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中的歷史人物:太子叫李承乾,慶帝就只能是李世民,范閒又會是誰?

2024-05-31     半壺老酒半支煙

《慶餘年》中的葉輕眉和范閒並不是穿越到古代,如果一定要說穿越,那麼他們就自往後穿越:大冰封時代後,人類又從頭開始發展到了封建文明,那所謂的「神廟」,也就是我們現代的軍事博物館——大殺器只是巴雷特狙擊步槍而非雷射劍、電磁炮,說明當時的科技也並不是超級發達。

不管葉輕眉和范閒是往前穿越還是往後穿越,《慶餘年》中的幾個主角,我們看著都很眼熟,而且越看越像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

歷史往往會輪迴,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尋找《慶餘年》中的歷史人物:既然太子叫李承干,那麼他爹一定姓李,而歷史上太子李承乾的老爹,大家都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將「唐」、「太」兩字各取一部組合起來,就是個「慶」字。

李承干是唐朝因「謀反」而被廢,這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是有明確記載的:「恆山王承干,太宗長子也,生於承干殿,因以名焉。武德三年,封恆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為皇太子。」

李承干之所以被廢掉太子之位,除了「慶帝」李世民猜忌心重之外,魏王李泰也「幫了大忙」——李泰跟《慶餘年》中的李承澤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太宗以泰好士愛文學,特令就府別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皇太子承干有足疾,泰潛有奪嫡之意。」

李承干不用找,因為他沒改名字,李泰和李承澤都喜歡附庸風雅,這也不必說,後來繼位成為新慶帝的李承平是誰,讀者諸君也能猜得到:治世承平,李承平自然就是那個在兄弟之爭中不爭而得利的唐高宗李治。

李承平在《慶餘年》中的所作所為,基本可以稱之為「無為」,如果范閒也讀過唐朝史料,一定會讓李承平學李治。

慶帝喜歡看著兩個兒子李承干李承澤撕咬,還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當初朕也是這麼過來的!」

聽到這句話的觀眾和讀者,自然會想起玄武門之變:李家的兄弟不叫兄弟,而是一個窩裡的小狼,在鮮肉(皇位)只有一塊的情況下,誰能擠走甚至咬死兄弟,誰才有資格活下來獨吞。

慶帝身上有李世民的影子,這一點毋庸置疑,甚至他的三個兒子,我們也能從李世民的兒子中找到「歷史原型」——我們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先有大唐後有大慶,慶國就是唐朝的歷史投影,兄弟鬩牆,宮闈慘案,唐朝有,慶國也不能沒有。

慶帝和他三個兒子的歷史原型好找,范閒又是借鑑了哪位唐朝名臣或名將的事跡,這就需要讀者諸君分一番心思考量了:我們尋找《慶餘年》中的歷史人物,並非沒事找事,而是要通過電視劇與史料的對照,來重溫歷史,這就像筆者考駕照的時候,將英文縮寫的諧音替換成漢字,就能記得牢靠一樣。

我們看《慶餘年》就會知道,那時候慶帝已經到了執政的中後期,所以大唐開國功臣和名將,都不可能是范閒的歷史原型,如果一定要從大唐的金鑾殿上找到范閒的影子,那得從貞觀十年以後找起,那時候秦瓊已經退休在家,尉遲敬德好像沒什麼文化,而且他們都是善用長槍長槊(演義中是雙澗和單鞭),也沒有巴雷特在手,所以他們都不可能是范閒的歷史原型,或者說他們不是歷史人物在《慶餘年》中的投影。

作為玄幻小說的主角,我們知道「項少龍」就是項羽的父親、項燕的兒子、項梁的哥哥,但很少有人知道項羽父親的原名叫什麼——《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陳勝項籍傳》都只介紹了項燕和項梁跟項羽的關係,卻對項羽的父親隻字不提,這也給「項少龍」或者說是黃易、古天樂充分的想像與演繹空間。

黃易、金庸、古龍等人寫武俠小說,主角的身上,都有他們自己的影子,那些風華絕代的女主角,也可能就是作者的夢中情人,而作者所憎惡的人,可能就是書中的大反派,比如「四大惡人」中有個雲中鶴,那其實是金庸的表哥、《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很多人都認為徐志摩英俊瀟洒,應該是老者金庸的表哥,實際上徐比金(查)大二十七歲。

郭靖、李尋歡、項少龍,乃至陸小鳳,都是那些武俠作家在小說中的投影,或者說,那些風流倜儻、神功蓋世的大俠或少俠,就是作家幻想的自己形象。

包括筆者在內,很多讀者也寫過小說或故事,但是不管怎麼寫,都不可能超過自己認知的範疇:當過間諜的人因為寫諜戰小說太過真實而被調查,調查的結果,是他果然是間諜。同樣道理,「女不夢須,男不夢孕」,自己想像不到的事情,做夢也很難夢到,就更別提寫出來了。

玄幻小說可以天馬行空,但再怎麼寫,神仙也是人的模樣,飛禽走獸修煉到最後,也會變成人形,這是因為作者對人最了解,但是豬馬牛羊想什麼,他們猜不到,也寫不出來。

這樣一想,我們就知道範閒是誰了:他當然不是唐朝某位勳爵之後,更不是唐朝哪位私生皇子,他就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塑造的另一個自己:范閒所說所想,其實都是作者所思所想。

《慶餘年》的精妙之處,就在於這明明是玄幻小說或玄幻劇,但是我們卻能看到歷史的影子,李世民、李承干、李泰、李治,這些我們熟知的皇帝、太子、皇子,居然能以另一種形象出現在書本和螢屏上,讓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時,還能順便重溫一下唐朝史料。

其實不止《慶餘年》,就連《雪中悍刀行》,也是將歷史人物與玄幻人物相結合,比如宰相張巨鹿,怎麼看都像張居正;其胖如球心狠手辣的褚祿山像誰,讀者諸君想都不用想就能給出答案。

熟讀史料的讀者諸君,自然能從玄幻小說中找到許多歷史人物,甚至一本小說中的人物,也能出現在另一本小說中。筆者看完了《千餘年》全本小說,還知道那裡面居然還有梁山好漢的暱稱,黑旋風李逵見了那支箭,肯定也會有熟悉的感覺。

都說「雁過無痕」,但大雁在天空飛過,地上總會留下影子,我們看《慶餘年》,也會發現很多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的影子。

筆者讀書不精,《慶餘年》小說讀得不細,史書也沒有通讀,所以根本不敢斷定范閒「出現」的年代,是像唐朝還是更像明朝,慶帝是不是李世民也不敢肯定,只知道「吳敬中」也出現了在了朝堂上,一如他在保密局天津站一樣,看似半夢半醒,其實心裡比誰都清楚。

藝術來源於生活,也來源於史料,將歷史人物與自我想像結合在一起,就有了豐滿、厚重、鮮活的人物形象,見多識廣的讀者諸君,一定知道《慶餘年》中除了李承干、滕子京之外,還出現了哪些歷史人物的投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52fb30dc8a6f98065fd631dc35afa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