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家口裡奪走大麥,放進另一個頭裡吃,這是什麼操作?
阿里影業最近放出了大招。
9月19日晚間,阿里影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已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股份購買協議,阿里影業擬以1.67億美元(約13.07億港元)附條件收購經營「大麥」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的全部股份。
公告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阿里影業連同Pony Media將定位為阿里大文娛集團的線下娛樂旗艦平台。
完成收購後,阿里影業將通過擴大「大麥」品牌在活動主辦及推廣、場地運營及藝人經紀等現場娛樂產業價值鏈的上游影響力,進一步打造自身在線下娛樂業務的品牌知名度。
事實上,這是一次左手轉右手的行動。
2017年,阿里全資收購大麥網,並納入了阿里大文娛版塊。
當時,阿里官方表示,將打通大麥網與阿里大文娛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音樂之間的業務。
而此次併購,也意味著,阿里把大麥從集團移到了阿里影業上。
此前傳出優酷併入阿里影業,雖然官方表示傳聞不實,從阿里大文娛最近的動作來看,是否還有可能併入阿里影業?
阿里這樣迷惑操作,到底為何?
對此,財經網胡磊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用阿里影業去突破線下演出市場的尖兵,成為了阿里大文娛的新選擇。
按照此前併購大麥網在阿里大文娛體系的路線,其目的性過於宏觀。
阿里大文娛本身是一個想要囊括文娛產業鏈全流程的設定,其收購大麥,也是目標讓產業鏈更通暢,補足自己在票務上的一些短板。
然而,阿里大文娛並沒有突出的演出成就。
於是,下放大麥就成為了一種選擇。
畢竟,阿里影業本身並不僅限於影視。
在影業井噴和阿里影業取得一定突破的前提下,進軍實景娛樂和演出活動這一較之影視更為廣闊且IP強關聯的市場,成為了一種選擇。
通過演出網際網路+票務達成滲入,符合網際網路平台漸進式滲入的戰略。
這種選擇,也是基於阿里影業近期的表現而來。
在幾大業務中,阿里大文娛是最默默無聞的那一個。因為過去十年以來,阿里大文娛從未盈利過。
2018年,阿里大文娛虧損了214億元、2019年年則虧損了158億元。
直到今年二季度,阿里大文娛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尤其是阿里影業,整個暑期檔在電影演出市場表現不錯,押中《消失的她》《長安三萬里》等多個款爆款。
然而,僅僅靠票房,總歸是很少的一部分營收,且市場規模有限,只是阿里大文娛整體依然沒能有效打開大文娛產業鏈,才讓阿里影業顯得業績突出。
因此,用阿里影業去進軍線下演出成為了一個可行的方法。
至於優酷,其和阿里影業在產業鏈上的關聯並不緊密,合體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