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進博會)共赴「進博之約」,中方再釋三重開放信號

2024-11-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電 題:共赴「進博之約」,中方再釋三重開放信號

中新社記者 謝雁冰

金秋時節,黃浦江畔再迎世界級貿易盛會。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5日舉行。在形似「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新老朋友再度共赴「進博之約」。

「如果說首屆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單向邀約,之後的每一屆便是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反映了大家對開放合作的共同心愿。」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當天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如是說。

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自2018年啟幕以來,已經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今次一個多小時的開幕式,為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窗口,三重開放信號從中釋出。

重信守諾,堅持開放再宣示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李強說。

中國擴大開放步履不停,開放亦是一以貫之的進博關鍵詞。此番聚焦開放,李強提出三點建議:「凝聚開放共識」「拓展開放空間」「擔起開放使命」,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的信號再次釋放。

多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點贊中國開放,他們在開幕式上表示,進博會已成為促進貿易投資、推動開放合作的重要國際平台,充分展現了中國的開放包容和大國擔當。

「進博會是中國持續推動開放的生動案例。」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財務長夏博揚對中新社記者說。

談及具體開放舉措,來自丹麥、首次參加進博會的格蘭富商業建築事業部副總裁葛沛安提到今年11月中國對丹麥等9國試行免簽政策。「這是非常令人高興的消息,很快我就可以免簽來華。」葛沛安難掩喜悅。

共享機遇,中國大市場變世界大機遇

本屆進博會,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法國、馬來西亞、烏茲別克等擔任主賓國,挪威、斯洛伐克、貝寧等首次參加國家展。越來越大的進博「朋友圈」使更多外企共享中國「開放之利」。

李強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與會外方嘉賓看來,中國大市場是世界大機遇,進博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世界各國的合唱。

在開放中彼此成就,在開放中共創未來。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引用中國諺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闡述行動塑造未來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努力和奉獻將塑造新時代的進程,創造一個包容、繁榮、可持續的未來。」

「中國智慧告訴我們,強者謀一事,智者謀全局。」塞爾維亞總理武切維奇在致辭中稱,進博會為增進經貿往來、促進友誼理解提供了平等機會。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也直言,「希望進博會可以幫助各國企業抓住中國市場的新機遇。」

總部位於瑞士的艾可愛爾全球執行長弗蘭克向記者展示了他剛得到的粉色「四葉草」毛絨鑰匙扣。「這是開幕式現場志願者女孩給我的,我帶著興奮而來,收穫的則更多。」中國市場已成為艾可愛爾全球前三大市場,深入了解中國市場是弗蘭克此行目的之一。

向「新」而行,創新合作推進開放

在一場場「進博之約」里,「新」常常匯聚世界目光。圍繞新賽道、新展商、新展品,本屆進博會繼續向「新」而行。

繼在第六屆進博會上強調「持續推進『創新動能更足』的開放」之後,此次李強在主旨演講中再點「新」。他指出,各方應「以更有利於創新合作的方式,開闢發展新空間」。

外方的致辭同樣圍繞「新」。可再生能源、數字化、人工智慧,哈薩克總理別克捷諾夫提到了這些前沿領域關鍵詞,介紹了哈薩克的相關最新成果,還盛情邀請大家參觀哈薩克國家展。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也指出,希望各方在進博會上獲得新的機遇、新的夥伴關係、新的成功。

而在展館內,「新」字更有實感。首次聚焦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製造技術四大賽道進行策展;科技主題區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一批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前沿展品首發首展……中國的開放姿態更加具象。

「每次來進博會,都感覺像新的一樣,因為每個公司都帶來了新技術,新老朋友可以共同探討創新。」開啟個人第三次「進博之旅」,江森自控亞太區總裁朗智文在開幕式現場如是說。(完)