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明年經濟工作怎麼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多位業內專家提到,會議傳遞多重積極信號,整體來看,明年經濟將穩量提質並進,形勢有望好於今年。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改善市場風險偏好。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的晴雨表,A股亦有望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
多重積極信號顯現
相較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總基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表述,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此次整體定調仍以穩為主,但對「進」的重視程度更高。「『以進促穩』的『進』代表的是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九大工作在順序上將『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放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的前面,突出了對『進』的重視。」
在此總基調下,「總體而言,穩增長權重提升,逆周期調控有望適度加碼。明年將繼續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需兩端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將落實一批改革重大舉措,民企有望迎來新一輪改革紅利。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的表述相比以往也更加積極,整個行業層面的化險工作推進力度有望加大。」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提到,明年對於拉動需求、提振預期等穩增長方面的工作力度會加大,確保實現中央「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要求,「基準預期下,明年經濟形勢將好於今年,經濟總量進一步向潛在水平靠攏,全年可完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對於宏觀政策、經濟結構轉型等方面的政策信號較為敏感。就市場較為關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方面,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提到:「會議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財政政策相比去年的『加力提效』更加強調『適度加力』,貨幣政策從去年的『精準有力』調整為『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且在表述上強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由此可以看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表述對市場影響偏積極。」
「宏觀政策正在走向『寬財政』。」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提到,其核心是中央政府加槓桿、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城中村改造,「預計『寬財政』將與『寬貨幣』形成配合,扭轉此前投資者對經濟和市場的悲觀預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有利於提振投資者對2024年經濟增長的預期,也有利於提振資本市場的表現。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在經濟預期增強之後,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會更加強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判斷。
李求索也進一步提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九方面經濟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作並注重落實應對,對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和提振信心有積極意義。」
A股明年或機會大於風險
「2024年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強的情況之下,預計我國資本市場有望走出一波牛市的行情。一些被錯殺的好公司可能會迎來價值回歸的機會。」楊德龍提到,當前上證指數在3000點附近,正處於「歷史大底」的位置,投資者要保持信心和耐心,通過布局優質股票、優質基金來抓住2024年的投資機會。
李求索表示,當前估值水平、交易、上市公司行動等一系列信號表明A股市場處於歷史偏底部位置,伴隨後續經濟基本面、政策環境和外部因素可能迎來周期性改善,當前位置不必悲觀,A股市場2024年機會大於風險,節奏上有望前穩後升,近期可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工作對相關領域的影響。
在關注的方向上,陳果認為,順周期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地產鏈或存在超預期機會。
具體來看,陳果判斷明年地產或改善,新化債有望落地。「2021年下半年以來,地產進入了下行周期。地產呵護政策有望持續出台。此前房企股債雙殺、融資受限、銷售下滑等境況預計在明年有所改善,使房地產行業實現穩著陸。同時,為達成化解風險的目的,新化債措施有望落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關注三大風險,即房地產、地方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防風險』和『打通堵點』可能成為明年的重點工作。近期會議密集表態支持金融機構幫助房企融資;由大行牽頭在對接房企融資需求,後續觀察落地情況。」
在產業板塊方面,陳果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內需、深化改革是重點。首先,會議涉及現代化產業的方面,增量信息顯著。例如,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明年製造業投資規模或仍將保持高位。其次,傳統消費品領域也將迎來更新換代。例如,增量信息方面,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此外,時隔多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部分再提「綠色低碳」,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部分,亦有涉及增量信息。碳交易和環保行業或迎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