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任何城市,先去博物館看看,這裡藏著許多人的智慧,見證著城市的發展。
普寧文化藝術館和普寧博物館位於同一建築內,是普寧市的文化重要場所。
普寧文化藝術館非遺展廳位於一樓,展示了普寧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而博物館則位於二樓,展示了一些珍貴的收藏品,如金漆木雕和雕刻藝術品等。
普寧市目前有兩個項目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之一是嵌瓷藝術。
嵌瓷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它以寫實風格、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形象聞名,被潮汕人民、港澳同胞以及東南亞華僑所喜愛。
普寧的嵌瓷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嵌瓷藝術通過將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瓷片鑲嵌在工藝品或傳統建築物上,創造出豐富多樣的裝飾效果。
製作過程中,工匠們先進行設計和構思,然後將瓷片剪貼在胚胎上,形成栩栩如生的圖案,如雙龍戲珠、雙鳳牡丹、仕女圖等。
嵌瓷作品色彩鮮艷,質感堅實,經久耐用,不褪色,可以適應各種環境,解決了許多建築裝飾上的難題。
另一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是普寧英歌。
英歌是潮汕地區獨特的傳統舞蹈,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奮發進取的象徵,深受人民喜愛。
普寧英歌於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
普寧英歌分布在普寧市的各個鄉鎮和街道,其中以南山英歌最為著名。
普寧英歌是一種陽剛有力的男性群體舞蹈,展現了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和英雄氣概。
表演者穿著武士服裝,手持特製雙短棒,扣擊起舞,並配以鑼鼓和螺號的節奏。
表演隊伍的人數一般為24人、36人或72人,甚至可達到108人。
他們通過繪製面具和梁山泊英雄的形象來塑造角色形象,動作套路多樣,構成了獨特的律動和壯美的場面。
普寧英歌表演風格威猛、雄渾、豪邁,體現了中華民族果敢、堅強、團結戰鬥和勇往直前的可貴品格和精神風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魂魄。
普寧英歌的表演節目包括前棚、中棚和後棚三個部分。
其中,前棚舞蹈是常見的表演主體,以武術演化而成,演繹了《水滸傳》中梁山泊好漢攻打大名府救出盧俊義的故事。
中棚表演則包括傳統劇目《桃花過渡》等,後棚則是武術對打表演。
普寧英歌舞蹈曾於1953年代表廣東赴京參加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並獲得了廣泛讚譽。
隨後,它多次在全國和省級的廣場舞、民間舞、藝術花會和民間藝術匯演比賽中獲得金獎和銀獎。
此外,普寧英歌還受邀參加了首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抽籤儀式、第七屆亞洲藝術節、天安門廣場文藝大匯演、上海世博會、北京世園會以及港澳地區和多次全國、國際大型節慶活動的表演,贏得了國際聲譽和榮譽。
二樓是普寧博物館,藏品也有不少。
普寧金漆木雕
旅遊小貼士:
普寧文化藝術館非遺展廳
地點:普寧市文化藝術館大樓一層。
門票:進入文化館是免費的,並且停車也很方便。
以上就是樂玩君的普寧旅遊攻略,下一篇,繼續給大家分享的旅遊經歷。
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