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做作業和不願意做作業的孩子的區別在哪裡?不在孩子,在父母

2024-01-1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主動做作業和不願意做作業的孩子的區別在哪裡?不在孩子,在父母

前幾天在閨蜜群里聽閨蜜A吐槽她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她說她天天早上出門叮囑兒子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再玩哦,結果等她6點半下班到家,兒子從4點半放學到她回來這段時間,最多做個10分鐘的朗讀,其它作業一點沒碰,還非得她在旁邊看著才做,而且非常拖拉,看他就一點都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說都沒用,罵也罵了,他還是那個狀態,都把自己氣哭了好幾回。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寫作業?

閨蜜B卻說她家的女兒剛好相反,每天回家早早就把作業寫好,玩好睡覺前還要給自己加幾張練字作業,她催女兒去睡覺,女兒還不肯,閨蜜A回了一句,你女兒開竅早,我只能等兒子開竅了。

其實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有大部分原因是父母造成的,閨蜜A每天早上的叮囑,不但沒有對孩子寫作業造成促進作用,還強化了孩子對作業的牴觸心理,那麼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於是我私下裡找了做家庭教育的閨蜜B,把她的經驗總結了下來。

變被動為主動

作業任務是被動是安排的,孩子會牴觸,沒有人喜歡自己被控制。

打個比方,假如你在燒菜的時候,剛準備放鹽,你婆婆在旁邊來一句,你該放鹽了哦,你剛準備轉小火,她又來一句,你該開小火不然一會兒不好吃,如果整個過程中她一直在指揮你這樣那樣,你是不是恨不得摔下鏟子讓她自己來做?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閨蜜A一不小心就做出了控制性的行為,通過命令他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再玩來控制孩子,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力,孩子聽到媽媽這樣的要求,心理肯定不好受,有些內在能量大的孩子就偏偏和媽媽對著干,來抗議媽媽的控制。

稍微弱一點的孩子可能回家會乖乖寫,因為害怕被媽媽說,但是寫的時候內心裡還是很糾結的,因為寫作業不是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做,那個時候他的能量都在內耗,內心分裂出兩個聲音,一個說快寫作業,不然會挨罵,一個說我不要寫作業,我要做我自己!

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他完成了作業,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是相對低的,所以家長不妨把這個做作業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安排,剛開始他做了計劃沒有做到也不要著急介入,陪他復盤他自己計劃失敗的原因下次改正,不出一個月,你的孩子肯定能開始主動安排作業。

讓做作業和快樂掛鉤

作業任務有時候枯燥無趣,會讓孩子缺少了完成的成就感,尤其是小學齡的孩子,很多作業都是為了強化記憶會比較枯燥,加上家長緊張孩子的錯誤,不希望孩子這麼容易的題目出錯,孩子磕磕絆絆的做完了作業,因為錯了一兩道題被父母教育了一頓,這時候別說成就感了,孩子對做作業沒有心理陰影就不錯了。

如果孩子已經沒有做作業的意願了,這個時候外驅力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家長能對孩子做無枯燥作業這個過程給到肯定,相信下一次再遇到同類型的作業,孩子是有堅定做下去的耐力的。

所以當孩子做完作業在孩子臉上看不到那種做完事情的輕鬆感或者喜悅感,孩子即使做完作業還是和剛開始做作業一樣的神情,那麼家長可以問問孩子,看到他做完作業好像沒有變輕鬆,是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嗎,當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家長如果能夠去認可並給得到鼓勵,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不快可以得到釋放。

非暴力作業

有一種作業類型讓孩子非常受不了的,那就是暴力作業,這往往會讓孩子有受罰的感受。

什麼叫暴力作業?通常數量大重複性高,甚至帶點懲罰性質的作業,就屬於暴力作業的範疇。

還記得自己小時候英文課聽寫,寫錯一個單詞,老師就會罰抄20遍,這樣的作業我基本都是拖到最後才寫,而且寫的時候帶著很大的情緒,即使最後抄完了20遍,之後大部分還是記不住,這種時候家長的角色就非常重要,當你發現孩子有暴力作業的時候,你得了解老師布置這類作業的目的,這類作業大部分是為了強化孩子對知識點的記憶,但是確實會有一部分是老師為了懲罰孩子。

如果是為了強化記憶,其實可以用用別的方法比如費曼學習法,但真的發現是老師為了懲罰孩子或者孩子已經掌握了知識點,家長可以允許孩子不做或者是替代孩子做一些,當然也可以和老師溝通不做。

題目太難

如果題目太難,孩子能力確實是不夠做不來,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要批評指責孩子,這麼簡單你怎麼就是不會呢,都跟你講了十遍了怎麼3隻蘋果加8隻蘋果還不知道啊,收住這些最容易聽到的指責話語。

孩子要迎難而上本來就需要很大的勇氣,父母這個時候不但不支持,還落井下石,對孩子提高能力沒有任何幫助還會增長了孩子的畏難情緒,下次再出現做不來的作業,他會因為保護自己不被批評而拖延不做,只要不做,他就不會錯,不會錯就不會被罵不會被否定。

你還記得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嗎?有的走早的七、八個月就開始了,晚的十幾二十幾個月,但是當孩子自己剛學會走路搖搖晃晃摔倒的時候,有哪個家長會說,你看,別的小朋友七、八個月就會走路了,現在都走的很穩了,你怎麼十幾個月走路還會摔跤,因為家長知道學走路這件事,是需要鍛鍊孩子的肌肉能力,一步一步來沒辦法著急的。

那麼換個場景,孩子遇到了高於他能力的困難,家長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孩子的能力增長速度慢,今天不會不代表明天不會,即使明天不會,每天掌握一點點,過一段時間回頭看,發現這個知識點他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成為他的夥伴去支持他,去肯定他迎難而上的精神,雖然短時間內孩子不一定馬上能做對做好這個作業,但長遠來看你家的孩子遇到苦難就不容易退縮逃避,他也會有這個韌性繼續去提升他的能力。

所以家長朋友們,孩子不願意寫作業,不用這麼焦慮,做作業只是一種掌握知識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動力,只有孩子擁有了學習的動力,孩子才會持續成長,積極向上。

閨蜜B雖然沒有太多的督促孩子的作業,但是她在孩子的學習動力上盡她能力不去對孩子造成破壞,因此她的女兒可以自己主動學習,有上進心,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可以做到像閨蜜B一樣去為孩子提供支持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2d43be106c3dddbcba4e0b0fdd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