他跑到了洗手間,忍不住哭了。
比起被批評,小伍更怕同事們當他玻璃心,他極力掩飾自己哭過,深深低著個頭,縮在工位里。
偏偏小鑄湊將過來:「你咋會犯這麼蠢的錯啊,誒,這是哭過了……」
小伍頓時感到十分尷尬,當即拔腿逃離了辦公室。
事後,小伍說:「我想他是沒有惡意的,可他為啥非要說穿呢?我不要面子的嗎?」
人之患,在於不近人情,非要撕掉最後一層紗,將對方推入更為尷尬的窘境。
往往,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
工作時,他們看到別人有破綻,總不乏優越感地當眾指出,常令當事人深感被碾壓,自尊心很難接受;
朋友圈,他們一旦見到炫耀式分享時,樂於揭露與實際不符的誇大之處,讓小夥伴們恨不得將其拉黑;
甚至看到路人穿反了褲子一類的小失誤,他們也要高聲提醒,引來圍觀,結果招致當事人的憤怒回懟。
凡事戳破,並非敏銳,別人尷尬,自己孤立。
正如黃執中所言:「拆穿具有殺傷力。生活不是偵探小說,所有的嫌疑人都要捉拿歸案,所有真相都查明並不會讓生活更美好。」
一旦扣響「拆穿」的扳機,自己是逞了口舌之快,可和諧的人際關係卻會隨之被擊穿。
當一個人感到自己人緣差時,不妨自省一下,是否在人情上欠缺了考慮,總把拆穿他人當聰明直率。
為人處世,切莫聰明反被聰明誤,陷落在「拆穿手」的黑洞裡。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格局
看破,是人間清醒;而不說破,則蘊含一個人真正的格局。
宋代政治家張齊賢,曾藏有一個30年的「秘密」。
他德高望重,晚年時官至宰相,門下不少能力強的僕人,經他舉薦,都去了官府工作,得享俸祿。
一個跟隨他多年的僕人,看到那些人的發達,感到萬分委屈。
於是,他苦候時機向張齊賢哭訴:「我侍候您時間最長,比我晚來的都得了官差,您為何就忘了我呢?」
張齊賢嘆了口氣說:
「你還記得當年在江南,有一次家中設宴,你做了什麼嗎?我將此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未對任何人提過。」
原來,這位僕人趁宴會人多不備,偷了幾件銀器藏在懷中,恰巧,張齊賢從門帘後瞧得清清楚楚。
張齊賢繼續說道:「為官府薦才,廉是第一位的,我怎能推舉有過偷竊行為的人呢?
如今將往事說開,是不想讓你往歪路上想……你跟我多年,我會給你一筆錢,你出府安家立業去吧。」
讀到此處,很為張齊賢的胸襟而嘆服。
換了別的主人,免不了對侵害自己利益的僕人重罰痛斥,甚至逐出府門,而張齊賢卻默默留觀,給了那位僕人長達30年的轉圜空間。
一個人連同整個家庭的命運齒輪,就此被輕輕扳回正位。
這種看破不說破的包容,堪稱最高級的格局。
當代社會壓力驟增,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前,更需要寬容的處事原則。
人與人之間,不同人生觀和價值取向的碰撞下,利益衝突與摩擦在所難免。
此時,面對各種偽裝、掩飾,甚至妄自批判,心下明白足矣,如果能夠控制住態勢,都不必急去揭穿。
合作時,夥伴貌似重情,實則重利,表演再誇張也別去拆穿,制定好規則,把握住邊界是關鍵;
競爭里,對方手段並不磊落時,不必說破,專心不踩坑,做好自己的內容,成績面前論英雄;
交際中,謊言本身都只是表象,背後的真實意圖令人玩味,較之說破了讓對方加深偽裝,不如不拆穿更看得明白。
看破本身不僅是看清對方,更應是把控自我。
正如楊絳所言:
「當你看清了一個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格局的意義,當你討厭一個人而不翻臉,你就明白了釋然的重要性。」
「看破不說破」是基於強大包容心下地積極選擇,此時無聲勝有聲。
一個人的格局越大,心胸越廣,能包容的邊界就越寬闊,潛移默化他人的磁場也就越強,往往,就更會「看破不說破」。
情商越高,越懂得看穿不拆穿
曾經看過一場足球比賽,很為教練的一席話所觸動。
這是一場著名球星羅本的領銜作戰,場上他一直將球黏在自己腳下,怎麼也捨不得傳給隊友。
可對方多對一,將他纏得牢牢地,隊友們都在積極跑位,好幾次,只要羅本傳出球來,就有很好的得分機會。
可惜羅本偏偏不傳,結果,比賽輸掉了。
新聞發布會上,記者請教練對羅本的表現做出評價。
教練稍加思索後回答:
「足球是團體運動,輸和贏都屬於整個團隊,所以今天的失敗並非是某一個人的。
這如同整個航天團隊只有共同協作,才能讓火箭上天。如果有人只顧自己單獨冒進,那麼火箭的升天任務就不可能順利完成。」
羅本聽後深感慚愧,真誠地向教練與隊友道了歉,自此他成為最注重團隊配合的超級球星。
教練一席話,給自己的球星留了面子,沒讓他難堪,但表達的觀點又清晰可達。不僅點透了羅本,還保護了整個團隊的「士氣」。
為人處世能夠換位思考,多從對方角度考慮,保護其顏面,才是良好溝通,正向推動的王道。
部門間,職場達人們在解決處理問題時,不會劍指糾錯,而是會選擇提出建議,傳遞尋求合作的善意;
家庭里,貼心的子女不會一味指出父母脫離時代,過於固執,而是會保護老人的自尊心,儘量多提供情緒價值;
交流時,面對不認可的意見,成熟的人從不會試圖糾偏,而是去講好故事,幽默風趣,傳達觀點。
真正意義上的情商,底色離不開高級的智商。
高情商之人,總能在複雜微妙的情形下,智慧地「不拆穿」,去悄悄地擊出引路的節拍。
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很強調說話的時機與尺度,並提到:情商一定是讓別人和自己都舒服。
沉默,或是切換角度表達,就是掌握了溝通交流的藝術,成功維繫了雙方的舒適關係。
源於此,情商越高的人,就越懂得看穿不拆穿。
有人說,聰明是天賦,善良是選擇,而糊塗是一種本領。
「看穿而不拆穿」,是一種「難得糊塗」,曾經令人懵懂,如今愈會認同其背後的深意:
有共情、有修養、有智慧、有寬容,還有格局……
遇到「不拆穿」的人,是我們的幸運,做一個「不拆穿」的人,則是我們的成長。
作者簡介:子曰,富書作者,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