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印度人,救了微軟兩次

2023-12-06     市界

原標題:這個印度人,救了微軟兩次

強大如聯想、微軟等巨頭,有時候生死也在一瞬間。

掌舵者的一個決策變化,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影響這個走向。對於微軟而言,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現任CEO 薩提亞·納德拉(Staya Nadella)。

從2017年到2022年,連續6年間,納德拉都被《財富》雜誌評為「最被低估的CEO」。而他的兩位「前任」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在媒體那裡得到的名頭要響亮更多:前者是微軟帝國的創辦者、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長期在各種榜單中蟬聯榜首;而後者則是統治微軟14年,崇尚高壓經營的鐵腕人物。

相比之下,無論是納德拉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要有同理心」,還是他的瘦削身材和略帶印度口音的口語,都讓其顯得更加缺乏領導者色彩。

但正是這個瘦削的印度人,讓微軟重回了巔峰。

(Satya Nadella)

當以聯想、戴爾為代表的全球PC巨頭都在面臨時代難題的時刻,微軟總能化險為夷,甚至是主動出擊。

納德拉兩次挽救微軟於水火之中,先是通過成功轉型雲計算業務,成為了僅次於蘋果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上市企業。在AI時代,他的遠見再次得到驗證。

憑藉2019年投資OpenAI的「神之一手」,微軟牢牢把握住了ChatGPT的商業化先機,穩立在2023年這輪產業升級的潮頭。

而在年底,OpenAI高層的內鬥事件成為了AIGC時代以來,全球AI界最大範圍的一場鬧劇,這一事件也在納德拉的參與和斡旋下有驚無險地解決。

同樣在2023年,納德拉終於摘掉了「最被低估的CEO」的「帽子」。無論是一年增長近60%的股價,還是OpenAI和ChatGPT的爆紅,都再次說明了納德拉時代微軟煥發的新價值。

在這些年微軟具體做對了什麼,才能穩穩乘上兩大重要風口,擺脫被時代拋下的魔咒?

力挽狂瀾的掌舵者

2014年,納德拉接下了微軟的CEO職位。而這一年,已經是微軟成立的第39年。

納德拉在其所著的《刷新》一書中提到,人事冗餘、官僚主義、組織結構僵化等「大企業病」是他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書中提到了一名漫畫家曾將微軟的組織系統描繪成敵對的幫派結構,大家相互用槍指著對方。他寫道:這幅漫畫反映的問題確確實實困擾著我。但更讓我感到苦惱的是,我們自己人卻接受了這種現實。

(微軟組織架構漫畫,圖源/漫畫家Manu)

僵化的架構,並不是微軟面前的唯一問題。從蓋茨到鮑爾默,微軟的兩任CEO都延續著嚴厲鐵腕的領導風格,也都因為脾氣暴躁而名聲在外。

納德拉曾對《快公司》雜誌這樣描述其對前任CEO的看法,他講道:「比爾不是那種走進你的辦公室誇獎你的領導者,反倒會和員工談今天做錯的 20 件事。」而鮑爾默的策略也是類似的。

高壓的領導風格之下,員工的自主創新空間被壓榨得幾乎消失殆盡。前兩任CEO固執的「PC本位思想」更讓微軟錯失了不少機遇。

舉例而言,2010年,鮑爾默主導下的微軟,放棄了已處於開發後期的Courier平板電腦業務,也變相地將整個平板電腦市場拱手於人。此外他始終對蘋果、谷歌等移動網際網路公司持負面態度,也公開反對開源社區和軟體Linux。

而微軟的長期合作夥伴、英特爾的創始人Moore曾經在書中寫道,當戰略轉折點來臨時,公司總裁等高層領導「總是最晚得知」。這一點在微軟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鮑爾默掌舵後期,微軟的股價已開始下滑。數據顯示,2013年底至2014年初,微軟的市值跌到了3000億美元以下,不到其輝煌時期的一半。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4年,納德拉上任。

在成為整個集團的CEO之前,納德拉曾先後在Bing(舊名為「Windows Live Search」)、雲業務等部門工作。

成為CEO之後,他很快將企業文化和商業戰略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層面,並開始著手改良公司的企業文化,包括採用全新的績效制度、不再對員工進行價值排序、敦促公司領導層接受新的技術挑戰……據媒體報道,納德拉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是號召整個公司學習《非暴力溝通》中的思想,以擺脫舊有的內鬥格局。

在商業層面,納德拉一邊積極擁抱移動生態和開源社區,為蘋果、iOS等不同系統的設備開發適配的Office軟體;另一邊則開始提升雲的重要性。

2015年,納德拉承諾到2018年底,公司雲計算業務年化營收將達到200億美元。最終,這一目標在2017年提前實現。同樣在這一年,微軟將公司整體戰略從「移動為先、云為先」轉變為「智能雲和智能邊緣計算」。

同期,微軟的市值也重回高峰,在2017年內突破了6000億美元。

一個重要的轉折

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納德拉卻拯救了微軟兩次。憑藉雲計算重回巔峰後,納德拉並未止步不前,而是開始尋找新的趨勢。

在《刷新》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心路歷程:預測科技趨勢可能是冒險之舉。有人說,我們往往高估在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卻會低估在長期內能夠取得的成就。但我們正投資三種關鍵技術。它們分別是:混合現實、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

其中,AI首先成為了讓微軟再次刷新自己歷史紀錄的一項關鍵技術。儘管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90年代,微軟就已開始研發語音識別等AI技術。1991年成立的微軟研究院甚至涵蓋了自然語言、語音和計算機視覺這三大熱門AI方向。但由於Windows等產品代表的PC業務處於霸主地位,AI研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

即使是觀念的扭轉,都花費了不少時間。

比如在2009年,當時在微軟一間研究實驗室工作的研究員鄧力(日後成為語音識別專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打報告試圖申請購置一塊英偉達GPU晶片及配套的伺服器用於AI訓練時,他的上司卻認為這是一筆不必要的開支,「不要浪費錢」。

因為覺得AI不必要且過於昂貴,微軟還曾經與一筆划算的AI投資失之交臂。

2013年12月,百度、谷歌和微軟,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被聚集到了一起。

這三家公司的高管們,在不清楚彼此身份的情況下,遠程參與著對一家公司的競購——或者說,這更像是一場價高者得的拍賣。三位巨擘分別守在北京、加州、華盛頓的電腦旁,並將報價用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被收購方——也很像一場本應該發生在蘇富比的電話競投。

被收購方是一家剛剛成立、僅有3個人的小公司,但是其中一位創始人是圖靈獎得主、教育出楊立坤等AI學者的「一代宗師」Geoffrey Hinton。就在2013年早些時候,辛頓帶著自己的兩個學生實現了神經網絡的性能躍升,讓後者能夠識別出花、葉子等常見物體圖片。

因此可以說三家大廠在競拍的,其實是Geoffrey在AI研究方面的遠瞻和實力。

考慮到三方參與者各自都是資金雄厚,原本這應該是一場頗有懸念的拍賣。然而,事實總是出人意料。

在報價達到2000萬美元時,微軟就選擇了主動退出,將接下來的抬價遊戲變成了百度和谷歌的主場。百度是最先出價、志在必得的那個。據報道,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親自指導推進這場收購。

但是,在報價達到4400億美元時,儘管百度有意持續加碼,Geoffrey卻選擇了主動叫停。他糟糕的身體狀況無法接受跨國航行,因此一家美國公司是最好的選擇,谷歌由此勝出。

這如同一個隱喻:憑藉廷攬Geoffrey等頂尖人才,谷歌增強了自己的AI研發中心「谷歌大腦」的實力,此後還不斷加大投資,甚至做起了AI晶片,在2016年推出AlphaGo,成為公認的最強AI大廠。

百度也從未放棄在AI研發領域加大投入,同樣多點布局、不甘落後。

而認為2000萬美元「太貴了」的微軟,長期在被視為未來的AI領域不得其門而入。

2014年,微軟發布了智能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智能助理「小娜(Cortana)」。但不少嘗試都未能獲得市場的積極迴響。最終小冰於2020年分拆為獨立公司;2021年,適用於iOS、Android和Harman Kardon Invoke揚聲器的小娜也停止服務。

坦白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微軟都不被視為一家AI企業。

(納德拉出席OpenAI的首屆開發者大會)

這種狀況被打破的標誌性事件,正是其在2019年投資了OpenAI。而有趣的是,OpenAI的創始人之一Ilya Sutskever,正是曾經傑夫·辛頓三人團隊其中的一個學生。

而微軟對OpenAI高達13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與其說它是在為自己曾經的錯失付出代價,毋寧說在多年曲折探索後終於找對了一條自己的AI發展之道。

微軟的AI野心不僅OpenAI

在新時代的牌桌上,OpenAI已經成為了微軟的一張王牌,但並不是它唯一的底牌。

今年11月15日,微軟在其主場的Ignite大會上,一口氣公布了100多項以AI為中心的新產品及新功能。

其中可以看到,除了將GPT整合到幾乎全線產品中,並承諾「所有OpenAI的創新,都將成為Azure AI的一部分提供給大家」之外,微軟也展現了自己幾年以來在AI領域中修煉的「內功」。

比如微軟終於推出了自己的自研晶片:AI晶片Maia 100,以及基於Arm架構的CPU晶片Cobalt 100,這兩款定製晶片將為其Azure數據中心提供算力。

在大會上,微軟CEO納德拉和英偉達CEO黃仁勛還共同宣布,兩家公司除了硬體合作外,在軟體上也將強強聯合,將英偉達的AI工廠服務正式引入微軟雲服務Azure。

(黃仁勛)

納德拉還重點介紹了在今年5月微軟首次推出的數據平台「Microsoft Fabric」,並表示自發布以來,Fabric已經進行了100多項功能更新,並與合作夥伴一起擴展了生態系統,目前已經有包括Milliman(諮詢公司)、蔡司、倫敦證券交易所和安永在內的超過25000家客戶使用。

在不知不覺之間,微軟的業務布局已經遍及AI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數據端全面發力。

此外,微軟在AI方面的投資也日益廣泛。

12月2日,微軟宣布將投資英國的AI基礎設施。未來三年,微軟將斥資25億英鎊(32億美元)擴展其下一代AI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預計到2026年為英國帶來2萬多個最先進的GPU。

其次,微軟還將投資廣泛的AI人才和教育項目,以及強大的AI安全和保障措施。整體來看,微軟將通過此次投資擴大其在倫敦和卡迪夫的數據中心,並有可能擴展到英格蘭北部。

納德拉曾經在媒體專訪中表示,其經歷過四次重大轉變:首先是個人電腦和Windows占據主導地位,然後是網絡、移動以及雲計算的高速發展,目前正在經歷的第五次重大轉變,則是人工智慧。

事實上,納德拉說的是,如果不能適應新的技術轉變,那麼可能會失去一切。

參考資料:

《深度學習革命》,Cade Metz

《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Satya Nadella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 | 董雨晴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8aad411dee11e280febe76579f903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